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於撰寫七言絕句的“杜樊川”,為何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擅於撰寫七言絕句的“杜樊川”,為何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唐代傑出詩人杜牧在唐朝詩壇上的地位,可以從他被譽為“小杜”一事中略知一二。之所以親切地稱呼他為“小杜”,實際上是為了有別於盛唐“詩聖”杜甫。二人雖然並沒有生活於同一時代,但卻都是晉朝大學者、名將杜預的後裔。

在這裡之所以要強調一下,“小杜”與“老杜”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為了牽強附會,繼而提升杜牧的文學地位。只不過想告訴大家杜甫與杜牧都是名門之後,雖然個人遭遇都比較淒涼,但是卻無法掩蓋二人在盛唐,以及晚唐時期的文學成就。

擅於撰寫七言絕句的“杜樊川”,為何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公元770年杜甫懷著巨大的悲痛,遺憾的離開了人世。三十三年之後他的同宗晚輩杜牧出生。公元803年正處於唐朝統治晚期,由於唐朝在發生“安史之亂”後,就已經從極盛時轉為衰敗,曾經的大唐盛世一去不復返。

所以生活於晚唐時期的大詩人們,才會不斷用悽婉、悲涼、哀痛的詩歌,為曾經擁有“萬國來朝”氣勢的大唐王朝,唱著淒涼、哀婉、悲慘的輓歌。杜牧就是這樣一位生不逢時,人生境遇坎坷、仕途一波三折的晚唐傑出詩人。

擅於撰寫七言絕句的“杜樊川”,為何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唐朝“文化圈”中的風流才子,晚唐詩壇上的傑出詩人

相信一提起晚唐傑出詩人杜牧,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他撰寫的詩歌。實際上作為萬唐詩壇上的領軍人物,杜牧一生曾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以及散文作品。這些詩歌與散文都收錄於《樊川文集》。

杜牧的“文集”之所以稱為《樊川文集》,原因是他晚年曾長期居住於,長安南樊川別墅又自號“樊川居士”。在這本“文集”中收錄了杜牧所作詩詞511首,他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位高產文學家。

擅於撰寫七言絕句的“杜樊川”,為何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杜牧創作的詩歌從題材以及思想內涵上來講,不僅具有題材多樣化的特徵,同時也還擁有詩風多元化的特點。

他既可以創作大氣磅礴的邊塞詩,也可以撰寫蘊含悲苦、淒涼之感的,飽含“人生坎坷、仕途不順”的詩作。

也可以在“狎妓冶游”之後,寫下大量富有曖昧之情,以流連於風月場所的“豔詩”。如果單純的從唐詩創作風格上來看,杜牧絕對是一個詩歌創作“多面手”。他在創作詩歌的時候總是以個人經歷為主線。

筆者認為這種經歷可以是人生悲苦、仕途多舛,也可以是醉眼迷離之後的“歌舞昇平”。他以這些經歷為主線,並將各種經歷的所思所想作為詩歌情感,不斷地去抒寫和創作膾炙人口的詩歌。

擅於撰寫七言絕句的“杜樊川”,為何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1.出身名門,仕途多舛

杜牧的祖父杜佑是唐代名相,其父杜子鬱也是當朝六品官員。按正常思維去考慮生在官宦之家的杜牧,也應該承襲祖父與父親的衣缽,成為一個可以呼風喚雨的唐朝官吏。

理想總是很豐滿現實卻又很骨感,雖然杜牧也曾考中進士併入朝為官,但他的仕途就像拋物線一樣高開低走。

杜牧幼時就是京兆地區有名的神童,雖然在他出生之後即世已經開始衰落,但這並不影響他飽讀經史子集。

杜牧曾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寫出了,十三篇《孫子》註解。年長之後由於更加專注於治亂與軍事,甚至曾“獻計平虜”並被當時的宰相採納。

擅於撰寫七言絕句的“杜樊川”,為何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2.進士及第,頗負盛名

