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的千年佛門往事

雲岡石窟的千年佛門往事

自公元紀年前後,北傳佛教於兩漢間從西域傳入中國。起源印度的佛教經歷兩千多年的發展傳播,不斷地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佛教藝術風格。

雲岡石窟歷史久遠,規模宏大,內容豐富,雕刻精細,與我國諸多石窟寺比較,最具西來樣式,胡風胡韻最為濃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亞藝術元素,也有希臘、羅馬建築造型、裝飾紋樣、像貌特徵,反映了世界各大文明的融匯交流,是

中華藝術寶庫中獨一無二的寶貴遺產,被譽為中國美術史上的奇蹟。

雲岡石窟的千年佛門往事

雲岡石窟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民族化、世俗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雲岡石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匯貫通,

造像融匯了印度犍陀羅藝術、波斯藝術及北魏藝術的精華。

雲岡石窟的千年佛門往事

石窟群中,有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各種人物形象,如

佛、菩薩、弟子和護法諸天等;

有風格古樸,形制多樣的

仿木構建築物

有主題突出,刀法嫻熟的

佛傳浮雕;有構圖繁富,優美精緻的裝飾紋樣

有我國

古代樂器雕刻

箜篌、排蕭、篳篥和琵琶

等,豐富多彩,琳琅滿目。

在雕造技藝上,繼承和發展了我國秦漢時代雕刻藝術的優秀傳統,又吸取和融合了印度犍陀羅藝術的有益成份,創造出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品,在我國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頁。

雲岡石窟的千年佛門往事

雲岡石窟是“中國化”石窟藝術的開始。北魏時期佛教造像開全面漢化之先河,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民族化、世俗化的過程。

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雲岡石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匯貫通,造像融匯了

印度犍陀羅藝術、波斯藝術及北魏藝術的精華

。石窟中留下的樂舞和百戲雜技雕刻,也是當時佛教思想流行的體現及北魏社會生活的反映。

雲岡石窟的千年佛門往事

早期的

“曇曜五窟”

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風情,造像面相豐圓,身體壯碩。據文獻記載,北魏和平年間(公元460年至471年)由著名和尚曇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開鑿石窟五所,現編號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當時開鑿最早的“曇曜五窟”。

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於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

“曇曜五窟”有幾個較為明顯的特點:

A、草廬式的窟形;

B、大像後壁開隧道;

C、以三世佛為主要的造像題材;

D、肩寬體壯,深目高鼻,短粗身材,八字須,火焰紋的背光,佛光上雕飛天及淺、密、貼體的服裝。

這些特點都顯示出一種挺秀、勁健、渾厚、樸實的作風,既不同於涼州,也不完全同於犍陀羅造像,形成一種新的造像風格。細處的佛教造像,反映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寄予以及當時的社會形態。

雲岡石窟的千年佛門往事

北方石窟真正的中國化是從雲岡中期開始的,這有多方面的表現,如方形洞窟形制、龕像佈局上下重層、造像組合等。

造像內容方面,大像的數量銳減,題材多樣化,突出了釋迦、彌勒佛的地位,流行釋迦、多寶佛,佛裝交腳彌勒,維摩詰、文殊,出現了佛傳故事龕,供養人行列,伎樂天行列以及佛本生、本行故事,門拱兩側雕護法天神;佛像面相豐圓適中,較清秀。

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於世,顯示出複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

雲岡石窟的千年佛門往事

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中國宮殿建築式樣雕刻,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出的中國式佛像龕,在後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廣泛應用。雕刻衣紋的技法,相對簡化,採用雕刻較深的直平階梯式手法,增強了造像的立體感和現實感。

晚期窟室規模雖小,但晚期眾多的佛、菩薩雕像

更顯面相清瘦、眉目開朗、神采飄逸

的特點,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

“瘦骨清像”

的源起。

雲岡石窟的千年佛門往事

雲岡石窟歷經1500年滄海桑田,部分佛像遭遇嚴重風化危機及嚴重的破壞。在建造初期,為了支撐山體的重力,都留下了粗壯的石柱。

然而,隨著風雨的侵蝕,很多立柱已經“消瘦”,呈現出下粗上細的形狀。風化損壞最嚴重的東部、西部洞窟,石窟外壁的雕像與題記幾乎風化殆盡,許多石窟內的窟頂雕刻已呈板狀剝落,區域性窟頂岩石還有崩塌掉塊的危險。用手指觸控雕刻著石像的砂岩,砂岩已經被風化,如同一張酥餅,手指輕輕一觸,岩石的表面就會脫落。

學者普遍觀點認為,工業粉塵和二氧化硫是對雲岡石窟進行侵害的主要因素。有害氣體與石雕一起形成飄塵,凝結在石雕表面形成偏酸性環境,從而造成對石雕的風化。

雲岡石窟的千年佛門往事

《中國石窟藝術》系列

定價:230。00/冊

開本:大16開

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

雲岡石窟是我國著名的石窟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位於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一公里,氣勢恢弘,內容豐富。

現存

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造像5萬1千餘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

。其中的曇曜五窟,佈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的經典傑作。

《中國石窟藝術(雲岡)》從石窟造像的分佈區域、主要內容、歷史發展階段來分析這些豐富的文化財富。本書由張焯主編。

雲岡石窟的千年佛門往事

TAG: 造像藝術石窟佛教雲岡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