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之美丨認識成化鬥彩瓷器

茶器之美

茶器誌

茶器百科

明代成化朝(1465~1487年)景德鎮御窯瓷器上基本都署年款,而且在款式、內容、書體等方面與永樂、宣德朝御窯瓷器所署年款相比,都有所變化。

從目前所掌握的實物資料看,成化朝御窯瓷器年款呈現以下三個顯著特點。

一是均為“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圖十八,1、2),不見“成化年制”四字款;

圖十八:明代成化白釉綠彩錐拱海水龍紋碗,1953年北京市王府井出土

首都博物館藏

二是新創一種六字雙行排列外圍雙方框的款式(圖十九,1、2、3),為以前所未見;

圖十九:明代成化青花折枝花紋杯,景德鎮市珠山明代御窯遺址出土

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三是年款的字型只見楷書體,不見篆書體。

成化御窯瓷器年款的主要體式為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外圍青花雙圓圈或雙方框,也有極個別無邊欄者。落款位置多在器物外底。

另見有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橫寫楷體六字一排年款,落在盤的口邊,高足杯則在足內邊沿按順時針方向繞足書寫青花楷體六字年款。寫於口邊的如黃地青花折枝花果紋盤和青花麒麟紋盤,這類盤的款識之所以書於口邊,是因為其外底無釉,呈糊米色,俗稱“糊米底”,無法署款。因此,黃地青花裝飾者,即將寫款處的黃釉刮掉,留白一條(圖二十,1、2、3);白地青花裝飾者,即在口邊紋飾空白處署款。

圖二十:明代成化黃地青花折枝花果紋盤

成化御窯瓷器年款還有一種署在青花碗外底的青花楷體六字一行外圍青花雙長方框款(圖二十一),屬於特別稀有之款識[12]。

在高足杯的足內沿繞足署款(圖二十二,1、2),則為成化御窯首創。

茶器之美丨認識成化鬥彩瓷器

圖二十一:明代成化青花碗(殘片)外底署款,景德鎮市珠山明代御窯遺址出土

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茶器之美丨認識成化鬥彩瓷器

圖二十二:明代成化青花折枝蓮託雜寶紋高足杯

成化御窯青花、鬥彩瓷器上均署青花款;單色釉瓷除署青花款外,還有少量錐拱款。

例如祭藍釉瓷器中有的在外底錐拱六字雙行款,外圍錐拱雙圓圈。值得一提的是成化祭藍釉白花瓷所署款識很特別,即在外底祭藍釉地上以白色泥料書寫楷體六字雙行外圍白泥雙圈款(圖二十三,1、2),款字筆道凸起,這種藍釉白泥款為成化朝瓷器上所獨有[13]。

茶器之美丨認識成化鬥彩瓷器

圖二十三:明代成化藍釉白花雲鳳紋碗,景德鎮市珠山明代御窯遺址出土

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以青花料書寫款佔全部成化御窯瓷器款識中的絕大多數,其特點是:筆畫青花色料下沉,無漂浮感,筆法蒼勁有力,中鋒運筆,筆道略粗,字型肥,故有“成化款肥”的說法。但字型並不嚴謹規範,似為初學寫字的兒童所書寫,透著稚拙之氣。

成化朝御窯瓷器款識之藍本似出自一人之手,有學者將其與成化皇帝御筆書法對比後,認為其樣本有可能是成化皇帝所書寫。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大明成化年制”六個字的每個字都頗具特點,這也為後來仿寫造成很大困難,欲將六個字都仿寫到位,實屬不易。

孫瀛洲先生在研究成化朝御窯瓷器時,尤其注重對其所用彩料和所署款識字型進行研究,尤其受人稱道的是為便於人們理解,曾將“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書款之特徵編成六句口訣[14],即:

