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再聽陽關

隨筆|再聽陽關

當那悠長低綿的簫聲倏然而起,這樂聲彷彿從深古走來,由小漸大,心似乎被一隻溫軟的手牽著,一同走近了很遠的陽關古道。

聽過無數次的《陽關三疊》,古琴、古箏、簫、笛,等等,那三疊三嘆,無不勾引出對“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感懷。可在這個春天的夜晚,在成都普照精舍二樓,笛簫演奏家劉勝的“尋聲赴感,洞簫雅集”上,聽到劉勝用簫吹奏這首古曲,不由悲欣交集。

劉勝將本來悠長纏綿的曲子拉得更長了,似乎專門放慢了腳步,讓聽者能與之同回舊時。那一聲聲穩穩的,起起伏伏的長調,不覺讓人屏住呼吸,聆聽其間的細雨、微風,樹葉沙沙,還有內心的嘆息。婉轉出人生亙古的幽傷,還有剪不斷的堅韌和期盼。

曾聽過中央音樂學院周海宏講《音樂何需懂》,讓人一下對所謂高雅音樂親近了好多,聽音樂不用揣測,只需用心。像一個空瓶,只需要把音樂裝進去,你可以把它看成什麼都行。音樂就是一股氣流,淌過你的肉體和精神,在空靈中昇華。聽劉勝吹簫,就需要帶著這樣的空瓶。

一直覺得民樂中古琴與簫是最美的,它們一前一後,滋養了古人的生活,肅穆了前人的祭祀,幾千來在默默演繹並展露著華人的精神境界。古琴的音聲像涓涓溪流,從深心流出,而簫像從遠古慢慢走進心底,它們對心的關注是其他樂器不能代替的。它們一“說話”總能讓人安靜下來,與自然相融,與自己對望。

這些年,人們經歷了太多世故,徘徊、悵然,甚至迷茫。“樂”在古代與“藥”相同,從一開始,音樂就是用於治癒。能夠靜下心來聽一段音樂,是幸福的,你會發現,其實生活在這個時代同樣是幸運的,高速發展與變遷,和平與動盪,同樣都是物質世界存在的一種狀態,你能見識到的,就是一種幸運。

面對紛繁的生活,劉勝說得特別好:“每個碎片都是生活的塵埃,從栩栩如生到逐漸無足輕重,感受生命的渺小和偉大,我們無法預料生命中未知的相遇,所有的美中不足,都是經歷,都值得被尊重。”在他看來,一個音符就是一個世界,他的一生就是沉下來,吹好每一支曲子,帶好每一個學生。

簫聲還在悠揚著,山澗的落花,北歸的大雁,春天的和風……“尋聲赴感”,隨聲合悅。此時,天籟、地籟、人籟都有了,一生何求?

隨筆|再聽陽關

——end——

TAG: 音樂劉勝古琴簫聲空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