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耀亭|評高專誠先生《荀子傳》

謝耀亭|評高專誠先生《荀子傳》

高專誠先生的《荀子傳》(北嶽文藝出版社2017年版),是新近研究荀子的一部力作。高先生素以研治先秦兩漢思想史、三晉文化見長,曾有幸拜讀過先生的《孔子·孔子弟子》《子夏與三晉儒學》《荀子與先秦學術的終結》及譯著《荀悅與中古儒學》等論著,受益良多。高先生不僅熟稔先秦儒學經典,更在挖掘三晉儒學發展與演變方面,功不可沒,澤及後學。高先生的學術積澱與學術素養,使得《荀子傳》成為荀學研究中的一部高水準著作。

《荀子傳》一書精義紛呈,整體而言,在方法論上、具有指導意義的研究正規化上,有以下四個方面值得借鑑和學習。

第一,知人論世的思想史研究方法。思想史有其自身應遵循的研究方法,我一直認為思想史,應是歷史的濃縮與提升,脫離了歷史的思想史研究,會顯得無根而漂浮,因而也不會真正探索出思想發展的歷程,更不會展現出活生生的思想場景。《荀子傳》緊扣歷史的發展程序,探討荀子生平與思想。高專誠先生在“後記”中說:“本書對於荀子生平的敘述也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其中最明顯之處,是將荀子生平事蹟與他的思想成就相關聯,特別是在敘述方式上,並沒有在書首以專章介紹和考證荀子生平事蹟,而是把荀子生平所歷分成四個主要階段,與荀子思想發展的程序做了對應。”這樣的處理方式,無疑是恰當的。孟子曾言:“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人物、學派的思想與認識,前後可能會出現變化,這是真實的存在,且已為學人普遍認同。高專誠先生自己對荀子的認識也曾發生過變化,他在“自序”中說:“三十年前,我撰寫《孔子·孔門弟子》,第一次通讀《荀子》,也曾發表意見,認為荀子是個過度刻薄的人。這三十年來,因為作文之故,經常翻閱《荀子》,不時隱約自省,逐漸感覺到當年的意見總有些不妥。此次兩年撰書,細讀《荀子》全文及各家考校,最終猛醒,原來是我們的立足點太低,視域太小,無端放大了荀子思想的某一點,方才導致以偏概全之陋見。”這是高先生近三十年來,對荀子思想把握不斷提升的心路歷程,也可以看作是高先生思想前後變化的一個見證。

第二,對荀子地位的再認識。作為先秦儒學的殿軍,荀子的思想,理性中透著深邃,批判中彰顯真知。高專誠先生指出:“宋代理學家對於人性的氣質之性和義理之性的區分,實際上是深受荀子人性觀的啟發和影響。”從中也可以看到荀子思想在實際思想領域的影響。先秦儒學,作為原始儒學形態,自孔子開啟後,思孟學派與荀學各有自己著力發展完善的方向。我近些年來研習先秦儒學的感受:思孟學派彰顯了儒家的道德理想主義精神,荀學彰顯了儒家的理性主義精神,他們皆發展了孔子精神的內涵,使孔子精神更加充盈、更加完善,也使原始儒學最終走向成熟,步入下一個發展階段。如此看來,荀子的地位不可以被忽視,更不應被低估,高專誠先生在精研荀子的基礎上,認為“從思想史的角度來看,荀子也許並不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但是,從對社會現實和歷史程序產生影響的角度來看,荀子必是中國古代最有貢獻的思想家”。

第三,紮實的史學考證基礎。思想史、哲學史的研究,不可忽略史學考論,基本成為學者的共識。馮友蘭先生不斷修訂《中國哲學史新編》,也說明了思想史、哲學史的研究與史學研究關係密切。荀子研究中,有許多問題一直以來頗多爭議,如荀子游齊的年齡,歷史上有“年五十”和“年十五”之爭,這不僅涉及荀子游齊時的年齡,更影響到荀子的壽數,以及荀子學術思想來源等諸多問題。此問題在20世紀上半葉的“古史辨”運動中曾引起學人激烈爭論,其後不斷有學者探討此問題。贊成“年五十遊齊”的,有顏之推、汪中、胡適等學者;贊成“年十五遊齊”的,有劉向、梁啟超、錢穆等學者。《荀子傳》自然不能迴避此問題,高專誠先生從文法角度、傳寫訛誤方面論證之外,又從遊學距離、遊學資格、儒學學養三個方面加以情理分析,認為是“年五十”而非“年十五”,本人深表認同,贊同荀子“年五十”始遊學於齊的觀點。此外,在荀子姓名尊號、生卒之年、出生之地、學術師承、稷下先生等方面,高先生皆有考證分析,體現出紮實的史學考證功夫。紮實可靠的史學考證,為名人傳記寫作必備之條件,這不僅影響到對思想家的生平了解,更會影響到對思想家思想歷程的分析。

第四,對三晉儒學線索的梳理。高專誠先生對三晉儒學的累年研究,為人們認識、瞭解三晉儒學做出了學術貢獻。《荀子傳》中專門探討了荀子與三晉儒學的關係,這是同類著作中不多見的,也是本書亮點之一。高專誠先生早年對孔門弟子有過研究,且對子夏用功較勤,不斷挖掘子夏思想的內涵及其對三晉儒學的貢獻,常為學界稱道。孔子去世後,子夏回到魏國設帳授徒,儒學始在三晉大地上流傳開來,子夏為三晉儒學創始人。梁啟超先生曾有論斷:“當孔子在世時,其學未見重於時君也,及魏文侯受經子夏,繼以段幹木,田子方,於是儒教始大於西河。文侯初置博士官,實為以國力推行孔學之始。儒教第一功巨,舍斯人無屬矣。” 由子夏而到魏文侯,儒學由民間傳授到國家推行,子夏的設教,不僅開創了三晉儒學,也為儒學在戰國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三晉儒學發展史上,子夏生活於戰國早期,荀子生活於戰國晚期,戰國中期三晉儒學的發展情況,因文獻不足徵而陷於難解之地,高專誠先生分析:“荀子以儒為主、儒法並重的思想特色,在子夏和李悝思想中表現得相當明顯。這樣一來,從思想繼承和發展的角度來看,荀子思想的來源就非子夏思想和李悝思想莫屬了。”這樣深入思想內部的剖析,深具啟發意義,為進一步深入探究三晉儒學的發展與流變,提供了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本文摘自《名作欣賞》上旬刊2018年11期謝耀亭《荀子:三晉雄才,曠世大儒——兼評高專誠先生》)

TAG: 荀子儒學三晉思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