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村多些雞鳴犬吠的氣息

曹誠平

筆者近日下鄉採訪時,有村民訴苦:為保持環境乾淨整潔,村裡不允許養雞鴨鵝等家禽,這樣一來,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家庭經濟收入,也少了幾分“雞鳴犬吠起朝暉”的鄉村野趣。

房前有一方菜園,屋後養幾隻雞鴨鵝,有客來訪,殺雞宰鴨烹鵝,時令蔬菜炒幾盤,這是農民款待賓客的最高禮儀。“雞犬之聲相聞”本來就是農村應有的生活氣息,如果一刀切禁止養殖家禽,不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民生,也讓人感受不到“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的濃濃熱情,失去了“村味兒”。

雞鴨鵝本來就是農村的“標配”之一,農民養殖少量的家禽滿足自家日常生活所需,有其必要性。有人認為,農民養殖家禽,會把農村弄得遍地是雞毛,到處是糞便。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秀美鄉村並不排斥雞鴨鵝。首先,千百年來,養殖家禽本來就是農村的傳統,“豐年留客足雞豚”是富足的象徵。從以前的情況看來,散養少量家禽,對環境汙染十分有限;其次,由於農村具有地域寬廣、生態良好等優勢,因此具有較強的環境自淨功能。少量的家禽糞便,很快就能進行自我淨化;三是建設美麗鄉村後,為了防止養殖家禽帶來的汙染,對在村莊裡進行規模化養殖的行為應當禁止,但對少量散養的家禽,則可結合農家菜園、農田等設施建設,進行圈養,規範化管理。

如此,既可讓農村展現出“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一樣的如畫長卷,又可讓農村保留“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對掩扉”的煙火氣息。這樣的新農村,才會更加安寧、秀美、富足。

TAG: 家禽農村養殖雞鴨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