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造|寧陽王氏剪紙:修車鋪裡走出剪紙匠人 傳承技藝歷久彌新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8日訊 剪紙是一種縷空藝術,使用剪刀或者刻刀,把一張豔麗的紙張或剪或刻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在山東省寧陽縣,寧陽王氏剪紙也有近150年的歷史,在第五代傳人王利的不懈堅持下,王氏剪紙重新煥發生機。2020年12月,寧陽王氏剪紙第五代傳人王利被評為泰安市第九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修車鋪裡的剪紙匠人

寧陽王氏剪紙主要分佈在寧陽曲阜兗州一帶,始於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有近150年的歷史,早期王氏剪紙以剪刀為主,題材和技藝受到很大限制。隨著歷史的沉澱和創新,剪紙工具慢慢演變為刀剪結合,刻刀的利用給剪紙藝術增添了無窮的生命力和想象力,也給王氏剪紙藝術的發展創造了更大的空間,剪紙作品涉及花鳥蟲魚、珍禽異獸、十二生肖、人物肖像等。

山東手造|寧陽王氏剪紙:修車鋪裡走出剪紙匠人 傳承技藝歷久彌新

由於歷史原因以及剪紙收入微薄,無法滿足養家餬口,寧陽王氏剪紙發展艱難,幾近失傳。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出現轉機,寧陽王氏剪紙第五代傳人王利從小就喜歡剪紙技藝,高中畢業後,雖然為了生計四處闖蕩打拼,但他始終對剪紙藝術情有獨鍾,業餘時間潛心鑽研,刻苦練習,在繼承長輩家傳技藝基礎上,博採眾家之長,改進了刻刀材質和磨製方法,優化了蠟板配方,勤練刻制技藝,豐富了剪紙題材,創新了剪紙裝裱工藝。多年堅守下來,已經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讓王氏剪紙得到長足的發展。

山東手造|寧陽王氏剪紙:修車鋪裡走出剪紙匠人 傳承技藝歷久彌新

10多年來,王利堅持每天創作,白天修車,晚上潛心剪紙創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這間不足20平方米的修車鋪內,到處充滿了剪紙藝術的無窮魅力。

不斷改良製作工藝 王氏剪紙美名遠揚

寧陽王氏剪紙主要以刀刻為主,一把自己磨製的獨特刻刀,一方配料考究的蠟板,經過王利多次的改良完善,他將蜂蠟、草木灰、麵粉等多種原料按特定比例融在一起,做成了軟硬適中的蠟板。王氏剪紙以單色宣紙剪刻為主,如萬年紅、瓷蘭、黑色、紅咖啡色、紫羅蘭等。製作工藝步驟包括磨製刻刀,製作蠟板、圖樣、燙紙、訂樣、刻制、貼上、裝裱等。

山東手造|寧陽王氏剪紙:修車鋪裡走出剪紙匠人 傳承技藝歷久彌新

每道工序看似很簡單,其實都是需要藝人多年的經驗,刻刀要快薄尖圓,蠟板軟硬適中不傷刀,圖樣形象逼真,刻制要有耐心,精益求精。

寧陽王氏剪紙從工具製作,到完成刻畫圖案、裝裱製作,無一不精益求精,極具欣賞性和收藏價值,王利刻刀下的剪紙作品題材豐富,既可裝飾家居美化環境,也可饋贈親朋好友,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以及收藏價值。

山東手造|寧陽王氏剪紙:修車鋪裡走出剪紙匠人 傳承技藝歷久彌新

20多年來,王利已經創作了500多幅優秀作品,包括《紅梅》《六順圖》《魚鳥圖》《二十四孝》《孔子像》等。2017年他的作品《戲劇人物》被美國金融大亨羅傑斯收藏,2019年在臺灣泰山非遺文化展上,作品《二十四孝》被中華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收藏。

山東手造|寧陽王氏剪紙:修車鋪裡走出剪紙匠人 傳承技藝歷久彌新

寧陽王氏剪紙雖然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在王利看來,這項傳統剪紙藝術的傳承及發揚在未來依舊道阻且長。據王利介紹,這些年來找他拜師學藝的不少,但真正能堅持下來的不多,往往學個三五天就打了“退堂鼓”。

為了繼承發揚寧陽王氏剪紙,他一直在鼓勵自己的大女兒學習這門手藝,積極參加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透過開展公益剪紙興趣課程等活動,努力將王氏剪紙傳承發揚。

閃電新聞記者 王迅 通訊員 趙峰

孫文志 石智飛

泰安報道

TAG: 剪紙王氏王利寧陽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