公元825年23歲的杜牧寫出了《阿房宮賦》,這篇“賦文” 一經問世,就形成了“洛陽紙貴”的空前局面。這不僅為年輕的杜牧增加了很多信心,而且還為他能夠聞名於長安埋下了重要伏筆。

公元828年26歲的杜牧進士及第,並在當年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後被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校書郎”一職雖然只負責校對古書,但是在唐朝時期卻是一個最容易得到提拔的崗位。

筆者認為如果按照這個人生軌跡繼續發展,杜牧的人生將走上平步青雲之路。大家可以試想一下,一個譽滿京城的年輕大才子,不僅獲得了政治上的肯定而且也頗負詩名,這種人生軌跡肯定會羨煞旁人。但是他的好運卻因“牛李黨爭”戛然而止。

擅於撰寫七言絕句的“杜樊川”,為何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3. 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

杜牧在25歲時創作出了,他人生中頗具分量的詩作,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全詩一共有九句合計九十字,不僅寫出了“藩鎮割據”對國家,以及百姓生活的危害。同時也透過這首名作,揭露了當時朝廷的腐敗與無能。

“關西賤男子,誓肉虜杯羹。請數系虜事,誰其為我聽?蕩蕩乾坤大,曈曈日月明。叱起文武業,可以豁洪溟。安得封域內,長有扈苗徵!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常爭。往往念所至,得醉愁甦醒。韜舌辱壯心,叫閽無助聲。聊書感懷韻,焚之遺賈生”。

筆者認為這首詩寫出了作者杜牧,縱然有雄心壯志想要替國分憂,但又苦於報國無門的苦悶心情。

年紀25歲的杜牧就已經形成了家國觀念,他想像自己的祖輩一樣,可以為大唐王朝盡一份力,但是一腔熱血和滿腹經綸,卻只能付諸於詩文。

擅於撰寫七言絕句的“杜樊川”,為何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4.雄心壯志抵不過殘忍現實

一身文武之才怎奈空有報國之志,這種苦悶之情在當時十分盛行,尤其是一些能文能武的同時作者,在晚唐時期所表現出來的痛苦更為強烈。事實上杜牧的《感懷詩》大有針砭時政的意味。

實際上杜牧的這種感受和做法,其實與唐朝很多詩人的經歷都類似。但是一個經常諷諫的詩人,又怎麼可能受到統治者的喜愛呢?

雖然在創作這首詩歌一年之後,杜牧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但是卻陰差陽錯的成為了“校書郎”。

筆者認為他的遠大抱負與治國理想,在現實面前不堪一擊。縱然他有報國的決心,但也不得不再苦惱中,暗自品嚐著壯志難酬的苦水。這也是杜牧很多詩歌的基調,都比較悲涼的主要原因之一。

擅於撰寫七言絕句的“杜樊川”,為何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5.《赤壁》中依然難忘報國之情

《赤壁》是杜牧比較知名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歌也是在報國無門的背景之下,在遊歷赤壁古戰場之時創作的名篇。“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杜牧有感而發詩歌中的經典之作,詩歌前兩句實際上是藉助,赤壁之戰中的遺物來抒發個人感情,雖然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但是卻並沒有因為腐蝕而生鏽。詩人將折戟從水中撈出來洗乾淨,目的就是為了抒發歲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筆者認為實際上“折戟”和“沉沙”,其實暗含了歷史風雲變幻。而“鐵未銷”則是指這些兵器,曾經在古戰場上也有過風光時刻。

這其實就是在暗示詩人本身,雖然仕途不順並且被貶謫,但是內心的報國之情依然沒有消散。

擅於撰寫七言絕句的“杜樊川”,為何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6.《江南春絕句》中的文人情懷

公元833年春詩人杜牧,奉命由宣州經江寧趕往揚州。目的是為了拜訪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當他星夜兼程達到江南之後,頓時就被江南的美景所吸引。

廟宇林立、水村山郭、美酒佳人,好一派人間仙境之感。這位大詩人於是詩興大發寫下了《江南春絕句》。

“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代所有讀書人的,終極目標和人生理想。晚唐詩人杜牧當然也,無法擺脫這種思想的束縛。如果從積極的角度去考慮,在這種思想之下表現的,是濃濃的愛國之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

