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損佛道還是諷刺權貴?漫說西遊記主題

貶損佛道還是諷刺權貴?漫說西遊記主題

數百年來,無數人閱讀過西遊,研究過西遊,解讀過西遊。《西遊記》是神魔小說,然而其主題是什麼,作者究竟要說什麼?爭議不斷。

有人說,西遊是在諷刺佛家,有人說西遊是在貶損道家,還有人說,西遊是在諷刺封建社會,諷刺當時的權貴;甚至還有人說,西遊的主題是道家煉丹。總之各有說辭,各自成派。不過,我個人認為,這並非西遊的主題。

誠然,西遊中佛家道家有不對的地方,但這並非重點。

貶損佛道還是諷刺權貴?漫說西遊記主題

比如說如來身邊的阿儺、迦葉,傳經書的時候,問唐僧要“人事”,很多人就說不對。然而,如來自己都不覺得有問題,他還說了一個典故。

佛祖道:此經成就之時,有比丘聖僧將下山與舍衛國趙長者家看誦了一遍,保佑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止討了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意思還嫌賣賤了,後來子孫沒錢使用。

佛祖的意思,就是說經書不能輕易傳給唐僧,讓他花點兒錢,也是希望他們尊重,好好利用經書,否則取經太容易,可能就不珍惜了。

佛家人也要吃喝用度,拿經書換錢我覺得沒什麼不妥,何況這經書大有益於世人。放在今天,文人寫書繪畫賣錢,有何不可呢?別說佛家,道家一樣這麼做啊,大家都這樣。

貶損佛道還是諷刺權貴?漫說西遊記主題

貶損佛道還是諷刺權貴?漫說西遊記主題

而且,要錢是阿儺和迦葉的個人所為,身邊人也認為他們做的不對。

那阿儺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樓的力士,管香積的庖丁,看閣的尊者,你抹他臉,

我撲他背,彈指的,扭唇的,一個個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經的人事!”

當然,也有人會說,佛家很多人下界吃人,比收錢嚴重多了。

沒錯,佛家的確有這種情況。大鵬鳥吃光了獅駝國的人,觀音菩薩的鯉魚吃了不少童男童女等。道家也有這樣的情況,比如奎木狼,下界後不但搶了百花羞公主,生了兩個孩子,還吃過人。

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解釋呢?這不是諷刺嗎?其實,我個人倒覺得這很寫實。

貶損佛道還是諷刺權貴?漫說西遊記主題

因為道家也罷,佛家也罷,天庭也罷,都是人間的管理模式(或者說作者按人間的模式來寫的)。古代權貴和平民不同,不像今天人人平等。權貴的權力更大,權益也更多,某種程度他們有免死權力。

比如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她做了太后,和嫪毐混在一起,還生了兩個孩子。如此大逆不道,死罪不為過。然而,秦始皇也只是把她幽禁,反而把嫪毐和兩個同母異父弟弟殺了。按照今天的觀念來看,即便趙姬有罪,嫪毐叛亂該死,兩個孩子有什麼罪呢?可在古代就是那樣,殺了就是殺了。

西遊裡也有這樣的情節,奎木狼和百花羞兩個孩子,在孫悟空授意下,被沙和尚豬八戒活活摔死了,就摔死在王宮門口。

貶損佛道還是諷刺權貴?漫說西遊記主題

貶損佛道還是諷刺權貴?漫說西遊記主題

那些妖怪雖然有罪,但只要不繼續作惡,就可以免死。

這一點,就像權貴一樣。權貴們有的會直接害死人,有的可能會間接害死人(比如強行佔地圈田),但只要不繼續為惡就能活命,頂多也只是做一點退步,比如賠錢讓地,就可以免罪。很多讀者經常說到的“妖怪後臺決定命運”,就是這樣。

有沒有諷刺呢?可能有,但更可能是沒有。因為如果要這麼看的話,作者諷刺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觀音菩薩的寵物鯉魚,吃了那麼多人,啥事兒也沒有,菩薩直接帶走,老百姓還得拜她。難道說,作者在諷刺觀音菩薩嗎?滅法國的國王,殺了近萬名和尚,到頭來也啥事沒有。莫非作者在諷刺帝王?猴子拜師學藝時,看到很多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作者這麼說,莫非在諷刺人類?那些動物成了精就要和唐僧成親,或者吃人,莫非作者在諷刺動物?作者經常說女性“粉骷髏”“水性”,難道作者在諷刺女人?

