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百景圖”,活在明朝最富的地方是什麼體驗?

“江南百景圖”,活在明朝最富的地方是什麼體驗?

卯時將至,天色漸亮,牆院外頭雞鳴狗叫,小販叫賣聲不時入耳。

住在江南百景圖一間民宅小院兒裡的張江,在喧鬧聲中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熱鬧的一天又開始了。

▼晨霧清煙醉江南

攝影/王蔚強

“江南百景圖”,活在明朝最富的地方是什麼體驗?

古時江南,非此時江南

人人都知江南富庶繁華,但張江在東漢為官的祖上若是知道後輩定居於此,定會百思不得其解,畢竟,秦漢時期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還是

極為窮困的荒蠻之地

自古以來,“江南“的概念一變再變。

秦漢時期,“江南“指的是長江中游以南,即今天的湖南、湖北南部,以及南嶺一線,與今天的”江南“八竿子打不著。

隨後,因為戰亂,中原政權不斷東移,直至宋室南遷,算是正式確立了以杭州為中心的統治核心,“江南“也作為“江南政權“的指代,主要指今天的江蘇南部以及浙江大部。

明朝建立以後,進一步明確了“江南”的核心範圍,大致包括蘇、松、常、鎮、杭、嘉、湖、應天(江寧)以及後來從蘇州分離出來的太倉直隸州。

“江南“終於在明朝被固定下來,與我們今天認知中的江南基本吻合。

▼明朝江南地圖

製圖/daisy

“江南百景圖”,活在明朝最富的地方是什麼體驗?

江南縣城裡的小老百姓張江,與這座城裡所有的普通市民一樣,當嚴大人、文徵明們在勾心鬥角、殫精竭慮地規劃建設城市時,他們倚靠發達繁榮的時代背景,過著自己富足安樂的小日子。

這種富足安樂,首先體現在“吃”上。今日我們對江南的飲食印象是講究、精細,這種飲食傳統,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杭州富陽人孫堅、孫策、孫權父子三人在洛陽為官,濡染了中原清麗秀雅的生活習慣。後來割據長江以南,自立為帝,也照模學樣,在南京宮府裡按照大漢皇帝的禮儀規格,過起了精緻的生活。

▼江南傳統名菜松鼠鱖魚

圖/網路

“江南百景圖”,活在明朝最富的地方是什麼體驗?

而進入明朝以後,江南農耕畜牧業大發展,豐厚的物產供應,讓江南人在吃這件事情上“飽暖思淫慾”,將烹飪技法發揮的登峰造極。

以當時江南普通人家的早餐為例,方便版的居家早餐一般是糖粥、小菜配油條。看著簡單,實則精細不減:糖粥不能加糖,而是要磨得細滑的紅豆沙;蘸油條的是在自家後院“曬足180天”的手工醬油;小菜最好是醬瓜炒魚丁,魚丁要嫩滑無刺,細細翻炒入味,方得鹹甜鮮香。

明朝商業發達,商鋪飯館從早至晚迎客,早起去飯館裡要碗“頭湯麵“,以爆魚、爆鱔、燜肉為“澆頭”,亦可搭配生煎饅頭小籠包,這是更加享受的選擇。

▼ 燜肉面

圖/網路

“江南百景圖”,活在明朝最富的地方是什麼體驗?

從江南人最享受的早餐就可以看出,他們對精緻飲食的追求,不在於昂貴食材,而在於烹飪的技法。這種追求的本質

,是繁榮的經濟文化發展,賦予給江南人民極高的文化自信。

▼江南梅雨季

圖/沙沙野

“江南百景圖”,活在明朝最富的地方是什麼體驗?

