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能否託缽化緣 要依當地風俗民情而定

文/星雲大師

問:

出家人託缽行乞的修行,在現代社會中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呢?

答:

託缽行乞不是沒有必要,而是不容易實行。過去整個印度社會,人們普遍有供養心,有供養的習慣,有供養的文化,即使現在,南傳的佛教國家仍然有供養的習慣與文化。例如在泰國,一早就會有許多比丘出外託缽,當然也不一定家家都供養,可能會因為今天家裡有喜慶,或者值得紀念的日子,或是有重要的大事,就會發心供養十個或二十個出家人。通常這些善男信女會事先準備飯菜擺在家門口,等到有比丘經過時,便將之供養比丘,直到給完為止。這種供養有一定的時間,即所謂的「過午不食」。

託缽乞食,在北傳佛教比較行不通。有些國家天氣寒冷,大雪飄飄時,要怎麼出外託缽或者所在的地方各種宗教林立,信仰各有不同,又要怎麼託缽因此,託缽這種文化不容易存在。時至今日,出家人已從外出託缽乞食,慢慢地演變成在寺廟裡面自己燒煮、吃飯,也就是「過堂」。

託不託缽並不是要緊的問題,所有的飲食不過是為了滋養我們的色身,等於是醫藥一般。只要吃飯時有五觀想: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全缺應供;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成道業,應受此食,就與託缽的修行是一樣的。

──摘錄自星雲大師著《僧事百講》〈短期出家〉、《佛教叢書5教史》〈人間佛教的重光〉

出家人能否託缽化緣 要依當地風俗民情而定

圖/

取自網路

TAG: 託缽供養比丘佛教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