大字尖圓頭非高,

成字撇硬直倒腰。

化字人七平微頭,

制字衣橫少越刀。

明日窄平年肥胖,

成字一點頭肩腰。

第一句是說款識中“大”字之第二筆“撇”畫的出頭尖圓,但並不太高。

第二句是說“成”字第五筆的“撇”畫直而生硬,第三筆則有直立向下者,寫成“]”,也有向左方彎倒者,寫成“〖”。

第四句是說“製”字下半部“衣”字之“橫”畫一般不越過右邊的立刀,“製”字大多上豐下斂。

第五句是說“明”字左邊的“日”多是上窄下寬或上下寬窄相同,與一般習慣寫法不太一樣。“日”、“月”頭部則基本持平,高、低差別不大。

第六句是說“成”字末筆的點,有點在“橫”畫以上的(正常寫法,即頭部),有點在與“橫”畫持平部位的(即肩部),有點在“橫”畫以下的(即腰部)。

這首歌訣較為準確地描述了成化朝御窯瓷器年款的字型結構特徵,雖有個別例外,如 “大”字第二筆撇畫出頭較高(圖二十四,1、2)或頓筆、“成”字撇畫較軟(圖二十五)、“製”字衣橫越過立刀等,但絕大多數成化御窯瓷器上款字的風格仍符合該口訣。

茶器之美丨認識成化鬥彩瓷器

圖二十四:明代成化鮮紅釉盤

茶器之美丨認識成化鬥彩瓷器

圖二十五:明代成化瓜皮綠釉盤(“大”字撇畫頓筆,“成”字撇畫較軟),景德鎮市珠山明代御窯遺址出土

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筆者曾對故宮博物院藏成化御窯瓷器及各地已發表傳世和出土成化御窯瓷器年款進行綜合分析,結果發現“成”字末筆的點,絕大多數點在與橫持平的肩部。另外還有個別“成”字沒有最後一點,俗稱“飛點”(圖二十六,1、2)。

茶器之美丨認識成化鬥彩瓷器

圖二十六:明代成化鬥彩折枝蓮託八吉祥紋碗,景德鎮市珠山明代御窯遺址出土

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成化御窯瓷器年款中的青花款所圍雙圓圈或雙方欄框的顏色深淺不一,雙圈大多外圈色深,內圈色淺,說明當時是先畫外圈,後畫內圈;雙方欄大都不太規整,四角重筆處往往色深。

這些雖然不能算作成化御窯瓷器年款的長處,卻為我們辨別真偽提供了依據。

茶器之美丨認識成化鬥彩瓷器

明成化青花內“十”字杵外夔龍紋盤

由於成化御窯瓷器成就卓著,自明代正德朝開始即被仿造,特別是嘉靖至萬曆時期仿成化瓷器已成為一種時尚,雖有破綻可尋,但畢竟已達到形似的程度,給鑑定造成一定困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仿成化御窯瓷器年款非常盛行,有些仿得很成功,能達到神似的程度。

其中以康熙朝郎廷極(1663~1715年)督造的郎窯仿成化御窯瓷器所署仿款水平最高,使人稍有不慎就會上當。

以至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刊刻的劉廷璣撰《在園雜誌》(卷四)曰:“磁器始於柴世宗,迄今將近千年……近復郎窯為貴,紫垣中丞公開府西江時所造也。仿古暗合,與真無二,其摹成、宣,釉水顏色、橘皮鬃眼、款字酷肖,極難辨別。”[15]

所見傳世郎窯仿成化鬥彩雞缸杯(圖二十七,1、2),在造型、繪畫、色彩和款字仿寫等方面,確實達到“與真無二”之境地。

若說款字仿寫方面有所差池,與真正的成化鬥彩雞缸杯上的款字(圖二十八,1、2)仔細比較後可以發現,主要是“大”字第二筆“撇”畫出頭不是尖圓,而是頓筆;“成”字第五筆“撇”畫不夠硬直,而是顯得軟而無力。而且這種差別極其細微,極少有人能看出來,很容易使人忽略而上當。

茶器之美丨認識成化鬥彩瓷器

圖二十七:清代康熙郎窯仿成化鬥彩雞缸杯(一對)

茶器之美丨認識成化鬥彩瓷器

圖二十八: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半成品,景德鎮市珠山明代御窯遺址出土

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歷代仿成化御窯瓷器年款,多作六字雙行或四字雙行排列,以青花料書寫於器物外底,外圍青花單圈、雙圈或雙方框,也有無邊欄者。