貶損佛道還是諷刺權貴?漫說西遊記主題

這可能嗎?不可能的。

作者生活的時代是這樣,那麼他把這些反應在神仙身上,也很正常。就像女人,古典小說裡女人命運都很苦,大多數都要任男人擺佈,就因為時代使然,幾千年來都這樣。我們不能用今天的道德法律,去批判古人。

如果作者只是要諷刺佛家、道家或者其他,格局也太低了。

其實,佛家、道家那麼多人,出現幾個敗類不是很正常嗎?沒必要因為幾個“另類”,而否定全部,因為他們所在的群體大部分還是正常的。漫天神佛絕大多數還可以,佛祖、觀音、靈吉、老家、李長庚、哪吒、玉帝……都不止一次幫助唐僧師徒。

如果出現了很特殊的情況,比如妖怪都是道家,佛家一個沒有,那才可能是作者在貶道崇佛。然而西遊中不是這樣,取經路上40多個妖怪,道家佛家基本一樣。

貶損佛道還是諷刺權貴?漫說西遊記主題

所以,我認為西遊主題不是要諷刺道家、佛家,也不是諷刺封建社會,更不是說帝王事。在我看來,西遊主題沒那麼複雜,第一回的開篇詩中就說清楚了。

整首詩如下: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儘管裡面有些詞我不懂,但是這首詩大概意思,相信讀者都能理解。到底什麼意思呢?我理解為:

以前天地是渾濁一體的,沒有分開,世界還亂糟糟的,什麼都沒有;後來盤古開天闢地,輕清者為天,重濁者為地,從此便有了天地人間。有了天地,也就有了萬物,然而萬物群生是靠的什麼呢?自然是靠仁和善。所以,要想達到至仁至善這樣的目標,你得看西遊途中,師徒們如何經歷重重磨難,消除個人的“厄”,達到仁善的目的。

貶損佛道還是諷刺權貴?漫說西遊記主題

這一首詩,可以說為全書奠定了基調。因為,作者不但說出了師徒們的改變——釋厄,也說出了本書的主題——要修煉自己,直到仁善。

所以,西遊記的主題應該是“修心”,修心的目的是讓自己仁善。正因為要說修心,所以書中有很多佛家、道家的詞語,因為佛道都注重修行。

比如道家有“斬三尸”之說,所以白骨精要打三次;因為佛家用白牛比喻內心,所以牛魔王真身是大白牛,且最後歸於佛家。

貶損佛道還是諷刺權貴?漫說西遊記主題

我們看孫悟空,他也叫“心猿”,小白龍也叫“意馬”,這都是指心,今天還有成語“心猿意馬”呢。孫悟空是戰勝一切磨難的鬥戰之心,緊箍咒也叫“定心真言”,就在於此。包括豬八戒,他也是心,不過是懶惰之心、貪慾之心、好色之心;而沙和尚,則是沉默之心,誠善之心。

所以,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小白龍,其實都是唐僧的內心。歷史上的玄奘法師雖然取經,但他終究是凡人,他也有取經的堅心、對食色的貪慾之心,但他最終能克服貪心,堅定誠心,這才能取得真經。

我們看西遊裡的唐僧,不也是這也嗎?有時候會害怕,有時候會迷茫,有時候也很堅定,有時候甚至倦怠,關鍵時刻總有猴子來開導他。

貶損佛道還是諷刺權貴?漫說西遊記主題

《西遊記》這本書,雖然大話了玄奘法師,但本質上還是對玄奘法師的致敬。因為他實在太了不起了,孤身一人跋涉萬餘里,到一個陌生國度取經,學習,翻譯經文,實乃全人類楷模!

最後,師徒們修心成功了嗎?

當然成功了,他們或成佛,或者成了菩薩,就是證明。相比之前,孫悟空鬧天宮,亂三界;豬八戒、沙和尚吃人無數,小白龍燒明珠,他們從魔頭到成佛成菩薩,就是棄惡從善的改變,修行很成功。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贊、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TAG: 西遊佛家道家諷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