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1822年,廣州市中心,珠江河畔,

廣州十三行

燃起了熊熊大火,燒了七天七夜。

原本一場市中心的火災在歷史上不算稀奇,甚至沒有人員傷亡。

可是,這場大火吞沒了價值4000萬兩白銀和貨物!液化的白銀甚至將珠江染成了

“銀河”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文獻記載:燒粵省十三行七晝夜,洋銀熔入水溝。長至一二里,火息結成一條,牢不可破。

一場大火燒掉了相當於當時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這個富可敵國的十三行究竟是什麼來頭?

在荔灣區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裡,透過藏品,我們還能探尋這段

廣州的傳奇故事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進入十三行博物館大廳,就是一面的輝煌的

百舸爭流

萬國旗飄揚

畫軸。

站在這幅畫軸之下,不禁讓人感慨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清朝收復臺灣後,開設了四個

通商口岸

,廣州便是其中之一。

廣州十三行

也只是廣州的行商們組成的商業團體。

通商本來是為了恢復民生,但是商業嗅覺靈敏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立刻蜂擁而至,大量購買中國商品然後回國出售,賺取高額利潤。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清朝時期,廣州是四個通商口岸中

商品關稅

最高的。

英國商人為了避免高額的關稅,紛紛前往浙江寧波進行貿易,惹得乾隆不高興,下令提高其他港口關稅。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1755年,乾隆收到一份特殊的

“告狀信”

,來自一位在寧波貿易的英國商人——英國第一個中文翻譯

洪任輝

信中,洪任輝“告狀”粵海關收稅高,生意不好做。

可關稅是清朝的主要收入來源,乾隆一怒之下乾脆釋出上諭,從1757年開始,撤掉了江海關、浙海關、閩海關,只保留廣州的粵海關,並且由廣州十三行壟斷經營外貿。

廣州一口通商

的繁榮,正式開始了。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出口的廣式傢俱,風靡歐洲。攝影@攝影Hunk。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展館內,有一幅巨大的

街區模型

,這是當時十三行的還原圖。

從這裡能看當年街道的繁華熱鬧:珠江口漁火點點,黃埔外港和十三行碼頭檣桅毗連、商船雲集。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商館

為中心,人群來往密集,周圍環繞著各種作坊和商鋪。珠江邊萬船停泊,對面的海珠炮臺正時刻警惕著它們。

遙想當年,西關一帶每天車水馬龍,富庶行商白天在河北做買賣,晚上坐船回河南的花園別墅紙醉金迷。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廣州十三行出口的玻璃畫

巔峰時期的廣州十三行擁有通往歐洲、拉美、南亞、東洋和大洋洲的環球貿易航線,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與十三行發生過直接的貿易關係。

在清代“一口通商”時期,

清朝政府40%收入

,幾乎全來自廣州十三行的關稅收入。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除了每年的百萬兩的稅銀,一有國家大事,行商都會向中央政府

捐獻金錢

皇上,收到十三行捐獻平定叛亂軍需銀30萬兩

皇上,十三行為黃河氾濫捐獻10萬兩

皇上萬壽,十三行送來50萬兩白銀作為生日禮物

……

40年間,廣州十三行向皇帝捐獻400萬兩,華南商貿繁榮的源頭,給皇家生活帶來了無盡的享樂,成為帝后倚賴的“

天子南庫

”。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瑞典“哥德堡號”船模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美國“中國皇后號”船模

而當時廣州四大富豪,十三行中的潘有度、盧觀恆、伍秉鑑、葉上林,他們的家產總和比當時的國庫收入還要多,是貨真價實的“富可敵國”。

其中,

伍秉鑑

資產在1834年約有2600萬兩白銀,被當時的西方人稱為“

天下第一富翁

”。

皇帝想不到的是,具有先見格局的伍秉鑑甚至還

投資了美國修建鐵路

,成為了美國鐵路公司的亞洲股東之一。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當時的世界首富廣州十三行的伍秉鑑

行商們在廣州這唯一的口岸從事西洋貿易,讓整個

全世界超過百分之二十的財富

,圍繞著這個口岸流轉。

一波又一波的洋商遠渡重洋而來,滿載茶葉、瓷器、絲綢。。。而歸。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2016年,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正式開放,裡陳列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和海內外遺存的文物約4800多件(套)。

博物館中的文物,就像穿越歷史而來的使者,向大家展示十三行的歷史。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作為中國唯一的官方通商口岸,十三行在東西方文化交流裡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所以能在十三行對外銷售的

藝術品

,基本上都是中華文化藝術的精華了。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廣繡國旗花鳥紋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出口西方的定製的廣繡服飾

在博物館大廳中央,放著一個精美的廣彩洋人遠航圖大碗,這是當年外國商船抵達廣州後專門訂製的紀念品。

碗中間寫著1757,精美的圖案和字型線條,無不展示著廣州工匠精湛的技藝。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清代時期,廣州十三行有5000餘家專營外銷商品的店鋪,約

25萬匠人

專門從事外銷工藝品的生產和製作,涉及漆器、銀器、瓷器、紡織、繪畫、雕刻等各個行業。

一樓展區,將以茶葉、絲綢、瓷器、棉布及中藥材為主的十三行貿易,透過壁畫和實物的方式,生動的還原當年商鋪的小場景裡,可以更真切地感受當年商品買賣時的場景。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展廳用壁畫+實物的方式,還原了當時的商鋪。攝影@攝影Hunk。

展館裡還展示著那個時期的出口商品:

外銷瓷、外銷扇、繡品、廣作傢俱、通草畫

等。

這些出口商品則隨著外商從廣州口岸出發,遠銷海外、風靡西方。

18世紀時,歐洲社會興起“中國風”的時尚潮流,中式的酸枝傢俱及工藝品成為當時上流社會的身份象徵。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當時歐洲貴族的房間復原。攝影@攝影Hunk。

廣州工匠將

融合東西方元素

的文化和故事,融入到出口商品中,即便是一把摺扇,仔細觀看,裡面藏著不少故事。

它們是十三行貿易遍及世界和影響一個時代生活方式和審美的最好見證。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珠水滔滔,歷史奔湧,廣州是千年來一直長盛不衰的大港。

廣州十三行貿易延續而來的

“千年商都”

也成了廣州享譽世界的城市標籤。

只是在鴉片戰爭時期,英國人的一場大火讓沿岸的幾千家商戶通通付之一炬了。而十三行的百年繁華也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200年前的廣州大火,把珠江燒成了“銀河”

文明的互動,光陰的流轉,港口和港口之間那些美妙的線條,繪製出今日世界的文化地理格局,也勾畫出人類渴望交流的共同表情。

世代相傳的

廣州十三行

故事,便是最好的例證。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門票:免費

地址:

廣州市荔灣區西堤二馬路37號(廣州文化公園內)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9:00—17:30

編輯 /

裡木

攝影 /

Hunk & 裡木

設計

/

盛華

統籌

/

冷佳

TAG: 十三行廣州萬兩攝影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