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趣談:祭(462)

80歲的快樂老人用書法

演示漢字的起源

和你一起趣談漢字的故事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漢字趣談: 祭(462)”,“vid”:“x332795gqjz”,“img”:“http://puui。qpic。cn/vpic/0/x332795gqjz。png/0”,“desc”:“”})

漢字趣談:祭(462)

漢字趣談:祭(462)

漢字趣談: 祭

“祭”(ji4),這是一個會意字。

甲骨文的“祭”字,有多款不同的寫法,第一款是由一隻手(又)+一塊肉+中間的幾個小點(意為新宰殺的牲肉上還粘連著很多鮮血)組成,整個字形表示上古先民用剛剛宰殺的鮮肉獻祭於上天神靈,先祖烈宗。第二款字形在左下方增添了“T”(表示祭祀用的供桌或祭神時的石柱或先祖的牌位),第三款是將第一款字形中的“肉”換成一個“皿”中裝有美味之形。

金文第一款的“祭”字承續甲骨文第三款字形。在其他幾款字形中,將“又”寫成“攴”或“殳”,這是古文字在作邊旁表意時常混用的緣故。

小篆承續金文字形,隸變後楷書寫成“祭”。

“祭”的本義是用鮮肉請先祖神靈享用。

在上古時代先民的觀點中,祭祀是非常重要而神聖的事情,在《左傳》中有這樣的記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意思是:國家的大事,就是祭祀與強軍打仗。)

古代的祭祀之義分兩大類,西漢。王充《論衡。祭意》載:“凡祭祀之義有二:一曰報功;二曰修先。” 古人認為,天地山河為人的生存生活提供了很豐富的物質條件,神靈、先祖護佑子民繁衍生息功不可沒,為報答天地神靈先祖的恩德最好的方式便是“祭”。

古代祭祀活動非常頻繁,“祭”的物件也很多,天地神靈先祖要祭祀,祭天、祭地、祭神、祭祖,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都要祭祀,家中的灶臺有灶神也要祭。如每年臘月二十四要祭灶神,在二十四晚上將灶臺上的灶神像“請下”(揭下來),到戸外“送上天”(將灶神像焚燒),除夕夜再將灶神“請回來”(把新“請”的灶神像貼在灶臺上),兩邊還貼一副對聯,上聯:上天言好事,下聯:下界保平安。

古代祭祀的方式有“燎祭、告祭丶祭祀、祭典”等。所謂“修先”是指“先考先妣”,他們是生養自己的親人,對他們的恩德不可忘記。這逝去的親人雖然去了另一個世界,他們還能到現實世界中來遊弋,會給活著的人帶來福祉,也會跑來作祟,為了平安祥和,用“祭”的方式祈求先祖賜福卻禍。

“祭”的習俗沿襲了數千年,現今人們在親人的“忌日”,在清明節對先烈進行祭祀、掃墓,祭黃帝陵、祭孔廟,國家設立公祭日等都是“祭”的承續。

“祭”是姓。

TAG: 祭祀先祖灶神字形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