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辛棄疾《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宋代辛棄疾《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淳熙六年至七年(1179~1180),辛棄疾正在湖南安撫使任上。一次,在湖南耒陽道上,遇到了故友張處父,傾蓋相接,把襟話舊,寫下了這首詞。

辛棄疾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註釋: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雲。鷓(zhè)鴣(gū)聲裡數家村,瀟(xiāo)湘逢故人。

山前燈火閃爍,快到黃昏,山頭上飄來飄去的是朵朵浮雲。鷓鴣聲響起的地方住著數戶山村人家,我在冷清的瀟湘道上喜逢故人。

數家村:幾戶人家的村落。瀟湘:湖南省的瀟水和湘江,這裡指湖南。

揮羽扇,整綸(guān)巾,少年鞍(ān)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少年時也曾學諸葛亮手執羽扇,頭戴綸巾,風度瀟灑鎮定自若地指揮千軍萬馬與敵鏖戰。如今雖然憔悴落魄,但我要像宋玉那樣作《招魂》賦招回失去的靈魂,自古以來書生多是無用之輩,讀書多反而誤了自身。

綸巾:有青絲帶的帽子。羽扇綸巾是魏晉時代“儒將”的服飾。鞍馬塵:指馳騁戰馬。憔悴:指衰老。儒冠:讀書人戴的帽子,指代書生。身:自己。

辛棄疾的主要作品有:

青玉案·元夕、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村居、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浣溪沙、破陣子·擲地劉郎玉斗、卜算子·齒落、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鷓鴣天·代人賦、西江月·遣興、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滿江紅·中秋寄遠、木蘭花慢·滁州送範倅、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鷓鴣天·博山寺作、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生查子·獨遊西巖、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滿江紅·暮春、滿江紅·點火櫻桃、漢宮春·立春日、祝英臺近·晚春、滿江紅·山居即事、沁(qìn)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千年調·左手把青霓等。

TAG: 滿江紅辛棄疾鷓鴣天賀新郎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