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中的父子大義

“安史之亂”中的父子大義

正定

可以說是一步一景

悠久的歷史在這裡

形成厚重的文化積澱

塑造了這座古城獨一無二的風骨

今天來聽聽

梁勇老師講述

中國第二行書名帖——顏真卿

《祭侄文稿》與正定的淵源

戳影片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梁勇說祭侄文稿”,“vid”:“o30068at6yl”,“img”:“http://puui。qpic。cn/vpic/0/o30068at6yl。png/0”,“desc”:“”})

講正定故事,說千古傳奇。

國寶級的文物——中國第二行書法帖: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蘇軾的寒食帖合成“天下三大行書法帖”。這帖祭文不僅在書法界的地位極高,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祭侄文稿》追祭的是顏真卿的從侄嚴季明,其中所記錄的事件的發生地就是真定。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正定。

“安史之亂”中的父子大義

正定作為九省通衢的要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當時顏真卿的族兄顏杲卿作為常山太守駐守在真定。也就是現在的正定。在公元755年,安祿山、史思明等人發動了“安史之亂”。顏杲卿的幼子、幼孫作為人質被安祿山帶走了,顏杲卿登上城牆,思緒萬千,如今奸賊叛亂,禍國殃民,作為大唐的忠良,豈能因為顧及兒孫而忘國憂。想到這裡,他決定首舉義旗,抗擊叛軍。

顏杲卿派他的次子嚴季明到山東約當時的平原太守顏真卿聯手起兵。又派人斬殺了駐守在土門的叛軍頭子,張貼布告,要求各地軍民殺掉安祿山的官吏,迎接王師的到來。

安祿山聞之顏杲卿起兵,馬上派史思明率步騎數萬人,直撲正定城。顏杲卿派人向太原尹王承業告急。而王承業置國家危亡於不顧,拒絕救援。顏杲卿、嚴季明與常山的將士們堅守了六天六夜,終因寡不敵眾,城破被俘。因此才有了《祭侄文稿》中顏真卿的痛罵:“賊城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

據史料記載,史思明抓住嚴季明以後,用劍按住他的脖子,企圖威逼顏杲卿投降。此時的顏杲卿看著自己的兒子,是老淚縱橫,心如刀絞。然而就在這難以抉擇之時,嚴季明的所作所為讓所有人都為之一驚。

“安史之亂”中的父子大義

叛軍企圖用顏季明的性命為籌碼,來威逼顏杲卿投降。然而這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完全不畏懼敵人的刀劍,凜然大罵賊酋:“ 你們這些亂臣賊子,禍國殃民,死有餘辜 ”。史思明本想利用顏季明勸他的父親投降,卻被當頭痛罵 , 史思明和他的部下一時也亂了陣腳 。

顏季明對他父親說:“我等顏氏子孫,世受《顏氏家訓》教導 ,愛國忠君。兒子未能殺盡這些亂臣賊子,讓老父親受此大辱,兒願意為國赴死 , 雖死無憾 ”。聽到這, 史思明羞惱成怒 , 喝令他的手下,將顏季明亂刀殺死 。

可憐可嘆這年輕有為、剛正不阿的顏季明 ,就這樣死在了敵人的刀下。不僅如此,史思明和他的部下,還把顏杲卿等愛國將領及其家眷押到了洛陽,凌遲處死。顏氏一門有30多人死在了叛軍的刀鋸之下。正可謂“天不悔禍 , 誰為荼毒 , 念兒媾殘 , 百身何贖 , 嗚呼哀哉”。

公元758年,安祿山叛軍被圍剿,顏真卿得知自己的從兄顏杲卿和賢侄顏季明悲壯的殉國經歷,滿含悲淚寫下了“扶念催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卜爾幽宅,魂兒可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可以說扶念之情催人淚下,巨大的悲痛震撼心靈。

《祭侄文稿》看似一篇草稿,文中塗抹修改之處不少,有些地方它的墨跡都已經枯竭。行文不顧筆墨之工拙,下筆隨情緒起伏,這筆墨的背後正是顏真卿的悲切與痛惜。這篇祭文和那場悲壯的常山之戰永遠的寫入了中華民族的不朽史冊,也讓正定成為一座英名永垂之城。

編輯|李利

覺得不錯,就點在看哦~!

TAG: 顏杲卿季明顏真卿正定史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