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立志教育,張開理想的雙翼

文丨炭 · 主播丨林霖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多元化的文化因素,給當代的青少年帶來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強烈的衝擊。這批年輕人在物質世界極大豐富的環境中成長,在這個功利時代的壓力與誘惑面前,在日常生活需求上出現享樂主義、金錢為王、娛樂至上的思想,因缺乏偉大的理想作為支撐,容易迷失人生的方向。

“有志者事竟成”這句古人哲言,相信是伴隨著很多人成長過程的一句名言警句。任何一個人想要獲取一番成就,就一定要立志。沒有志向,人生就像無舵的船隻一樣在大海里漂流而迷茫,很難到達理想的彼岸。尤其對於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塑造完備的青少年而言,“立志教育”更是至關重要。

擁抱立志教育,張開理想的雙翼

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無論求學還是修身,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立志。志,就是人的志向與理想,正如孔子所形容的“三軍之統帥”,是主宰人方向和行為的根基。宋人陳淳認為“志者,心之所之。

之猶向也,謂心之正面全向那裡去。一直去求討要,必得這個物事,便是志。”志,是內心的嚮往,是行動的目標。立志,就是確立志向,樹立理想和目標,是一種高度自覺而穩定的心理狀態,是修身為學格局的決定性因素。

關於“立志”的具體闡釋,我們可以參考著名文藝理論家、教育家朱光潛先生的解讀。他提到“立志”的“志”擁有三重意義:一是念頭或願望(wish);一是起一個動作時的目的(purpose);一是達到目的決心(determination)。譬如登山,先起登山的念頭,然後再一步步付諸行動,但一路難免山高水長、障礙重重。因此須抱定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這樣登山的“志”才能實現。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人所立之志,必須是能夠實現的理想。若完全不考慮能夠達成此志向的方法與步驟,也不付出應付的決心與勇氣,這隻能成為一種妄想,而非立志。

擁抱立志教育,張開理想的雙翼

啟迪多元思維

立志,是超越平庸的引擎。明代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縱觀歷史,大凡有所成就者,必然有其崇高而遠大的志向,立志成為聖人, 才可以成為聖人;立志成為賢人, 才可以成為賢人。可以說,凡人與聖賢之間的最大區別,就是在於是否擁有遠大的志向。

立志,是自我提升的利器。王夫之曾言“志立則學思念從之,故才日益而聰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篤,則氣從其志,以不倦而日新。”基於偉大的志向,持之以恆地進行學習與思考,才能充實頭腦,提升修行,從而獲得通向自我提升的階梯。

立志,是擺脫焦慮的正道。正如《大學》曰:“知止而後有定, 定而後能靜, 靜而後能安, 安而後能慮, 慮而後能得。”當我們選定了未來人生髮展目標,心靈就會安頓在這個目標上,人生便不再被迷茫、困惑所侵蝕。任憑艱難險阻也擋不住其前進的步伐,在孜孜不倦的行動下,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願景。若缺乏堅定的人生志向,難免終日無所事事、虛度大好時光。

正心正舉 撥迷見智

志存高遠

諸葛亮曾在教育後代時提到“志當存高遠”。立小志者, 成小事, 立大志者, 成大事。意氣風發的少年時代,應當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志存高遠。

《論語》中記載了孔子與學生聊志向的故事。子路的志向是“希望能夠把自己的車子、馬匹、衣服與朋友一起分享,即用壞了也沒有一點遺憾。”顏淵的志向是“希望做到不誇耀自己的優點,不把勞苦的事推辭給別人。”

而孔子的志向則明顯更上一層樓:“使老年人都得到安養,使朋友們都互相信賴,使青少年都得到照顧。(“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如此博大之志,真正體現了儒家大同思想精髓,這也正是驅使孔子畢生求索的原動力,成就了中國最偉大的聖賢。

志存高遠,就應當合於真理道義,超越個人私利私慾。即,立志於道,透過格物致知、養心養氣等方法去逐漸透析人生的真諦,既有益於個人修身立世,又有利於人類社會的發展。

志當堅守

立志容易,守志難,過程中容易出現很多問題。古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將其總結為兩類,第一種是“尚志高而忽治心之學”,也就是在追尋志向的過程中,難以腳踏實際,忽視細枝末節的修正;另一種是“志氣靡而不振”,即過程之中容易被誘惑侵蝕,缺乏動力激情。

針對糾正此兩種問題的辦法,王夫之稱之為“正志”,並認為“教者尤為以正志為本”,這是教育者幫助受教育者的重要使命。

美國教育學家戴爾·卡耐基曾說,“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股作風中途絕不停止是‘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一切事業的成敗都取決於此。”因此教育者應該幫助我們的青少年堅守志向,以這股“氣”作支撐,憑藉堅定的信念、強大的勇氣,使所立之志不被矇蔽和放逐,實現對真理和正義的追求始終貫穿於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中。

孔子就曾勸誡學生立志要堅,“要磨而不磷,涅而不淄”,能夠像堅硬的東西一樣磨也磨不薄,像潔白的東西染也染不黑。並明確表示“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胸懷大志的人,應當具堅韌不拔的決心,經得起困難的考驗,具備不耽於物質享受的品質。

通往理想的路是鋪滿荊棘的,但只有“守志”“正志”,從起點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堅守下去,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擁抱立志教育,張開理想的雙翼

志在落地

任何偉大的志向,最終都應該指向實踐。陽明先生對志向和實踐的關係,有一個形象的妙喻:“志猶種也”。行才有果,若有種而無行,則不能“成其花實”。

志向若沒有落地,終究只是夢幻泡影。很多人都容易淪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的境地,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出現“拖延症”“懶癌晚期”等情況。對此我們可以從朱光潛先生的個人信條“三此主義”中獲得反思。

具體來說,就是“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環境)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諉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即透過此身、此時、此在“三位一體”,將志向真正紮根結果。

開啟自在之門

歌德曾說,“志向和熱愛是偉大行為的雙翼。”只有擁有遠大的志向,面對世間萬物的複雜變化,面對資訊時代紛繁多變的浪潮激盪,面對人生困惑與彷徨,我們才能堅定方向、正確抉擇,從容自信,篤定自己的步伐。

立志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教育遺產,我們應該借鑑吸收,讓其發揮應有的作用。每個個體的青少年時期,是自我意識萌發的重要階段,透過有力的立志教育,引導他們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喚醒他們的原動力與潛能,培養他們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棟樑。

·end·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

文章版權歸本平臺所有 轉載請聯絡“正心正舉”

可能你還喜歡看

正心正舉徵稿活動火熱進行中

正心正舉 與智者同行

正心正舉

健康與發展公益講堂開講啦

TAG: 志向立志人生正舉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