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鎮,為戲劇奔跑十天

在烏鎮,為戲劇奔跑十天

在烏鎮,為戲劇奔跑十天

早晨鬧鐘響起,用力睜開眼,發現自己躺在家裡的床上,而不是烏鎮的民宿裡,立刻鬆了口氣,終於不用數著演出時刻表,在滿是人流的巷子裡東奔西走了。但回想起那些看完以後會讓人興奮到失眠的戲劇,那些滿懷激情穿梭在街頭巷尾的少年們,以及那個古色古香悠揚漫長的古鎮,心中也交雜著懷念的失落。

第七屆烏鎮戲劇節於11月3日閉幕,賓客歸家後的小鎮想必會寧靜不少。看著戲劇專業大三學生澳瀾發給我的微信:“拜拜,記者小姐姐,我在機場了,回去學校,今年解決了去年剛來烏鎮戲劇節的困惑,這最後兩天裡,又拔地而起了一些新的困惑,我得回去好好問問自己了,希望明年再見嚯。” 我想,這些剛剛在小鎮趕了一場精神市集的人們,心中的波瀾還將澎湃很久吧。

在烏鎮,為戲劇奔跑十天

在烏鎮,為戲劇奔跑十天

行色匆匆的人在忙什麼?

“今天的白日夢朗讀會到此結束,話不多說,大家快趕去大劇院看六點鐘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吧。”11月1日17:30烏鎮西柵詩田廣場,所有嘉賓朗讀結束後,主持人史航的結束語只有這麼一句。

在烏鎮,為戲劇奔跑十天

於是大家迅速起身,有序退場。

剛一齣劇場便有人開始加快腳步,甚至奔跑起來,其中就包括史航本人。

一深一淺,踏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烏鎮西柵景區,古色古香的水鄉小鎮內,趕路去看戲的人,四面八方、來來往往。

一個原本清幽閒適的度假小鎮,一夜之間變得喧囂、繁忙。只是,這裡的人們並不是為生計奔波,也沒有誰能沽名釣譽,他們行色匆匆,是在趕一場精神的集市。

28部共計141場特邀劇目演出,18組共計60場青年競演演,超過1800場古鎮嘉年華表演,14場小鎮對話,5個戲劇工作坊,5個IATC青年戲劇評論工作坊,10場朗讀會。

在10天之內,就算把每天十幾個小時的時間表排得滿滿當當,也無法兼顧所有的演出和對話。

在烏鎮,為戲劇奔跑十天

話說回來,烏鎮戲劇節裡的戲,也不是有時間就能全看上的。近年來,

烏鎮戲劇節的邀請劇目,一票難求是常有的事。

但即便是沒能搶到邀請劇目劇票的戲劇愛好者,依然有充分的理由來到這裡。可以去現場排隊聽小鎮對話、看青年競演,亦可以在小鎮裡閒逛期待著在轉角出現的街頭表演,或者去偶遇一些因志同道合而一見如故的夥伴,

白日暢談藝術,夜晚放歌縱酒。

在烏鎮,為戲劇奔跑十天

烏鎮戲劇節發起人、戲劇導演孟京輝表示,烏鎮戲劇節更像是個一年一度的節慶,所有人都以藝術的名義來到這裡,不會有混雜的狀態出現,

大家都沒有什麼野心,這裡也沒得機會讓人沽名釣譽,大家也就都放下了利益關係,來尋找藝術最本真的東西。

在烏鎮,為戲劇奔跑十天

觀眾不low,但仍需培養

既是為藝術而來,邀請劇目便一定是最受矚目的部分,今年來自13個國家的28部劇目共計演出141場,無論是原創戲劇還是先鋒戲劇,不管是大師作品還是新人佳作,通通一票難求。而

這些劇目聚集在一起,就是一份當代戲劇文化的簡介。

今年的開幕大戲是尤里·布圖索夫以契訶夫的經典作品《三姊妹》,黃磊說他看完以後特別興奮,“它用當代的戲劇手段展現一百多年前的契訶夫戲劇,讓我覺得藝術這麼美好,一直都在進步。”