晚唐時期由於“重佛” 非常盛行,所以這個事情可以說是寺廟林立,唐朝為了能夠促進佛教發展,不惜壓縮軍費以供給寺院開支。

這不僅加重了國家負擔,而且還影響了當時的唐軍戰鬥力。杜牧撰寫的這首《江南春絕句》,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誕生的。

擅於撰寫七言絕句的“杜樊川”,為何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7.《泊秦淮》一詩中的感慨和失望

秦淮河位於古都金陵,作為六朝古都的金陵雖然充滿了文化底蘊,但是在唐朝時期卻稱為了,眾多達官貴人的享樂遊宴場所。詩人杜牧夜泊於秦淮河時,親眼目的了這些國家蛀蟲,不顧國家前途只圖享樂的萎靡行為。

在燈紅酒綠的秦淮河兩岸,不僅可以聽到淫歌豔曲,而且還可以看到唐朝未來的下場。在這種情景交融的背景之下,杜牧觸景生情並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泊秦淮》。

擅於撰寫七言絕句的“杜樊川”,為何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詩歌的前兩句看似是對秦淮河,以及詩人夜泊秦淮的描寫。實際上是對個人四處漂泊、居無定所的體現。當然最主要的含義其實還是,對秦淮河兩岸歌舞昇平場景的描寫。

在這種場景的影響之下,達官貴人人們喝著花酒看著歌舞,只顧著醉生夢死根本顧不上,已經衰微的大唐國運。後兩句詩歌是全詩的關鍵所在,雖然表面上是寫歌女們,根本不知道亡國之後的悔恨,實際上就是在諷刺那些達官貴人。

擅於撰寫七言絕句的“杜樊川”,為何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風流才子杜牧的《贈別》詩

正所謂人不風流枉少年,晚唐詩人杜牧其實就是古代“風流”的代名詞。每當他人生失意之時,他就會下揚州“賞景觀月”、“狎妓冶游”。 如果按照現代人的觀點去看他的行為,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辦法接受這種做法。

但是在古代杜牧的做法,卻被時人冠以“風流”之名。因為在古代社會“風流”是一種男性特權,雖然這種行為看起來會影響,人們對這位風流才子的看法。但是如果他不風流又怎麼能寫出,那些讓後世無比推崇的詩歌呢!

《贈別二首》是杜牧比較著名的“豔詩”,是描寫他下江南時與風月場所女性留情的詩作。

其一“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其二“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實際上《贈別二首》是杜牧分別與兩個女子的情史,但是他用動情、細膩的筆觸,所描繪出來的“愛情”,總會給人一種意猶未盡,但卻又無法長久的寓意。“豔詩”雖然在唐朝詩壇上並不入流,但在文學價值上卻非常值得稱讚。

結 語

杜牧詩歌流傳於世的大約有五百多首,除了比較著名的五言古詩之外,其實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他創作的詩歌雖然多以詠史、抒懷為主,但卻蘊含了十分濃厚的家國情懷。他的人生態度以及詩歌成就,在世事多揣的晚唐成就頗高。

杜牧一生獨愛揚州,因為在揚州他的精神可以得到放鬆,鬱悶心情也可以得到舒緩。尤其是見到那些讓他心心念唸的“佳人”之時,仕途失意、人生慘淡的情緒就會一掃而空。實際上在眾多唐朝詩人中,杜牧的詩歌題材最為多變。

他既可以寫仕途失意、人生悲苦又可以寫“豔詩”,晚年時期的杜牧由於已經看透世事,所以創作出了《山行》一詩聊表慰藉。生性風流豪放的杜牧,也終究難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人生歸宿。

【參考文獻】

李愚鏞《杜牧詩歌研究》

何莊《試論杜牧詩歌的喜秋意識》

王洪湧《杜牧詩歌的紅色意象》

董雪《杜牧詩歌藝術風貌芻論》

TAG: 杜牧詩歌詩人唐朝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