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其中兩道居然是菜,看完呆住了

白巖松說過這麼一句話:“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但對於大多人而言,臺北故宮久聞其名,卻難見真容。”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其中兩道居然是菜,看完呆住了

七十年前,大陸的各種稀世珍寶約70萬件被帶去了臺灣,臺北故宮博物館也憑著這批珍稀藏品在世界上大放異彩。這批藏品包括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河北行宮等處清代舊藏。有人曾算過,按一年四季5000件文物輪展,全部看完也要30多年。

於是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其中兩道居然是菜,看完呆住了

比如那些歷代名家書法,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軾的《黃州寒食貼》、王羲之的《快雪時晴貼》等,都是國寶級書法珍品。去年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的顏真卿手稿,就是出自臺北故宮,當時不僅引爆日本,我國也有很多書法愛好者慕名而去。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其中兩道居然是菜,看完呆住了

即便如此,北京故宮藏品仍要遠遠多於臺北故宮,只是因為兩者出自一家,且都是頂級博物館,才會常常被人拿來作比較。臺北故宮的藏品同屬中國文化遺世珍品的一部分,有機會十分值得去看看。

如果要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眾多珍品中挑出幾件最難忘的,我想很多人的選擇會是“鎮館三大寶”——肉形石、翠玉白菜和毛公鼎。當時我第一次踏進臺北故宮博物院時,幾乎是帶著朝聖的心情,久久佇立在這三件寶物的展櫃前。當時的想法就像臺灣東森主播林青蓉所說:“我想把翠玉白菜和東坡肉炒在一起!”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其中兩道居然是菜,看完呆住了

毛公鼎

1850年,在陝西岐山縣出土了一件西周銅鼎,光是鼎內的銘文,就被郭沫若稱為“抵得上一部尚書”,這件銅鼎正是毛公鼎,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

眼前的直耳三足鼎,周身紋飾樸素,擺脫了西周早期的濃重色彩,洋溢著清朗而莊嚴的氣質。毛公鼎的價值與它的稀少不無關係。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其中兩道居然是菜,看完呆住了

在周朝,鼎的功能已從食具演化為祭祀的禮器,所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指的就是身份等級的象徵。這件鼎,乃周宣王的重臣毛公瘖,為記錄天子對自己的一次重大任命所制。

這次任命的詳細過程,都被完整記錄在7段32行499字的銘文裡,是目前所見青銅器中最長。在惜字如命的西周時期實屬罕見。除了銘文,毛公鼎的書法也飽受讚譽,充滿了古典美,早在民國之前,就被學者推崇為“金文書法的典範”。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其中兩道居然是菜,看完呆住了

肉形石

對於人氣最旺的珍寶之一肉形石,其實頗有異議,有人認為它的文化價值沒有毛公鼎那麼大。但由於它的色峰紋理全是天然形成,不得不讓人感嘆造物之神奇。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其中兩道居然是菜,看完呆住了

肉形石材質是一塊瑪瑙,來自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在清康熙皇帝時,由地方官進貢送入皇宮大內。後工匠將這塊瑪瑙石雕刻為肉石,並在底部安裝了金質的底託,外觀上酷似一塊真正的東坡肉,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效果。

參觀的遊人們似乎隔著玻璃都能聞到東坡肉的香味,肉皮上清晰的毛孔,肥肉相間的層次感,完全栩栩如生。如此看來,肉形石更多的是以“色”取勝。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其中兩道居然是菜,看完呆住了

翠玉白菜

作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頭牌”,翠玉白菜是翡翠中的極品。菜身潔白如雪,菜葉翠綠剔透,特別在燈光的照射下,通透得讓人心生喜愛。在菜葉頂端,還匍匐著兩條蟲子:螽斯與蝗蟲,寓意著多子多孫,精巧之極。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其中兩道居然是菜,看完呆住了

這件翠玉白菜的來歷眾說紛紜,有一說是光緒皇帝的妃子瑾妃一同入宮時的嫁妝,並曾拜訪在瑾妃居住時的永和宮中。據推測,因白菜為青和白兩色,象徵著家世清白又有純潔的隱喻,可能是瑾、珍二妃姊妹的母親留下的陪嫁物。

事實真假如今難以考究,但可以確定的是翠玉白菜來自北京故宮。翠玉白菜最初立在琺琅花盆中,旁邊還有顆靈芝,後來故宮方面特意將翠玉白選單獨摘出來放在木架上,由此一舉成名。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其中兩道居然是菜,看完呆住了

不過令人惋惜的是,如今看到的翠玉白菜已經受損,蟲須斷裂。至於斷裂的原因,有人猜測是運送到臺灣的過程中損壞,也有人推測早在清朝時已損壞,最後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

位於臺北士林區的故宮博物館,由於受展廳面積所限,通常3個月會換一次展品,所以這裡的珍寶是常換常新,但這三件鎮館之寶始終都沒換過。如果你下次來,不妨也來觀摩一下。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其中兩道居然是菜,看完呆住了

TAG: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毛公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