“柔綠篙添梅子雨,淡黃衫耐藕絲風。”

——明·王世貞

江南文人的“獨立軍團”

明朝江南的城市化程度已經相當高,大量的城鎮居民不需要直接從事生產勞動,加之明中後期思想開放,這就為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土壤,

“江南文風鼎盛“的說法大抵就是從此時開始

當時的江南文人漸漸脫離了北方中原文化的影響,在詩詞歌賦上自成一派。

自明朝始,江南文人幾乎成為一支獨立軍團,在科舉考場上獨領風騷。浙江和江蘇進士及第人數分獲第一和第三,中狀元的人數佔第一第二,能入《明史》的列傳人物,更是數不勝數。

▼周莊古鎮

圖/網路

“江南百景圖”,活在明朝最富的地方是什麼體驗?

逛書市,是當時極為重要的風雅之事。

江南的街邊書坊極多,而蘇州十梓街的書市,更是明朝四大書市之一:刊本數量多,刻印質量高,當時文人評價“吳會、 金陵,擅名文獻,刻本至多,世帙類書,鹹會萃焉。……餘所見當今刻本,蘇、常為上,金陵次之,杭又次之,……其精吳為最。”

除卻逛書市,江南四季分明而時景各異,挑個天清氣朗的日子,讀書人之間相約泛舟賞景,吟詩作對,亦是重要的社交活動。

太湖碧泓萬頃,波光粼粼,湖中七十二座小島時隱時現,湖邊群山似黛螺,讀書人泛舟湖上,飲茶吟詩,好不快活。

▼太湖七都

攝影/潘福官

“江南百景圖”,活在明朝最富的地方是什麼體驗?

“太湖船菜“,是文人士子們遊覽太湖時的必修功課,也是今天仍然能在太湖邊吃到的、充滿文藝氣質的宴席。在一桌完整的太湖船宴中,“太湖三白”必不可少。“三白“即銀魚、白魚、白蝦,在當時,可是沿著大運河水道被送至皇宮的貢品。

▼太湖白蝦

圖/太湖旅遊官微

“江南百景圖”,活在明朝最富的地方是什麼體驗?

此外還有四道冷盤、兩道炒菜、兩份湯羹、五道大菜(八寶鴨、西瓜雞、雞汁排翅、荷葉蒸粉肉、冰紅菱),方成一桌上得了席面的船菜。

今日去太湖,仍能聽到漁家女傳唱的漁歌:“正月塘鱧肉頭細,二月鱖魚長得肥,三月菜花甲魚補,四月昂刺鮮無比,五月銀魚要炒蛋,六月蒔裡白魚肥,七月夏鯉鮮滋滋,八月湖鰻醬油燜,九月鱸魚肥篤篤,十月大頭鰱魚湯,十一月青魚要吃尾,十二月鯽魚要塞肉。”這漁歌裡,藏著江南人不時不食的小倔強。

“撲地柳花新燕子,不由人不憶江南。”

——明·王微

江南,國家文娛業CBD

明末時期,江南老百姓有錢有閒,奢靡之風漸起,街頭不僅食肆商鋪林立,百姓穿戴也漸漸“逾矩“,太祖皇帝朱元璋定下的節儉規矩,早已無人遵從。街頭男女無論身份地位高低,只要買得起,俱著綾羅錦繡,正所謂“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

“。

在當時,江南地區攀比之風嚴重,人人都追逐時尚 ,想做“潮人”。而當時引領時尚潮流的,並非大富大貴的官員家屬或商賈之婦,而是青樓中的“勾欄美人”。當時的江南風月女子,不僅有容貌、穿著,更有文化水平,不但能彈琴唱曲,還能欣賞詩詞。

▼南京大報恩寺長幹裡潮玩街

攝影/liuchenghe

“江南百景圖”,活在明朝最富的地方是什麼體驗?

