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被盜文物盤點:四成為唐代文物,佛像、佛首被盜最多,佔比達三成

2016年9月4日,幾個鬼祟的身影溜進了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的薄太后陵陵園內。

短短兩天,這幾人先後用攜帶的洛陽鏟、探杆、鋼釺、鐵鍁等盜墓工具從薄太后陵裡盜掘出彩繪男立俑、彩繪女立俑等文物108件,彩繪陶俑頭、彩繪跽坐俑等文物49件。

隨後,這幾人以每件3000至4000元不等的價格私自出售。

同年9月7日,這幾個偷盜文物的人被公安機關場抓獲。雖然該案件已經偵破,多數文物被追回,但仍有部分文物損毀、流失。

據裁判文書網顯示,2016年曾有多個盜墓團伙疑似曾盜掘薄太后墓,但因證據不足未被法院認定。

在和平年代,盜竊已經成為文物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蹟,是全人類的財富。我國曆史文化源遠流長,文物遺蹟舉不勝數。

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經過歷史的洗淘變得尤為珍貴,這也讓很多利慾薰心的人打起了文物的主意。

被盜的薄太后陵也只是其中一個,中國被盜、流失的文物遠不止於此。

中國被盜文物盤點:四成為唐代文物,佛像、佛首被盜最多,佔比達三成

中國被盜(丟失)文物資訊釋出平臺顯示,從2017年11月上線,截至2019年12月16日,已釋出了250件文物資訊,均為尚未偵破的文物案件中的被盜文物,其中被盜文物227件,丟失文物23件。

而這些被盜和丟失的文物,大多都是相對完整的。文物盜賣多年猖獗,損失的不僅是國家利益,還有人文情懷。

孕育文明的黃河流域

慘遭黑手最多

黃河流域孕育了中華文明,在數以千年的歷史中,這裡曾擁有過最燦爛的文化,人文遺蹟不勝列舉。所以這裡也是文物盜竊最活躍的地方。

透過抓取分析中國被盜(丟失)文物資訊釋出平臺上關於流失文物的地域資訊發現,寧夏、陝西、山東、河南四省被盜文物數量高居前四。

中國被盜文物盤點:四成為唐代文物,佛像、佛首被盜最多,佔比達三成

上世紀90年代國際上佛像佛首買賣蔚然成風,價格不斷攀升,犯罪分子為了牟取暴利,將黑手伸向了國內有佛像珍藏的寺廟。

寧夏中寧縣石空大佛寺在1992-1993年的4個月裡,先後遭遇了4次瘋狂盜竊。70餘尊儲存完好的泥塑佛像的佛首被盜。後來公安機關偵破此案,將兩名犯罪分子捉拿歸案,但丟失的文物已無法找回。

據《陝西帝王陵墓誌》分析,陝西帝王陵墓總數為82座,居全國第一。所以這裡也曾多次被狂熱的文物盜竊分子“眷顧”。

被盜文物1/4屬唐代

被盜最早文物屬新石器時代

唐代是我國曆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東方文明空前盛放的一個朝代,精神文化對後世影響極深,也留下了豐富的文物遺蹟。

中國被盜文物盤點:四成為唐代文物,佛像、佛首被盜最多,佔比達三成

在盜失文物中,有1/4屬於唐代。不管是寧夏中寧縣石空大佛寺的佛首,還是陝西昭陵的陪葬墓壁畫,都是唐朝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寫實資料,是先祖們留給後世的無價之寶。

分析平臺上釋出的所有盜失文物的特徵描述發現,佛像、佛首被盜最多,佔比達三成,包括石雕石刻、雕塑、銅器等不同種類。

中國被盜文物盤點:四成為唐代文物,佛像、佛首被盜最多,佔比達三成

因為石雕石刻造型優美、工藝精湛,且易於儲存、搬運損傷小,所以也最容易被盜竊。

最古老的被盜文物,是在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被盜的新石器時代玉鏟(約1萬—4000年前)。長8。3cm,寬3。8cm,呈長方形,一端有刃,通體磨光,刃部一角殘。

該文物對研究中原地區淮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有著重要意義,如此被盜,十分可惜。

瘋狂盜竊的90年代

防不勝防的10年代

上世紀90年代,是無數專家學者和文物愛好者最痛心的年代。受國際市場文物需求增長,文物價格飆升。在利益的引誘下,無數盜竊分子將眼光瞄向國內文物。一時間盜掘古墓葬、盜竊文物的犯罪活動猖獗,無數珍寶透過各種手段流失到世界各處。

中國被盜文物盤點:四成為唐代文物,佛像、佛首被盜最多,佔比達三成

在被盜(丟失)文物資訊釋出平臺顯示,90年代盜失文物的數量最多,佔比41。2%。

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盜竊分子開始透過多種手段來偷盜文物,手法之多、範圍之廣前所未有。文物盜失又變得多了起來。

2011年5月8日,北京故宮博物館內的兩儀博物館7件展品被竊,被竊的展品為金銀鑲嵌寶石的西式化妝盒,據案發後公安機關對這幾件展品投保的價值計算為數千萬元。

同年9月,湘西州博物館15件文物一次性被盜,震驚全國。

文物管理處頻頻被盜

基層文物保護任務艱鉅

近三成文物丟失在博物館,除了最悲催的湘西州博物館,還有多件精美瓷器被盜的鎮江博物館,以及1991年丟失15幅壁畫的昭陵博物館。

昭陵博物館的壁畫是李世民的寵妃韋貴妃墓內出土的文物,畫中侍女和官吏生動傳神,是少見的古代珍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中國被盜文物盤點:四成為唐代文物,佛像、佛首被盜最多,佔比達三成

文物管理所是文物丟失的主要地方。在寧夏被盜的47件文物中,有40件發生在中寧縣文物管理所,1件發生在固原市原州區須彌山文物管理所。除此,還有河南息縣文化局文物庫房被盜5件文物。

專業保護文物的地方卻屢遭失竊,這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地方文物保護措施的不到位。

不過,隨著技術手段在博物館類文物保護機構的發展和應用,近些年來盜失文物已經逐漸下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七成被盜文物集中發生在縣級及以下區域。也就是說,在基層文物更容易盜失。

據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顯示,全國83。3%的不可移動文物散落在縣(區)以下的農村地區或城鄉結合部,田野文物、傳統村落、考古遺址等大多遠離城區。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曾表示,由於文物內設機構缺失和專職人員的缺乏,造成管理缺位、管理乏力,許多文物甚至處於無人管、無暇管、無力管的‘真空地帶’,文物安全形勢十分嚴峻。而這一現象在市縣級文物單位表現得更為明顯。

長期以來縣級文博部門無法形成人才梯隊已嚴重影響了基層的文物工作,基層文物保護陷入倒金字塔結構的窘境。

本次分析的物件都是中國被盜(丟失)文物資訊釋出平臺釋出的尚未偵破的文物案件中的被盜文物,而那些尚未登記、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國文物,數量恐怕遠不止於此。

資料新聞編輯:陳華羅

新媒體設計:甲晨晨

TAG: 文物被盜丟失盜竊盜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