清代康熙朝有一種紫地三彩雲龍花卉紋折沿盤,其外底中心光亮如漆的圓形黑地上署“成化年制”四字雙行楷書款,是歷史上仿成化款中較少見的作品(圖二十九)。

茶器之美丨認識成化鬥彩瓷器

圖二十九:清代康熙仿成化款紫色地三彩雲龍紋折沿盤

與永樂、宣德朝御窯瓷器所署款識內容不同的是,成化朝御窯瓷器除了署六字年款外,還有一部分鬥彩罐之外底中心署青花楷體“天”字款。

經深入研究後發現,何種罐之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外圍雙圈款、何種罐之外底署青花楷體“天”字款,遵循一定規律性。即:凡是以龍(包括海水雲龍、應龍、香草龍、瓜地行龍等)、天馬(圖三十,1、2)、海怪、纏枝蓮託八吉祥、纏枝蓮紋等主題紋飾裝飾的鬥彩罐,其外底必署“天”字款;而凡繪其他紋飾者,則必署六字年款(圖三十一,1、2)。

茶器之美丨認識成化鬥彩瓷器

圖三十:明代成化鬥彩天馬圖”天“字罐

茶器之美丨認識成化鬥彩瓷器

圖三十一:明代成化鬥彩菱花式開光折枝蓮紋蓋罐

孫瀛洲先生(1893~1966年)亦曾總結出合仄押韻、朗朗上口的成化朝御窯瓷器所署“天”字款歌訣。即:

天字無欄確為官,

字沉雲蒙在下邊。

康雍乾仿雖技巧,

字浮雲淡往上翻[16]。

第一句是說一部分外底中心署有青花楷體“天”字款的成化御窯鬥彩罐,且“天”字款外無邊欄,但這種罐確為官窯(御窯)製品。而且“天”字的筆畫一定要寫得舒展、大方,“撇”要撇出去,“捺”要捺出來。

第二句是說如用高倍放大鏡觀察成化鬥彩“天”字罐上青花“天”字款的筆畫,可以發現釉內氣泡密集,筆畫下沉,筆畫上像是蒙了一層雲霧。

第三句、第四句是說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朝都曾仿造過“成化鬥彩天字罐”,但若用高倍放大鏡觀察仿品上所署青花楷體“天”字,則會發現釉內氣泡稀疏,青料漂浮不沉。

利用該歌訣仔細審視清代雍正朝仿成化鬥彩海怪圖“天”字罐外底所署青花楷體“天”字(圖三十二,1、2),可以看出“天”字兩橫間距過大,“撇”“橫”寫得不夠舒展。

茶器之美丨認識成化鬥彩瓷器

圖三十二:清雍正仿成化鬥彩海怪紋“天”字罐

以上分別介紹了明代景德鎮窯燒造御用瓷器質量最好、受到後人評價最高的的三個朝代——永樂、宣德、成化三朝御窯瓷器所署款識的時代特徵。

總而言之,這三朝御窯瓷器上所署年款的方式有書寫、錐拱(刻劃)、模印等三種,但在款識內容、式樣、字型、落款位置等方面又呈現各自不同特點。

永樂朝雖然開創了在御用瓷器上署正規皇帝年號款之先河,但尚未形成嚴格制度,只在永樂晚期一少部分御用瓷器上署款,且款字內容只有篆體“永樂年制”一種。

宣德朝已將在御用瓷器上署年款作為一項制度而要求御器廠貫徹執行,說明已將款識作為在御用瓷器上(尤其是在以往不太受人關注的器物外底)胸有成竹地展示當朝所推崇的具有“雍容矩度、婉麗飄逸”“臺閣體”書法美的裝飾內容之一,使御用瓷器真正成為將造型、胎釉、紋飾、色彩、款識等有機融為一體、無一不精的藝術珍品。

宣德朝御窯瓷器所署年款的特點是,落款位置不固定,既有“宣德年制”四字年款,也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年款,而且六字年款佔絕大多數。六字年款均為楷書體,四字年款既有楷體亦有篆體。

宣德御窯開創的在御窯瓷器上署楷體六字雙行外圍雙圈的款式,成為後來御窯瓷器上使用最多、延續時間最長的款式。

成化御窯延續宣德御窯創立的在御窯瓷器上署款的制度,絕大多數御窯瓷器都署有年款,不署款者極少見。

所屬年款只有一種,即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不見有“成化年制”四字款。六字年款的每個字都具有顯著特點。

另外,成化御窯鬥彩罐之外底既有署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外圍雙圈款者、也有署青花楷體“天”字款者,而且究竟署哪一種款,具有一定規律性。

深入瞭解明代永樂、宣德、成化三朝御窯瓷器所署款識特點,對於鑑定這三朝御窯瓷器具有重要意義。

-END-

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小編將及時刪除!

茶器誌精選

TAG: 成化御窯青花年款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