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放下對國學的成見了

國學研究物件主要是儒學,儒學是國學的代表。

該放下對國學的成見了

簡單說一下儒學的發展

早期孔子仁和禮,孟子的“仁政”、“民貴君輕”,這些主張不能適應動盪的社會環境,不被統治者採納。

西漢時期。董仲舒改造儒學,提出君權神授,使儒學可為皇權發聲,並透過皇權使儒學成為官僚體系的行為規範。

北宋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朱熹融合佛道思想強調“存天理,滅人慾”,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論

明朝王陽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學說。

儒學總是在不停的變化著,孔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性本惡。孟子說民貴君輕,董仲舒說君權神授。儒家對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忠,卻立馬能跪下投降。

看儒學的發展,它改進,相容幷蓄總想解決所有社會問題,實際上不行。

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政治制度。

哪怕社會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制度在全世界推行這麼多年都有很多問題,也總是再不停的改革。

伴隨著封建專制制度的滅亡,在中西文化的對壘碰撞中,作為被封建專制者所曲解和異化了的儒學,退出了其在社會舞臺上的主體地位。

儒學對政治制度的構建失敗了,但是儒家講究仁、義、禮、智、信等等這些亙古不變的傳統美德對個人和社會還是有很多積極意義的。

儒學和孔家能夠一直存在,讓我們明白一個最重要的道理就是要活著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是勤奮與忍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是學習

天人合一這是講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清末的教訓太過慘痛,以至於我們總想完全否定儒學,這就不符合客觀事實了,因為儒學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歷史的血脈和現實的生活中。該拋棄成見,放下仇恨了。

TAG: 儒學民貴君輕君權神授制度董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