詩詞中的江湖,江湖中的詩詞

江湖在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詩詞中的江湖,江湖中的詩詞

“江湖”一詞,出於《莊子·大宗師》: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可見那個時代,江湖不過是字面上的意思——江河湖泊的簡稱。

隨著大中華的疆域越來越寬廣,江河湖海統統納入版圖,到了漢朝,“江湖”已經用來指代四面八方,《漢書·王莽傳下》:

太傅犧叔士孫喜,清潔江湖之盜賊。

進入魏晉亂世,殺伐四起,兵荒馬亂,文人士子,避亂隱居。“江湖”又多了一層意思,代表隱居之地。隱士詩宗陶淵明就不止一次提到江湖,《與殷晉安別》:

良才不隱世,江湖多賤貧。

進入唐宋,政權穩定,經濟繁榮,國家制度慢慢嚴謹,“江湖”又用來指代遠離國家政權和官場規則的地方,漸漸地就有了些“法外之地”的意思。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宋元明清發展時期,各行各業興旺發達,“江湖”就用來形容那些社會邊緣人士,三教九流,都成了跑江湖的。江湖術士層出不窮,也開始為這兩個字帶上了一些神秘色彩。

詩詞中的江湖,江湖中的詩詞

而我們今天理解的“江湖”,多來源於近現代武俠小說的描述。這是一個完全不同於現代生活的平行世界,裡面的人不愁吃喝,只要快意恩仇,完全可以不按現實生活中的規則行事,刀光劍影,邪不勝正。

這是一個存在於成年人腦海中的童話世界。熱血、豪情、殺人不用抵命,犯事從來不用擦屁股,自然是義氣雲天,快意人生。

而現實生活中苟且的我們,只能透過哪些江湖詩詞去想像我們在這個平行世界中的人生。

易水歌 荊軻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大風蕭蕭,易水悲歌。慷慨赴死,壯志未酬。

荊軻的後來大家都知道了,被剁成了肉泥。

詩詞中的江湖,江湖中的詩詞

近代的江湖小說、武俠電影中的詩詞很多,最讓人記憶深刻的就是徐克《東方不敗》中的兩首了。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摧。

王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

塵世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

因為是近人新作,所以理解起來沒有什麼難度,但是武俠豪氣,世事如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書寫得大氣磅礴,實在是江湖詩的翹楚。至於平仄什麼的,就不用管了。

說起詩詞中江湖豪俠風範的經典,當屬李白的《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這個大家也很熟悉,是李白寫古寓今,他自己本身也是個劍客,自己也曾“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吹牛皮,但是李白好劍是公認的。這種豪氣干雲的氣質也洋溢在他的古風歌行裡,燦爛了整個盛唐和中國古代詩詞史。

其實古詩詞中關於江湖的內容還有很多,但是真正寫得好的不多,因為文人嘛,特別是到了後來,是非常輕視動手的,以說理為主。不動手,哪來的江湖?寫戰鬥的都是邊塞詩。也正因為這一點,江湖詩雖多,卻精品少,更多的是在現代武俠小說裡面的文人生造。當然,都造得挺好。

詩詞中的江湖,江湖中的詩詞

再送一首張時徹的《俠客行》給大家:

登君堂,把君肘。

生從衛霍遊,復與金張友。

主仇尚不報,肝膽向誰剖?

脫下紘驦裘,換得新豐酒。

千錢作使邯鄲倡,北斗闌干掛朱牖。

平明走馬長安市,翻身戲折章臺柳。

這個張時徹,是明朝的兵部尚書,是個文人武將,與範欽、屠大山共稱“東海三司馬”。他這首作品,是年輕時意氣之作,還是看戲文有感而發呢?背景資料很少,不好說。我們來看內容。

我到了你家,握住你的手肘(握住手肘,相當於擁抱了。這是要義結金蘭啊)。我曾經與衛青、霍去病一起遊歷,又和金日蟬、張安世交朋友(這是吹牛逼)。主人的仇不能報,這份心思向誰訴說?脫下精美的羽毛大氅,換來昂貴的新豐酒。錢都拿去嫖妓了,深夜的北斗掛在硃紅的窗上。明早上便騎馬離開,且翻身去戲弄身邊女子。

邯鄲倡、章臺柳,都是煙花女子的代稱。但是這裡章臺柳也可能不是指煙花女子,而是指章臺的柳樹,折柳送行是千年來古人慣例,也許這裡還是明早出發的意思。不過他又說“戲折”,送行的話幹嘛“戲”?還是看作戲弄女子吧。

這就江湖氣很濃了。估計要幫主子去報仇,先取了銀錢,到煙花柳巷瀟灑一晚,明早出發去幹事。個人覺得張時徹本人應該不是幹這事的人,可能是有感而發的作品,但是格調不高,所以並不流行。

不過,真實的江湖,不就是這樣麼?

詩詞中的江湖,江湖中的詩詞

TAG: 江湖章臺柳張時徹詩詞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