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前蘇格拉底哲學之總結(中)

青史留名的最佳方式是著書立說,在世時就要儘量地去擴散自己的理念,第一讓更多人知道,第二讓更多人信仰,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便是自成一派,建立學派,吸引更多同道的追隨者、傳播者、解釋者、研究者。

——坤鵬論

坤鵬論:前蘇格拉底哲學之總結(中)

思想上的事情基本是慢比快好,所以古人說深思熟慮,在這五年多堅持每天寫作的過程中,越來越體會到慢的好處,不追求速度,只追求所呈現的思想是否達到了自己目前階段的最高水平,還有就是追求堅持每天寫,足夠了。

其實生活何嘗不是如此呢!

對於有限的生命來說,每時每刻的質量永遠比速度重要得多,所以幸福=快樂時光。

而且,就像坤鵬論在《快!快!快!》中所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本質與人血饅頭無異,沾的普通人的血,飽的資本的肚子。”

今天,坤鵬論繼續對西方哲學史的前蘇格拉底哲學進行總結,主要總結一下主要哲學家。

西方哲學誕生於地中海東北沿岸講希臘語的地區——愛奧尼亞。

雖然從當時的國家隸屬上講,這個地區更應該歸為波斯帝國,從如今的國家疆域劃分看,它主要歸為土耳其,並且從古至今,歷史上也沒有存在過一個統一、強盛的古希臘國家體系。

但是,西方堅決地、必須地將其歸為古希臘,否則,西方哲學的起源便不能純粹地屬於歐洲了。

在《西方哲學的起源真該歸於古希臘嗎?》中,坤鵬論曾專門討論過,可以點過去看看。

愛奧尼亞,憑藉著連線歐亞的優越而開放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居民主要由移民構成,沒有根深蒂固的傳統與關係羈絆,率先成為了當時古希臘商業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

隨著東方貨物的湧入,亞洲民族許多文化成就的知識也隨之傳來,天文、曆法、貨幣和重量單位,或許還有文字,都首先從東方傳到愛奧尼亞人那裡,再由他們傳至希臘其地方。

公元前6世紀,在愛奧尼亞12個城邦中最南端的米利都堪稱當時希臘最富裕的城邦,在這裡不同種族、語言和宗教相互混雜著、碰撞著。

幾個有錢有閒的米利都人試圖擺脫當時對宇宙的一種純粹神話式的理解,他們就是西方第一批哲學家,他們就是米利都三傑:

泰勒斯

:為整個西方哲學乃至科學劃了一個偉大的圈——一切是“一”,同時,又為後世留下一個至今還在解答的題目:“一”是什麼?他的答案是:水。

阿那克西曼德

:“一”是不確定的無限物——“無定”,正是他開創地將“一”指認為抽象的、看不見的東西,他認為,所有看得見的、現實的東西,都有生滅,而“一”應該是永恆的,所以“一”必然是“無定”。

因為阿那克西曼德已經開始脫離物質談論本質了,所以也被後世認為是作為獨立學科哲學的真正創始人。

阿那克西美尼

:他認為阿那克西曼德的“無定”終究還是一種過於抽象的概念,毋寧說它是本原,不如將其視為萬物生成滅亡的原則或規律的概括更適合,所以,他將自己的學說打造為: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

也就是選擇一個確定的物質作為原初物質,將“無定”作為其原則,前者是變化的,後者是不變的。

他提出氣是萬物之本原,萬事萬物是處於壓縮和膨脹的不同階段的氣,隱隱約約中有了量變到質變的思想。

這些最初的西方思想家,他們一步一步地、一個人站在另一個肩膀上地,先規定了萬物的本質是“一”,然後試圖辨識“一”是什麼。

坤鵬論:前蘇格拉底哲學之總結(中)

