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號令乾坤齊萬物’的春秋技藝嗎?

趙繡,最早可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是趙國都城邯鄲一帶民間刺繡的一種特色工藝。趙繡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平原君趙勝邯鄲保衛戰勝利後,國人為感激他全趙之功,爭相買絲競繡其像。

據《春秋·穀梁傳》載:衛獻公弟弟為避內亂,出衛奔晉“織絢邯鄲,終身不言衛”。絢是鞋頭裝飾,可以說明邯鄲當時已有手工業存在。到了唐代,詩人李賀在《潔歌》詩中有“買絲繡作平原君”句,更說明了趙國刺繡已能繡出較難技藝的人像。

趙繡雖有史料記載,但時越二千年之久,早已失傳。為發掘邯鄲趙繡這一流傳幹年的技藝,1958年成立了“邯鄲市繡品廠”,產品以手工繡制古裝戲劇服裝為主。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期,市繡品廠對趙繡技藝進行了反覆深入研究和挖掘、整理,並根據收集到的民間繡衣、繡片、繡品,以及借鑑邯鄲民間剪紙藝術、木板年畫藝術和泥塑、麵塑等藝術中色彩的運用,經過反覆探索,終於再現了當年邯鄲趙繡藝術,使失傳千年的邯鄲趙繡技藝再放異彩。

趙繡藝術是由手繡和機繡配合而成的工藝產品,它的特色是繡面雋美、風格粗獷、色澤鮮豔、對比強烈,針法靈活多變。題材主要以趙文化和傳統文化為主,多為成語典故和傳統吉祥紋樣,奇珍、異獸、翎毛、花卉均受到國內外市場和旅遊外賓的青睞。

邯鄲趙繡技藝的主要特點是畫面構圖由淺入深,風格粗獷奔放,色彩鮮豔。趙繡已有四十多個品種,一百多個花色,有對絲繡、穿珠繡、珠光片繡等20多種;機繡針法有平針、長針、雲繡、拉繡、反底繡、打籽繡、跳針繡、包針繡、扒針繡、魚鱗繡等20多種。對邯鄲趙繡的針法質量要求還有平、齊、細、活、亮、淨等六字訣,使邯鄲趙繡質量標準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

邯鄲市繡品廠自20世紀八、九十年代後,為適應國內國際市場的需求,不斷創新,努力增加花色。先後研究開發出近200個繡製品種,如根據邯鄲成語典故開發出的趙繡掛屏《將相和》《胡服騎射》《黃粱美夢》《邯鄲學步》《毛遂自薦》《梅開二度》《竊符救趙》等,還有飛禽走獸、花鳥蟲魚和根據神話、傳奇、寓言、歷史故事繡制的“聖母像”“觀世音像”“西門豹投巫”“學步橋”“銅雀臺”“蘇三起解”“孟姜女幹裡尋夫”等,構思奇特,製作精巧。

趙繡已成為中國刺繡行業一枝綻放的花朵,黑白布老虎、十二屬相香囊入選中國工藝美術館參展,產品榮獲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黃粱枕、鴛鴦枕榮獲1988年全國機繡新產品評比第二名等多項獎勵。2012年8月列入邯鄲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案。

TAG: 趙繡邯鄲20繡品機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