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創新思維:分離與替換

在公司內外各種場合表達過創新思維對於產品設計師的重要性,所以後續會整理過往專案和創意案例,圍繞“創新方法”分期展開探討。

替換(Substitute)最早來源美國心理學家Robert F。Eberle提出並創作的SCAMPER方法中,常用在改進現有產品、服務或商業模式,初期在工業產品和藝術創作中應用較多。

產品創新思維:分離與替換

舉個工業產品的例子:單燈紅綠燈-運用日漸成熟的變色LED技術,取代傳統白熾燈和單色LED,基於紅綠黃互斥切換的邏輯,將三個紅綠燈替換成只需要一個燈,這樣就大大降低了紅綠燈的製造成本,效果非常明顯。

產品創新思維:分離與替換

再舉個生活的例子:小朋友的早餐奶,用可以吃的吸管,替換掉塑膠吸管,減少塑膠垃圾的同時,又能一定程度影響配餐的營養均衡,改善幼兒的飲食習慣。

以上不難看出,替換法的關鍵是要

分析事物的結構和元素,思考其中哪些環節可以被分離和替換以及替換成什麼

,從而達到即使更換很小的部分,也能獲得意向不到效果的作用。對於網際網路的產品設計,又該如何思考和應用的呢?暫不談晦澀的理論,結合週會上分享的具體案例,抽絲剝繭的看過程,更有實踐意義。

觀察現象

以商業化廣告奧利奧為例,在影片網站上經常會看到類似的片頭廣告,大概30秒或更長,使用者要麼選擇買會員跳過廣告,要麼等著廣告結束。

產品創新思維:分離與替換

貼片廣告背後隱藏的是一種常見的商業模式。按照整個廣告的投放目的、投放渠道和投放人群,可以簡單整理成以下關係:奧利奧方基於人群匹配度和活躍度,選擇騰訊影片做為營銷渠道給予營銷費,投放廣告並隨影視劇播放,使用者觀看後,會加深對奧利奧的品牌認識或現場就產生了購買。

產品創新思維:分離與替換

抽象框架

把這種模式中的各項擴充套件一下,使其具備通用性和抽象意義,以便更多的覆蓋差異化,也能為後續提供足夠的討論空間,可以理解為:廣告主投放資源給營銷載體,透過不同方式或互動手段影響使用者,最終實現強化品牌認知或促成交易的目的。

產品創新思維:分離與替換

提取元素

抽象到這個程度,這種模式的主線五元素就非常清楚了。其中資源做為利益交換物,隱藏這個模式之下,並不參與整個流程的任何互動,無法從產品設計的物件視角來思考,所以先去掉。最終留下的是:廣告主/營銷載體/手段影響/目標使用者,下面我們分別展開,思考如何創新。

產品創新思維:分離與替換

定向替換

替換手段影響

圍繞著“廣告主投放資源給營銷載體,透過方式或手段影響使用者,最終實現強化品牌認知或促成交易”的目標,單從手段入手,還能有什麼創新的形式呢?

01:[強制觀看]替換成[主動輸入]

強制觀看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品牌印記或銷售。能不能把“被動互動”變“主動互動”呢?當然可以。廣告播放過程中提供品牌輸入功能,只要正確輸入在播產品品牌名,就會顯示“跳過”按鈕,跳過廣告。使用者能正確輸入品牌名,足以證明產品品牌已形成印記,營銷效果已然達成,之後提供的“跳過”,節省了使用者時間,更使品牌美譽增強。

產品創新思維:分離與替換

02:[強制觀看]替換成[主動分享]

產品創新思維:分離與替換

03:[固定時長]替換成[主動

加速

]

以上兩點如果叫做如何不看廣告,那換一個思路,可否少看廣告呢?播放的廣告都有固定時長的,有什麼手段可以縮短播放時間呢?相較於線上,影院是個更理想的腦暴場景。電影正式開播之前的廣告效果並不好,人們不是在吃東西就是在玩手機,關注度很低。這種情況下,提供“群體揮手加速廣告”這麼個動作怎麼樣?只要大家按照同樣的節奏揮動手臂,廣告就會以2-4倍速來播放。相信會有大量的觀眾參與其中,儘管播放時長會受影響,但主動性的群體參與帶來的傳播效果和品牌印象會尤為深刻。

產品創新思維:分離與替換

替換廣告主/目標使用者

針對廣告投放者和目標客群,需要思考的是,廣告主就一定是企業嗎?投放的一定是商業性質的廣告嗎?目標客群就一定是常規意義的看影片刷抖音的一群人嗎?如果可以不一樣,還會是什麼?

[廣告主]替換成[某個人或

自己

]

那什麼場景下自己可能會給平臺投廣告呢?有沒有這麼一個場景,女友生日快到了,想給她獨一份的驚喜,在微博上訂製一個專屬閃屏,生日當天當她開啟APP,個人首頁彈出的就是帶著生日祝福語的兩人合影,還伴著happy brithday的背景樂。怎麼樣,如果提供這個服務,你會不會購買?這個模式下,每人都可以為親密關係人投放閃屏,也就成為了廣告主,同樣的“親密關係人”也就變成了定向廣告的使用者。當然對於平臺也會很樂意,因為又增加了一類渠道收入。

產品創新思維:分離與替換

替換營銷載體

營銷的載體要麼圖片廣告要麼feed流影片廣告,但一定都要是廣告嗎?如果在保證效果的前提下,不是廣告可不可以,還能是什麼?

01:[臨時閃屏]替換成[產品化符號

]

品牌類廣告較多是以單圖形式展現,比如有明星主持人代言的雪碧校園大賽與QQ音樂的結合形式,相對比較傳統。相比之下,交友APP伊對的品牌推廣更為新穎,電影票線上選座是與線下約會強關聯的場景,用自身產品logo做為選座標記,隨著重複成片的logo出現,讓選座使用者不自主的把伊對與交友潛意識進行關聯,從而快速讓年輕人形成產品認知,場景的選擇是非常準確的,產品也是非常契合自家品牌定位的。

產品創新思維:分離與替換

02:[區域置頂]替換成[品牌圖形

]

普遍存在定向廣告詞投放的情況,比如搜尋類似“汽車”等關鍵詞時,平臺通常都會把最大利益相關品牌廣告置頂展示。推廣商業廣告,對平臺來說無可厚非,但在移動端有限的螢幕內,非常影響使用者正常瀏覽體驗,極易對品牌產生牴觸情緒。那還有沒有更好的形式?比如說,在常規搜尋結果展現之前的時間區間,按照指定品牌LOGO圖案來對搜尋結果做短暫展示。這種方式在每次使用者搜尋之後,都有廣告品牌的重複展現,會有記憶加深的效果,又不會影響使用者正常的圖片搜尋和瀏覽體驗。

產品創新思維:分離與替換

總結以上四步動作

以上案例展現出的的分離與替換的流程,是本章創新思維的主要內容。簡單整理這四步動作:觀察現象-抽象框架-提取元素-定向替換。觀察現象在於做個有心人能夠看到生活或產品模式中適合的切入點,抽象框架則需要讓思考點有更多的通用和抽象意義,避免以偏概全,覆蓋差異化。對元素定義、提取和替換是整個方法的關鍵,實際的執行方式是腦暴,從腦暴的海量方案中篩選和發現,也就是發散思維產出創新的部分。

產品創新思維:分離與替換

——————————————————————

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

TAG: 廣告品牌替換成使用者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