緊接著,很像中國墨子的

畢達哥拉斯

來了。

如蘇格拉底一般,他除了身後的一串腳印什麼也沒有留下,沒有任何著作。

他的思想帶有神秘色彩,試圖用數來解釋萬物。

他因為對母邦薩摩斯政治改革結果完全違背其初衷而倍感失望遠走他鄉,在有著俄耳甫斯教深厚基礎的南義大利的克羅敦成立了一個神秘的教派,專門研究科學,但其本質上是一種政治性運動,在克羅敦,他們從事貨幣鑄造,建立與新型工商階級的聯絡,參與城邦政治。

從哲學成就上講,畢達哥拉斯學派不僅是承前啟後之人,而且就像坤鵬論曾講過的:“全部的西方哲學史是柏拉圖的註腳,但是,柏拉圖很可能是畢達哥拉斯的註解。”

泰勒斯為西方哲學畫了個大圈,但是相對簡陋粗糙,而畢達哥拉斯學派繼而將這個圈加以完善、定型。

正如羅素在其《西方哲學史》中所評價的:

“畢達哥拉斯開啟了神學與數學的結合,對宗教和哲學的影響一直持續到近代。畢達哥拉斯之前的俄耳甫斯教義與東方宗教的神秘主義無異,但是數學與神學結合後,使得西方宗教帶有了明顯的理性。畢達哥拉斯使得東西方的宗教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其實何止哲學與宗教,就連科學也一樣,人類科學得以登堂入室,甚至成為近現代的學科之王,也得益於數學在其中的中流砥柱。

畢達哥拉斯學派確定,“一”是數字1,是被稱為單子的一種小微粒,是數字和數學的和諧為萬物提供了基礎結構。

正是畢達哥拉斯學派將阿那克西美尼懵懵懂懂表達出來的“也變,也不變”明確成了學說,其中“一”是永恆的,是不變;宇宙源於“一”與多的對立鬥爭,是變。

畢達哥拉斯學派還繼承和發展了阿那克西曼德,既抽象又形象地將“無定”指為數字1,並且更傾向於探究原則,而不太糾纏具體的元素是什麼,直接將具體物質給揚棄了。

不過,數還不是純粹的思想,當然它也不是感性的東西,用黑格爾的話講,數是一種非感性的感性事物。

而且,該學派提出了宇宙的最小單位是小粒子,它們結合成元素,繼而生成萬物,可謂原子論的鼻祖。

可以說,畢達哥拉斯之後的古希臘哲學家,基本都深刻地受到了他的影響,甚至他們學說的根基都可以歸為畢達哥拉斯。

巴門尼德

創立的愛利亞學派,針對畢達哥拉斯的“也變,也不變”,直接拋棄了變,只追求不變。

他非常乾脆地將除了1以外的數全都去掉了,甚至連1的數的形式也不要了。

也就是說,他將思想與感覺形式以及數的形式全部拋棄,出現了純粹的思想。

他把1叫做“存在”,或者叫做“是”。

在他眼中,世界的本質只是這個“是”本身,這個“存在”,就它一個——單一、不變且不可分——真理。

而我們所持有的,周圍世界中存在著多樣性和變化的日常觀點都是意見,都是完全錯誤的。

巴門尼德的學生芝諾一生都在為老師的觀點辯護,並提出了多個悖論以表明:我們對於世界的常識觀點比巴門尼德的“一”的觀點更為荒謬。

赫拉克利特

是一個被後世誤解頗多的哲學家,很多人將其單純地理解為巴門尼德“不變”的對立面“變”——萬物流變,無物永駐——流變論者。

其實他是畢達哥拉斯“也變,也不變”忠實的繼承者,與巴門尼德是一對思想孿生子,是恆定論者。

他說:“那些踏進這同一條河流的人,流動在他身上的總是不同的水。”

他的學說相當樸素地提出了對立統一,對立是變,統一是不變,河水時刻變化,但是河床不變,人也不變,所有對立由“一”生成,所有對立統(歸)“一”,

變在不變的掌握之下,不變的是“一”,不變的是“一”的實在形態——永恆的活火,不變的是“一”的第一形式——時間,不變的是“一”的思想——邏各斯,不變的是“一”的過程——“一生萬物,萬物生一”的永恆迴圈。

