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飲食探秘:在“時令食俗”影響下,唐代誕生了哪些飲食文化?

在現代飲食文化發展過程中,人們逐漸意識到了飲食健康的重要性。很多現代人在養生文化的影響下,人們開始講究科學、綠色飲食。這種飲食理念不僅得到了老年人的青睞,而且很多年輕人也加入了健康飲食行列。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蔬菜、水果、以及五穀雜糧才是健康食品。而肉、蛋、魚、蝦等食物,以及烹飪工序較多、味道較重的菜品,正在慢慢淡出人們的餐桌。這種過猶不及的做法並不可取,搭配合理、營養均衡、肉菜兼有,才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標準。

在眾多現代人的飲食理念中,吃“應季”食物尤為重要。所謂“應季”就是嚴格遵守,季節、節氣而生長、成熟的食物。“應季”飲食的思維,其實與古人“守時令”如出一轍。從這一點來看,穿越千年之後,人們的飲食理念依然同根同源。

古代飲食探秘:在“時令食俗”影響下,唐代誕生了哪些飲食文化?

唐代人追捧的時令食俗

唐朝是古代史中最強盛的王朝之一,筆者認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如果唐朝敢稱第二,就沒有人敢稱第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技,各個領域都曾位列世界前茅;開明、寬鬆、和諧、開放的社會風氣,鑄就了大唐榮耀。

筆者認為,無論一個朝代多麼偉大,能令後世人記憶猶新的一面,恐怕依然離不開飲食文化。畢竟自古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那些穿越千年的歷史味道,才是最吸引老百姓眼球的關鍵點。尤其是多姿多彩的唐代飲食文化,更是令世人讚歎不已。

一、唐詩中的飲食文化

唐詩之所以會流傳千年而不衰,除了與其獨具內涵的文化色彩有關,其實還與眾多描寫美食的古詩息息相關。當詩句中的文字幻化成誘人的美食,一種源於唐代的饕餮盛宴,彷彿鋪展於世人的眼前。

“詩仙”李白醉眼婆娑高頌:“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詩魔”白居易在雪夜獨酌:“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杜甫作《麗人行》描繪,唐代權貴極盡奢華的宴會場面:“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古代飲食探秘:在“時令食俗”影響下,唐代誕生了哪些飲食文化?

唐代不僅詩歌文化曾繁榮一時,而且也從來不缺少飲食文化。唐朝詩人筆下的唐代美食,既有令人嚮往的珍饈美饌,也有“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的野趣。雖然唐代並不是飲食文化的發源地,但卻是古代飲食文化中的高光時刻。

二、時令飲食,歷史悠久

“時令”一般指代季節或節氣,廣義上是指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狹義則是指二十四節氣。很多人都聽說過時令蔬菜和水果,簡而言之就是某個季節的特定食物。實際上一年四季都有本季節的食物,唐朝人發現了這個秘密之後,飲食文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比如,夏季時集市上就會出現很多新鮮蔬菜、水果。比如辣椒、苦瓜、冬瓜、蘆筍,洋蔥、黃瓜、空心菜、西紅柿;以及草莓、桃、李、西瓜;杏、荔枝、獼猴桃、香蕉、櫻桃等,都是夏季時最為熱門的食物。

古代飲食探秘:在“時令食俗”影響下,唐代誕生了哪些飲食文化?

1.南食北調,只因荔枝

在一年四季中無論哪個季節,只要大家能夠遵守時令食俗,或者說吃應季食物才會更健康。雖然唐朝時想要吃反季食物,並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但權貴階級卻,卻可以透過南食北調的方式,將南方當季蔬菜或水果,以快馬加鞭的方式運入京城。

晚唐詩人杜牧,曾用詩歌描繪了楊貴妃食荔枝的見聞。詩中雲:“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玄宗寵楊玉環出生於蜀州,所以她對蜀州的荔枝一直都情有獨鍾。

為了滿足寵妃食用新鮮荔枝的心願,不惜派遣專人騎馬往返於長安和蜀州。杜牧創作的這首詩歌雖有諷刺之一,但是卻寫出了當時人的時令食俗。由於荔枝是一種南方水果,在長安根本無法栽種。所以為了博得美人笑,只能透過快馬往返運輸。

古代飲食探秘:在“時令食俗”影響下,唐代誕生了哪些飲食文化?

2.時令蔬菜,百姓最愛

所謂時令蔬菜一般都指新鮮蔬菜,如果從蔬菜生長特點來講,可以發現時令蔬菜的採摘,皆與春、夏、秋、冬四季相關。簡單說就是應季而生的蔬菜品種,在古代社會由於北方地區,在冬季時天寒地凍、寒風蕭瑟,根本不可能栽種蔬菜。

雖然所謂的“溫室大棚”概念,早在漢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但也僅限於王公貴族階層。普通老百姓只能根據季節變化,選擇不同時令的蔬菜佐餐。從這一點來看唐代老百姓,之所以會形成時令食俗,主要是因為受到客觀條件限制。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廣大群眾,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可以隨時隨地買到想要的蔬菜、水果。這主要是因為現代社會中,農業生產技術實現了飛躍性發展。尤其是北方地區在冬季的時候,也依然可以吃到溫室蔬菜。

古代飲食探秘:在“時令食俗”影響下,唐代誕生了哪些飲食文化?

