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期“廚餘垃圾”裡竟翻出了古人吃剩的虎牙!

在新石器時期的“廚餘垃圾”裡,找到了殘存的虎牙;在泛著森冷光芒的青銅器上,梳理了出虎形圖騰……千萬年歲月裡,居住在重慶這塊土地上的先民們,與猛虎之間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

虎的威武、勇猛、雄健讓人們記憶深刻,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祥瑞之獸,從“山中之君”到圖騰之虎、從鎮宅之虎到飾物之虎……重慶先民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形成了極具特色的虎文化。

2022年是農曆壬寅虎年,1月11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推出了“虎佑神州”特展,用一百餘件與“虎”相關的珍貴館藏文物,為廣大市民帶來一場“如虎添翼”的文化之旅。

據悉,展覽將對市民免費開放,從1月11日持續至3月20日的兩個多月時間裡,市民們可以在博物館二樓臨時展廳裡,充分領略“虎”之魅力。

新石器時期“廚餘垃圾”裡竟翻出了古人吃剩的虎牙!

▲虎牙

新石器時期“廚餘垃圾”裡發現虎牙

虎這個物種誕生於何時何地?它們發生過什麼樣的體態變化?又在數千年前與人類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

據展覽策展人介紹,20世紀20年代,考古學家們曾在河南發現了距今約200萬年的古中華虎化石,目前被認為是虎的起源。

20世紀60年代,考古學家們又在距今100萬年前的陝西藍田公王嶺遺址內,發現了虎的一段上頜骨和一件不完整的下頜化石。此時的老虎,除了形態比現在的老虎略大以外,已經與現代虎沒有任何差別。

隨後,在萬州鹽井溝裂隙堆積中,重慶的考古學家們也發現了大量的虎種化石。至此,虎的身影,從史料實證上,出現在了重慶這片廣袤土地之上。

時光荏苒,來到了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此時的重慶,已經出現了大量的古人類聚落。

隨著近年來的考古發掘,考古專家們在包括重慶巫山大溪、重慶豐都玉溪等在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廚餘垃圾坑”內,發現了虎的痕跡,而此時的人們,已經以老虎作為自己的食物。

在展覽中,就陳列了數枚從大溪和玉溪出土的虎牙。

據悉,早在1999年玉溪遺址第三次考古發掘中,考古工作者觀察到地層中夾雜大量的動物骨渣。

考古工作者對可採集的動物骨骼進行了系統收集和鑑定,鑑定出7755件屬於28個種屬的動物骨骼標本,包括水鹿、黃麂、水牛、豬、黑熊、豬獾、狗、豹貓、狸貓、虎、花面狸、犀牛、豪豬、竹鼠、獼猴、青魚、草魚、鰱魚、鯰魚、鱘魚、龜、鱉,以及鳥類、2種蚌和3種螺。

除了豬、狗為家養動物,其餘均為野生動物,其中就有老虎的身影,充分說明重慶先民是以狩獵、捕撈為主,家畜飼養為輔。

新石器時期“廚餘垃圾”裡竟翻出了古人吃剩的虎牙!

▲牙雕龍虎紋筆筒

軍事實力強大的巴人以白虎為圖騰

老虎的勇猛,給生活在重慶這塊土地上的先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點被軍事實力強大的巴人看中,將“虎”作為了自己的圖騰之物。

展覽策展人說,崇拜虎的部落,往往軍事力量強大,在《華陽國志》中,就以“巴師勇銳”形容巴人。

此次,圖騰之虎的形象,成為了人們生活生產器物以及軍事武器上的主要紋飾。

在展覽中,一件被譽為“錞於之王”的青銅虎妞錞於,就充分向人們證實了這一點。

在這件通高68釐米,重30公斤的錞於頂部,就有一個造型威猛的青銅虎鈕。

而在虎鈕的周圍,分佈著椎髻人面、羽人擊鼓與獨木舟、魚與勾連雲紋、手心紋、神鳥與四蒂紋五組圖語。

巴人的白虎崇拜歷史久遠,根據《後漢書》卷八十六《南蠻西南夷列傳》記載:“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巴人以虎飲人血,遂以人伺焉。”

廩君並非巴人始祖,然而巴人崇白虎之風由廩君始,因為廩君的氏族部落形成後,統一圖騰有利於維繫鞏固氏族部落。

此後,巴人崇虎盛行,隨即便產生了一系列的巴人崇虎儀式與禮儀。根據三峽庫區及巴蜀等地的考古發掘來看虎紋是巴人青銅兵器上較為常見的裝飾紋樣。

另據出土的大量虎鈕錞於,也佐證了巴人崇虎的事實。由此可見,白虎文化貫穿了巴人的歷史,對巴人、巴地及其後裔土家族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巴人白虎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尚武”與“仁義”為核心的精神內涵,並且巴人與白虎文化的關係早已深入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上游新聞記者 李晟 攝影 劉力

TAG: 巴人白虎重慶圖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