在烏鎮,為戲劇奔跑十天

關於黃磊,有件趣事。

“黃磊現場摔手機”,幾乎是每年烏鎮戲劇節的“保留專案”。

為了提醒觀眾如果不把手機收好,在戲劇表演期間手機掉在地上發出的聲音有多麼影響演員及觀眾的情緒,黃磊常常會在開演前的幾分鐘,當場讓手機從手裡滑落,讓觀眾們清晰地聽到“咚”的一聲悶響。

作為戲劇人和戲劇教育者,黃磊非常注重對戲劇觀眾的培養,

他覺得戲劇確實有門檻,但觀眾與作者的距離並沒有那麼遠。

在烏鎮,為戲劇奔跑十天

戲劇人的理想很豐滿,可現實卻總會有骨感之處。

今年戲劇節上的“明星劇目”非《么么洞捌》莫屬,不僅因為它賴聲川的新作,更因為她是明星卡司倪妮參演的首部戲劇作品。與之相匹配的小鎮對話“在劇場裡講故事——

《么么洞捌》的戲劇構建”也成為了本屆排隊人數最多、排隊時間最長的活動之一。

客觀來講,《么么洞捌》延續了賴聲川一貫的講故事風格,堅持劇本是一劇之本,也有獨特、唯美的舞臺設計,但劇中的期望體現的時空交錯,在舞臺上的呈現還是會讓觀眾感到沒有實現自洽,最後反殺日本兵情節,也因太過“手撕鬼子”而令人尷尬。

說到倪妮,她本人的確非常適合這個角色,無論是現代文藝女青年的氣質,還是民國交際花形象,她都能很好的駕馭,以至於不少觀眾表示,這個角色就是為她而寫的。

但論其表演,舞臺感和現場表現力仍有待提高

,特別是中間的爵士舞片段,本是能夠帶動觀眾一起扭動的場景,卻因缺少“帶勁兒”的感染力而減分不少。

在烏鎮,為戲劇奔跑十天

這樣一部有看點的作品受到廣泛關注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在大師雲集的戲劇節中,因明星本身而備受矚目,可見大眾對戲劇文化本身的關注還不足夠,而觀眾們的戲劇鑑賞能力也有待戲劇專業人士透過好的戲劇作品來培養。

在烏鎮,為戲劇奔跑十天

青年的夢,關於戲劇的夢

很多國外的戲劇團對於烏鎮戲劇節的感受都很相似:

這裡的觀眾太年輕了!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戲劇是上代人關注的藝術,它在走下坡路,年輕人更愛的是影視劇。所以,當烏鎮戲劇節的觀眾和參與者越來越年輕化時,不僅令外國劇團驚訝,也令人欣慰。

在烏鎮,為戲劇奔跑十天

我在排隊等票的時候認識了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澳瀾,一個叫蕭旭。他們都是戲劇專業的學生,

抱著滿腔熱忱,在烏鎮戲劇節裡看戲、奔跑、看戲,飯也顧不上吃。

蕭旭報名參加了今年的青年競演,但是落選了,他說明年還要來,一定要好好準備!

澳瀾則相反,去年因為參加演出沒能有足夠的時間看戲,今年一定要能看多少看多少,小鎮對話和朗讀會也都要好好體驗,“雖然趕場趕得很辛苦,但內心中豐盈的收穫讓我覺得很值得,看戲真的是很私密很個人的享受呀。”

在烏鎮,為戲劇奔跑十天

在這幾天,這個小鎮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亮晶晶的雙眼。

他們對戲劇的執著常常令我觸動,覺得自己正在參與一場藝術的白日夢。

“我希望讓烏鎮戲劇節可以長長久久地做下去,到最後大家都忘記了是誰在做。”黃磊說,這是他的夢想。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魏含聿

排版 | GINNY

圖片 | 烏鎮戲劇節官方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在烏鎮,為戲劇奔跑十天

點選購買最新一期《南風窗》

TAG: 戲劇戲劇節烏鎮小鎮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