3.時令飲食的重要意義

在現代人的心目中都會認為,古代人由於並沒有見識過高科技,所以他們的思想一定會非常落後。所以就算是知道不同季節,應該吃不同種類的蔬菜和水果。但他們應該不知道何為時令飲食。但事實上飲食文化形成之後,古代人就已經瞭解了時令飲食的意義。

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時令蔬菜主要特點就是口感好,並且吃應季食物營養也十分豐富。尤其是對於各種不同的時令蔬菜、水果來說,由於其遺傳特性和適應季節不同,所以只有在適合其生長的季節,才會長得更加健壯、飽滿。

古代飲食探秘:在“時令食俗”影響下,唐代誕生了哪些飲食文化?

如果從營養學的角度去分析,可以發現時令蔬菜和水果,一般都具有營養豐富口感極佳的特點。在春、夏兩季收穫的蔬菜,相對而言口感更加清脆。而秋、冬季節採摘的蔬菜,吃起來不僅味道更甜,而且咀嚼起來還更軟糯。

實際上食用時令蔬菜或水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身體健康。強調“食不厭精”的孔聖人,在提到時令飲食時也曾言“不時不食”。大意為飲食一定要按季節、時令,簡而言之在什麼季節吃什麼東西。只有這樣才符合自然規律,以及身體對營養物質的需求。

“天時雖熱,不可食涼;瓜果雖美,不可多嘗”,以及“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些流行於民間的俗語,都是老百姓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而這種以時令食俗為核心的飲食文化,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只不過在唐朝時發揚光大。

古代飲食探秘:在“時令食俗”影響下,唐代誕生了哪些飲食文化?

時令食俗影響下的唐代美食

古代社會中的飲食文化,歷經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澱,終於形成了獨具魅力的飲食體系。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從商周時代開始,飲食就開始與文化融為一體。而且都是從宮廷開始興起,然後從逐漸傳播至民間。

一、唐代人“世重餅啖”

唐代飲食文化傳承於隋朝,而隋唐兩朝皆是漢族政權,所以也繼承了漢族飲食文化的精髓。唐朝時期最引人矚目的美食,其實就是王公貴族與老百姓,餐桌上皆有的麵食“胡餅”。雖然米飯也是人們餐桌上的主食,但相比較於胡餅來說,在味道上還是略遜一籌。

古代飲食探秘:在“時令食俗”影響下,唐代誕生了哪些飲食文化?

唐代文人趙璘曾在《因話錄》中,提到了“世重餅啖”一說。簡而言之就是當時社會中,幾乎所有唐朝人都愛吃餅。雖然這種餅可能與現代社會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胡餅就是燒餅的一種。麵糊、面片、疙瘩湯等,都是唐朝時期所出現的“餅”。

“胡餅”就是指用烤爐烤制的大餅,相傳早在漢朝時期就已經傳入國內。胡餅中有一種名為胡麻餅的燒餅,這種帶芝麻的燒餅味道特別鮮美。白居易就特別喜歡食用胡麻餅,併為此特地創作了一首詩歌: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古代飲食探秘:在“時令食俗”影響下,唐代誕生了哪些飲食文化?

這首詩不僅寫出了詩人對胡麻餅的讚歎,而且也將胡麻餅的特色,以及受歡迎程度寫得繪聲繪色。同時,從詩中還可以得知,在當時社會胡麻餅還是一種贈禮。

唐朝人並不是隨時隨地都能吃到胡麻餅,一般在秋冬季節才是胡麻餅的旺季。而在春夏兩季很少能看到胡麻餅的身影,所以筆者認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胡麻餅也應該是唐朝時期的時令食物。只不過達官貴人們,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味到面脆油香的胡麻餅。

古代飲食探秘:在“時令食俗”影響下,唐代誕生了哪些飲食文化?

二、唐代時令美食

唐朝時期社會中的主要時令食物,基本上都與各種節日息息相關。據《萬曆野獲編》記載:

“賜百官食……立春則吃春餅,正月元夕吃元宵圓子,四月八日吃不落夾,五月端午吃粽子,九月重陽吃糕,臘月八日吃臘面”。

筆者認為,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唐朝時期的統治者,已經將時令或節令食品納入了禮制範疇。在唐朝民間,老百姓對時令食物也都具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感。如果在某個季節吃不多時令食物,很多人都會因此而倍加遺憾。

古代飲食探秘:在“時令食俗”影響下,唐代誕生了哪些飲食文化?

事實上唐朝人食用時令食物的習俗,早在飲食文化誕生時就已經出現。但由於唐朝時期各方面都十分發達,所以飲食文化在唐朝時,也一度達到了歷史頂點。所以時令飲食習俗才會頗具影響力,而且還對後世飲食文化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筆者認為唐朝老百姓,作為歷朝歷代中最幸福的人群,他們之所以會對飲食產生要求,主要是因為提前過上了小康生活。縱觀歷史長河在古代社會,能夠填飽肚子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是參與到飲食文化中呢!

結 語

古代飲食文化就像一幅長卷,每當翻開這部極具韻味的長卷時,都會給人一種精神洗禮。唐代作為古代社會中的盛世王朝,可以說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有政治、經濟足夠強大,老百姓才會感受到幸福。

唐代時令飲食習俗既是一種,獨具魅力的飲食文化分支,同時也是唐代老百姓的生活寫照。當人們開始對飲食提出要求時,才能讓飲食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時令飲食作為一種傳承千年的飲食符合,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中也依然長盛不衰。

【參考文獻】

宋新《時令食物點津》

楊力《立秋與處暑時令飲食》

楊力《清明與穀雨時令飲食》

楊力《小寒與大寒時令飲食》

TAG: 時令飲食文化飲食唐朝時令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