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講的客觀還是主觀

老子《道德經》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莊子從這思想而來講“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

說一個“一”,已經是兩個了,等於說,我很客觀地告訴你,說個客觀,它已經是主觀了,有這個觀念已經是兩個了;告訴你這裡只有一個,不要認為是兩個,這個“一”是對“二”而言,我講了這句話,這一句話講出來中間已經有三個了。

我們常講的客觀還是主觀

同一句話,三個存在。“自此以往,巧曆不能得,”“道生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莊子同老子一樣,“三”以後不談了,“三”以後變成多少?電腦都算不清楚。巧曆,就是數學家。莊子講最巧妙最高明的數學家,永遠搞不清了,下不了一個結論了,何況一般的凡夫?

談到科學,世界科學的發展,最早是發展天文,中國的天文,在三千年以前就發達了。如果瞭解天文,必先研究數學,而中國的數學,六千年以前,也很發達。尤其發展到像《易經》的數理哲學,實在是精深幽遠。

我們常講的客觀還是主觀

中國文化的科學,全世界最早,幾千年前就有,那時西方還沒有發展。中國上古文化,數學叫歷算,也叫歷數。歷算是幹什麼的?算天文的,堯舜黃帝時候,就算二十八宿太陽月亮五星的行動跟我們地球的關係,所以建立了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一年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這是幾千年前建立的。

故自無適有,以至於三,而況自有適有乎?注意,講宇宙的來源,當萬物沒有開始以前,究竟有沒有,不去管他。“無”以前那一段有沒有,我們不要先下結論,暫時保留在這裡。

我們常講的客觀還是主觀

這個層次的變化,以“三”為最有力的基礎。就是說,從“無”亦到“有”,經過三個階段。宇宙發生有三個層次,天地間萬事不過三,所以中國的《易經》開始畫卦,一卦為三爻,三爻成一卦,畫成六爻是後人加上去的。

而況自有適有乎?由“無”到“有”經過三個層次,要由“有”迴轉到“無”就難了;還有一個更難的,由“有”再發展下去,無窮無盡,沒有底了,佛家有一個名詞,叫無量無邊。研究佛學要注意,無量無邊,無窮無盡,是有的發展,但是一般學佛的把這個名詞當成空的觀念,錯了。

我們常講的客觀還是主觀

有的發展,無量無邊,所以中國《易經》最後一卦叫“未濟”,永遠下不了結論,永遠不需要做結論。無適焉,在是已。適就是到達那裡,既然到不了底,那就截止到這裡,到目前為止!(南公懷瑾《莊子講記·齊物論》36)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國學正能量,智慧識人性;相遇皆是緣,生命眾歡樂!

TAG: 莊子天文易經無量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