秦淮河畔,是明朝知名休閒娛樂中心

。文人商賈熱衷流連,在當時的人們眼裡,那是個能聽歌賞舞,商談生意,甚至還帶著些許風雅的場所。

同時,依託市井經濟的繁榮,小說、話本、評彈等新穎的藝術形式在明末百花齊放。清代劇作家李玉的《清忠譜》中,就描述了明末蘇州人聽評彈《嶽傳》的情景,臺上兩位評彈藝人,一人懷抱琵琶,一人手撥三絃,琴音清脆,吳語軟糯。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在遊樂、戲曲中有廣泛應用的江南絲竹民樂,也快速發展起來,成為江南佳地的重要文化組成部分。

當時,蘇州街頭還出現了許多大小茶館,一杯清茶、幾碟點心,便可消磨一下午的時光。小二會為客人端上碧綠的碧螺春,並幾碟精美茶點:蟹殼黃、百果蜜糕、梅花糕、襪底酥。

發達的文娛、精良的點心、典雅的茶道,如雨後春筍,在江南誕生出來。

▼南園茶社評彈

饒玉丹

“江南百景圖”,活在明朝最富的地方是什麼體驗?

“開簾署有青山色,對酒人如白雪枝。”

——明·李攀龍

承載美好想象的繁華江南

看起來,像張江這樣不事生產的城市“中產階級”每天只要吃喝玩樂,吟詩作賦,他們依靠什麼生活?

事實上,明代的江南,已經不完全是文風鼎盛的樣子,甚至“士農工商”的社會階層排位,也悄然發生了變化。畢竟,這裡是中國資本主義最早萌芽的地方。

明朝中期以後,人口流動日益頻繁,遍佈江南各個角落的繅絲坊、染布坊裡,有不少從異地來的“打工仔“,與東家簽訂契約,形成勞務合作關係。當時甚至還有專門的 “會館”,為打工者們提供免費住宿、登記註冊、介紹工作、簽訂合同的服務。

▼震澤古鎮

圖\吳江宣傳片

“江南百景圖”,活在明朝最富的地方是什麼體驗?

無數的”張江們”,正在逐漸向著資本家蛻變。雖然表面上“以文會友”、附庸著讀書人的風雅,但骨子裡,他們已經在

為江南的下一個爆發期積累原始資本紅利

“江南百景圖”,活在明朝最富的地方是什麼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文藝風+資本積累的疊加,催生出了另一項特有的居住審美——江南園林。

這種脫胎於中國宮廷園林的居住文化,是江南文人們由奢入簡,由煩入精的哲學呈現。與脫胎自宗教、注重激發人想象力的日式枯山水不同,江南園林是在有限空間裡,儘可能地佈置層層疊疊,詩情畫意的造景。

此外,明朝處於資本主義萌芽期,豪門財閥的勢力並不如清代興盛,再加上明代朝廷可憐巴巴的俸祿,客觀上促使內心世界豐富,錢袋子卻並不非常鼓囊囊的文人士大夫們重視居住環境的小而美。中庸樸素的儒學思想、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追求,都在江南園林中得到體現。

即便到了清代康乾之後,錢袋子鼓起來的儒商們,也保持了不事鋪張,以小搏擊大的居住文化。在今天儲存的江南園林“滄浪亭”、“休園”、“拙政園”、“寄暢園”等,都能看出這種文化的影響。也是因為這一原因,江南的發達能夠延續至今,促成了清朝皇帝數度“下江南”,近代最早開埠通商,現代東部沿海大開發等一系列引領國家政治經濟浪潮的事件。

▼拙政園

攝影/圖蟲

“江南百景圖”,活在明朝最富的地方是什麼體驗?

經過幾百年的修煉,江南終於成了我們今日熟悉的模樣:小橋流水,水軟風清,士子文人輩出的文化土壤,蠶桑紡織商業發達的繁盛之地,更有說不盡的才子和佳人在這裡上演柔腸百轉的愛情故事。

就這樣,江南承載著國人的美好想象,成了一個人人嚮往的浪漫之地。

“江南百景圖”,活在明朝最富的地方是什麼體驗?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明·高啟

TAG: 江南太湖明朝文人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