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畫第一非它莫屬,為找作者簽名眼睛都要看瞎了

傳播藝術 發現美好

傳播:國內、外藝術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文學 | 音樂 | 視覺

宋畫第一非它莫屬,為找作者簽名眼睛都要看瞎了

在電視劇《清平樂》先導片的開頭出現了一幅宋畫,被翻轉了90度的《溪山行旅圖》。這幅畫的作者,歷來被認為是北宋“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的大師之一的范寬。范寬曾被美國評為“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第59位,曹雪芹和居里夫人都排在他之後。

當年蔣介石移居臺灣時不是帶了許多國寶同往嘛,這幅畫就是其中之一,後來也成為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天字號重寶,被喻為宋代繪畫“神品”,董其昌評價《溪山行旅圖》為“宋畫第一”。

宋畫第一非它莫屬,為找作者簽名眼睛都要看瞎了

《溪山行旅圖》范寬 北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說到這,很多人就要疑惑了,人家畫上可沒提范寬的名諱,你咋知道作者是范寬呢?

兄弟,不是作者沒落款,而是你手中的放大鏡度數不夠!!!

來,往這兒看

宋畫第一非它莫屬,為找作者簽名眼睛都要看瞎了

怎麼樣,這簽名夠隱蔽吧?如果不是將這件作品放大 10 倍,那隱藏在畫面東南角的樹叢中的簽名恐怕不會被人發現。

事實上,此前因為畫中沒有一眼即可辨的畫家落款,所以關於《溪山行旅圖》是否確切無疑地出於范寬的手筆,一直證據不足。幾百年間,人們只能依據史料記載以及明代董其昌在畫上的題跋來推測這幅畫的作者。此前儘管有董其昌的題跋,但那時還並不能完全證明這張畫是范寬的真跡。董其昌在跋上寫的是“北宋範中立谿山行旅圖董其昌觀”,注意,是“董其昌觀”不是“董其昌鑑定”哦。而像董北苑《龍宿郊民圖》與巨然的《雪圖》,董氏就寫了“董其昌鑑定”幾個字。

宋畫第一非它莫屬,為找作者簽名眼睛都要看瞎了

《溪山行旅圖》區域性 范寬 北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雖然大家都打心眼兒裡希望這幅畫是范寬的真跡,可是就是沒有真憑實據。

此外,人們猜想此畫為范寬作品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名人雅士米芾對范寬繪畫風格的評述與此畫完美契合:

“范寬山水叢叢如恆岱,遠山多正面,折落有勢。山頂好作密林,水際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虛,水若有聲。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無人出其右。晚年用墨太多,勢雖雄偉,然深諳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

無論是藝術風格還是繪畫技巧,米芾似乎都像是在對著這幅畫進行評價。但這還不足以服眾,畢竟沒有直接證據證實這幅畫和范寬之間的聯絡,所以世人對畫作的真正作者的猜想並未停止。

宋畫第一非它莫屬,為找作者簽名眼睛都要看瞎了

《溪山行旅圖》區域性 范寬 北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時間來到了1958年,時任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李霖燦從畫的右下角發現了畫家的簽名(不知是用了多大倍的放大鏡),在樹叢處發現了“范寬”二字,終於,這幅畫的作者才被最終確定,它就是世界上唯一一幅范寬簽名版國畫。

宋畫第一非它莫屬,為找作者簽名眼睛都要看瞎了

李霖燦在回憶錄中這樣描述到:

“忽然一道光線射過來,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後,夾在樹木之間,范寬二字名款赫然呈現。”

李霖燦當年正是採用了考古發掘時最常用的網球法,才發現了范寬的簽名。

宋畫第一非它莫屬,為找作者簽名眼睛都要看瞎了

這種方法說著簡單,幹起活來可是非常費神。

給各位看看這倆字在整幅畫中的比例你就能知道為什麼千百年來,那麼多眼睛好使的人都沒辦法發現它的原因

宋畫第一非它莫屬,為找作者簽名眼睛都要看瞎了

有沒有一種“眼睛要瞎了”“你告訴我它在哪,我都差點找不出來”的感覺?

那為什麼李院長能確定那個簽名一定就是范寬的真跡呢?有三個原因:

1。 簽名的墨色不是後添;

2。 原絹有一條裂縫,簽名隨裂縫走勢變形;

3。 小巧隱蔽的簽名是當時的風尚。

也不知道宋代文人都是什麼愛好,喜歡畫裡藏字,還如此深諳大自然界動物慣用的隱身術!反過來想想,如果是有人故意作偽,沒有必要做得這麼不著痕跡,讓你找都找不著吧?作為之人可都是巴不得把字寫在最顯眼的地方!

宋畫第一非它莫屬,為找作者簽名眼睛都要看瞎了

《溪山行旅圖》區域性 范寬 北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說完了身世,我們再來好好欣賞一下這幅“宋畫第一”的神作,它到底神在哪兒呢?

山水之美,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為陽剛,一為陰柔。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無疑是陽剛之美的“百代標程”。

開啟《溪山行旅圖》,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人們眼簾的,還有不少收藏者的題款。

宋畫第一非它莫屬,為找作者簽名眼睛都要看瞎了

《溪山行旅圖》區域性 范寬 北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溪山行旅圖》面前,最能體會,何謂高山仰止。撲面而來的懸崖峭壁佔據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二。人在其中抬頭仰看,山就在頭上。在如此雄偉壯闊的大自然面前,人顯得如此渺小。山底下,是一條小路,一隊商旅緩緩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馬隊鈴聲似乎也漸漸進入畫面,山澗還有那潺潺溪水應和。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詩情畫意在一動一靜中顯現出來。巍峨的山峰,蔥蘢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繪出雄偉的自然景色;山路間行商的小小馱隊又顯出了人世間生活的脈搏,自然與人世的生命活動又處於和諧之中。

宋畫第一非它莫屬,為找作者簽名眼睛都要看瞎了

《溪山行旅圖》區域性 范寬 北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更奇的是,《溪山行旅圖》的空間表現顯示著清晰的結構。它的構圖非常簡潔,前景是畫面下方中間的巨石,中景是趕驢的行旅與他們周圍的山石以及樹叢,遠景是佔據畫面三分之二以上篇幅的巨大主山。前中後三重景深好似現代攝影師精心構思之後拍攝出的作品,但實際上,范寬所表現的這三重空間並不共存於一個連續性的空間整體之中。

宋畫第一非它莫屬,為找作者簽名眼睛都要看瞎了

范寬根據觀察自然,將自然景象轉化為內心的影像,將外在的客觀事物,轉換成自己筆下的山石樹木,這些畫面元素是畫家精神的載體,絕非單純的對景寫生、再現自然,而是精神境界外化的途徑與結果。

宋畫第一非它莫屬,為找作者簽名眼睛都要看瞎了

《溪山行旅圖》區域性 范寬 北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現如今,親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遊客,除了打卡翡翠白菜和東坡肉這兩件人氣國寶,“懂行”的還會可以走到書畫展示廳,去尋找隱藏在畫面右下角樹葉叢中的畫家籤款!隱藏於山石之間的宋人雅趣,或許比直接的視覺刺激更令人記憶深刻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轉載請註明來源)

TAG: 范寬山行旅故宮博物院臺北董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