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古玉馬特徵

以馬為創作題材的玉器,最早見於殷商時期,縱觀中國古代,歷代所見並不太多。

歷代古玉馬特徵

殷商玉馬具有以下特徵:形體較小,體扁平,器表光素無紋,腦後有一圓穿以供系佩用。馬皆作垂首狀,口微張,“臣”字目,尾下垂,並於中部外側飾一凸脊,頸部以切割的齒牙鬃毛,呈直立行走狀。

歷代古玉馬特徵

兩週時期玉馬數量極少,但已從商代的片雕發展為圓雕造型。西周玉馬可參考山西曲沃晉侯墓地所出者:高5、長7。7釐米。作站立狀,目前視,鼻翼翕張。頸上刻有鬃毛。腹肌略鼓,臀腹緊圓。表面以雙鉤陰刻技法琢出捲雲紋。

歷代古玉馬特徵

戰國玉馬僅知山東曲阜魯國故城出土一件:高5。6、長4。8、寬1。8釐米。玉馬為圓雕加鏤雕而成,微張口,張目前視,外露鼻孔,豎耳向前作警聽狀,尾下垂且在末端結毛髻,頸背上以一隨形條狀脊表示鬃毛,通體光素,呈前足直立、後足微曲的直立狀,足下一長方形扁平座承託四足並連為一器。

歷代古玉馬特徵

漢代玉馬數量較多,形制也趨於豐富,乃古代玉馬製作史上的重要時期。主要有兩種形制,一是整體伏臥形,二是仙人奔馬形。此期玉馬,皆有羽翅,這與當時史書所稱“天馬”是一致的。馬頭部上的五官多用淺浮雕手法表示,較具體寫實,手觸控時有梭角感,大多昂首前視,張大口並露齒、舌。頸背除有戰國玉馬的凸條脊外,亦在其上以若干平行短線來表示鬃毛,馬尾翹起且尾尖下垂。四足有的呈跪地或伏地形,有的呈奔跑狀,與戰國玉馬作直立態略異。

歷代古玉馬特徵

以馬為創作題材的玉器,在魏晉至南北朝間未見有完整的實物,唯南京東晉墓曾出土一件玉馬頭形器頗突出。該器只琢出馬頭和一部分頸,圓雕,呈閉口,橄欖式目,三角形耳,四方倭角形頸,隨耳形布雙線陰刻雲紋飾。此物可作漢代至唐宋時玉馬的過渡期標準器。

歷代古玉馬特徵

宋代,是繼漢代玉馬之後又一個興盛期,數量較多,製作精美。風格寫實乃此期玉馬的最大特點。此期玉馬均為圓雕,造型主要為跪地伏臥之態。整體風格憨態可掬,非常可愛。橄欖式目,微張口,用多條細密平行的弧線表示鬃和尾間的毛。多作垂首,與漢代玉馬均作昂首,或抬首前視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

歷代古玉馬特徵

元明時期的玉馬,基本沿襲宋代之風格,但有一些新的變化:造型除前期的立雕、片雕者外,尚新出現立體鏤雕,及線刻馬紋飾之器,說明製作技術略有提高和進步。雕琢內容更加豐富,其中牧馬人、“馬上封侯”等題材者,為此前所不見,其中又以“馬上封侯”的寓意最為新穎突出。在具體形態上,最明顯變化是:鬃毛除有前期平行弧線表示外,又有多組分束狀;馬頭作回首後盼;目紋在橄攬形的基礎上,再於兩側加一延長弧線。總而言之,元明時期玉馬的造型繼承了傳統的做法,只是區域性紋飾有新的變化。

歷代古玉馬特徵

清代玉馬中,除有前期單個為器,立雕或複合形器外,尚見人騎馬上作遊玩山水風光的紋圖者,皆玉質精優,生動逼真。形式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頗富生活氣息,其中尤以人騎馬之飾最為突出。此期玉馬,凡圓雕者,琢磨圓潤,體現馬之肥壯,突出了較強的雕塑感,極其的具象。複合器中多為以馬為題材寓意吉祥和比喻其他內容的品種。見者有“一馬當先”、“馬到成功”等等。

歷代古玉馬特徵

歷代古玉馬特徵

歷代古玉馬特徵

歷代古玉馬特徵

歷代古玉馬特徵

歷代古玉馬特徵

歷代古玉馬特徵

歷代古玉馬特徵

歷代古玉馬特徵

歷代古玉馬特徵

歷代古玉馬特徵

圖文來源網路

TAG: 玉馬鬃毛圓雕此期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