萬事萬物,變,也不變,變在對立,不變在“一”。

“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多,乃多樣性之意。

崇拜赫拉克利特的黑格爾總結得非常好:一切皆流轉,無物常駐,僅“一”常存。

坤鵬論:前蘇格拉底哲學之總結(中)

接下來的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薩戈拉主張,宇宙是一個巨大的渦輪,將它的各種元素攪合在一起,透過一種有條理、有結構的方式形成了我們所見到的萬事成物。

非常擅於繼承、整合並發展前人思想的

恩培多克勒

認為,世界本原是四種主要元素——土、氣、火和水,這就是曾經佔據歷史很長時間的真理——四根說。

他又繼承和發展了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將推動宇宙和萬事萬物生成的力量和原則確定為愛和恨(和諧與爭執),它們使宇宙中紛繁的元素或相互融合、或彼此分離。

阿那克薩戈拉

是第一個將哲學帶到雅典的哲學家,他主張,元素是無限的,稱之為“種子”,肉有肉的“種子”,黃金有黃金的“種子”……但是每個具體事物都包含有所有種類的“種子”,它所呈現出來的具體樣貌與特性,只是因為某種“種子”在其中佔了絕對優勢而已。

阿那克薩戈拉對於西方哲學最大的貢獻是Nous(奴斯),宇宙形成之前,所有“種子”混沌一團,自為的、擁有為所欲為特權的、自主自決的、自己是自己原因和目的的Nous(奴斯)在某個點突然無目的地開始運動,就像小石子投入水中所產生的漣漪那般,渺小的一點運動漸漸形成越來越大的漩渦運動,當所有“種子”被捲入其中後,宇宙和萬事萬物的生成也就開始了。

尼采認為,原始運動是Nous(奴斯)的自由意志的無目的行為,而這個自由意志的性質“類似於孩子游戲或藝術家創作時的遊戲衝動。”

在阿那克薩戈拉這裡,絕對成為運動的和自身規定的思想,思想是本質,這是西方哲學的一個很大的進步。

最後,屬於巴門尼德愛利亞學派傳人的

留基波和德謨克利特

,因為反對巴門尼德不存在虛空的觀念,集前人思想於大成,提出了原子論,它與我們現今抱持的自然觀最為接近——最初在一個空虛的空間,最小的、不可見的、不可再分的原子在其中因為漩渦運動而聚整合團,從而生成了宇宙、萬事萬物。

古人曾經將同時代的德謨克利特和柏拉圖相提並論,甚至認為在創造力方面前者還要高出後者一籌,可惜這位淡泊名利、一生致力研究和沉思、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沒有建立自己的學派,雖然寫下了眾多著作,但大多數著作都散失了,至今只能看到若干殘篇斷簡。

所以,青史留名的最佳方式是著書立說,在世時就要儘量地去擴散自己的理念,第一讓更多人知道,第二讓更多人信仰,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便是自成一派,建立學派,吸引更多同道的追隨者、傳播者、解釋者、研究者。

這對於思想、學術甚至是最為重要的。

畢達哥拉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就是個中典型的典型。

坤鵬論:前蘇格拉底哲學之總結(中)

另外,我們還需要注意到的是,在古希臘,哲學的興起、發展、鼎盛與經濟密不可分,所以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哲學就像希臘地理情況一樣——有著東西兩方,基本分為兩派:一派是東方的小亞細亞的各家哲學,一派是稍晚的西方的希臘人的義大利的各家哲學,又可簡稱為:愛奧尼亞哲學和義大利哲學。

小亞細亞以及附近諸島的哲學家有: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赫拉克利特、留基波、德謨克利特、阿那克薩戈拉。

義大利的哲學家有:生於薩摩斯島而長於義大利的畢達哥拉斯、色諾芬尼、巴門尼德、芝諾、恩培多克勒。

除了地理位置的區別,在哲學思想上,東方是感覺的物質的一面佔優勢,西方則是思想佔優勢,思想在思想形式裡面被當作原則。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坤鵬論

請您關注坤鵬論微信公眾號:kunpenglun。坤鵬論自2015年底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

TAG: 畢達哥拉斯阿那不變坤鵬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