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者如何描繪日常生活,這兩本新書給出了鮮活的答案

歷史學者如何描繪日常生活,這兩本新書給出了鮮活的答案

司空見慣的場景中,亦有值得記錄、思考的真實。

歷史學者如何描繪日常生活

這兩本書給出了鮮活的答案

01

每天在小區進進出出,你是否注意過樓道中層出不窮的小廣告、綠化帶中偶爾竄出的貓貓狗狗;每天在道路上來來往往,你是否理解大堵車的路怒心理、菜鳥司機的新手恐懼……這些司空見慣、被人忽視的日常在青年曆史學者徐前進眼中卻有別樣的意義。就像本雅明筆下的“閒逛者”,他對目睹的城市生活的普通景象懷有無窮的好奇心,並且始終在思考該用什麼方法描繪日常生活中流動的場景、無言的物質。

歷史學者如何描繪日常生活,這兩本新書給出了鮮活的答案

《流動的豐盈:一個小區的日常景觀》

小區居民處在散落狀態,進進出出,保持著不自然的陌生狀態,研究者與小區裡的各類知識體系仍有距離感。要跨越這種距離感並非不可能,但要在觀念上有所冒險,即小區裡的各類知識體系雖然相互獨立,但在內涵與類別上有相似性。

即使突破了距離感,構建現代城市的日常生活敘事仍舊具有挑戰性。日常景觀每天在街巷裡重複出現,而重複性會消解人的好奇心。在好奇心消失的地域,創造知識的願望並不強烈。一切看起來是瑣碎的,被剝奪了闡釋意義的瑣碎不會成為歷史記憶。

所以,在突破距離感的基礎上,構建城市日常生活敘事的另一個前提是接納瑣碎的狀態,將之視為日常生活的普遍特點,進而從中發掘獨特的時代精神。

內容簡介

小區是中國城市最小的行政規劃,人們在其中出生、成長、生活,獲得情感和知識。

父母與子女的融洽關係、商販與顧客的相互照應、清掃積雪的環衛工、幾年不見的老熟人的寒暄、遛狗的退休老人……這些日常生活中真實的場景在沒有規劃的情況下出現,轉瞬即逝,不會留下文字,也不會進入歷史。

本書是一次全新的嘗試,作者以自己居住的小區為重點,試圖記錄那些不間斷流動、不會進入歷史檔案的景觀、人物和語言,將其納入未來的史學視野中。在捕捉流動性的意義上,人人都是社會學家,人人也都是歷史學家。

亮點推薦

☆記錄當下,面向未來,一次突破常規的先鋒嘗試,構建一段生動有溫度的日常歷史

☆我們都是日常生活的專家之“居住”篇,一份不同以往的小區觀察指南,你會從中看到環衛工人除雪撒鹽粒蘊含的複雜倫理,小廣告背後頑固的控制意圖,寵物狗、流浪狗不同的生存狀態,垃圾箱獨特的處理執行機制……

☆重複並不平庸,瑣碎亦有意義,在小區司空見慣的流動場景中發現“附近”,捕捉時代精神,思索城市陌生感的消弭之法

歷史學者如何描繪日常生活,這兩本新書給出了鮮活的答案

02

歷史學者如何描繪日常生活,這兩本新書給出了鮮活的答案

《駛於當下:技術理性的個體化闡釋》

在分析物質的存在狀態時,我們雖然不能改變人類中心主義的主導性,卻能將分析視野下沉到日常生活領域,描述機器以及功能性的技術體系在這個領域中的真實存在狀態。

厄休拉·富蘭克林對此有相關的經驗:“當我談論(技術世界的)真實時,我並不是想變身為一個哲學家,我是基於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經驗來思考現實。”

日常生活領域的意義再次呈現出來。每個人都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對之具有深刻的理解,而機器的存在領域正是日常生活,不是議會、書房、辯論大廳。

所以,對於機器的分析首先要實現一個空間意義的轉換,其次要重視主流知識譜系中的的邊緣地帶。這個邊緣地帶不是思想淺薄的地帶,而是對於人類生存狀態而言具有深刻和普遍重要性的地帶。

內容簡介

20世紀以來,汽車取代車馬,成為公共道路的主角,它是現代生活中一種重要的技術工具,塑造了現代人類的空間感、時間感,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社會景觀。然而,汽車自身的狀態卻很少進入現代文字,也幾無可能進入未來歷史,因為它無法言語,沒有感情。

本書試圖完成一次大膽的寫作實踐。這是一個需要依靠感覺、想象力與修辭的領域,目的是將不能言語的物質納入文字,成為可供留存的歷史記錄。

作者以自己的汽車為物件,下沉到日常生活中,描繪了汽車的真實狀態以及人與車的互動過程。作為一名普通的車主,作者和4s店銷售員、駕校師傅、計程車司機、修車工、交警、車險理賠人員等一同感受著汽車的存在。作為一名專業的學者,作者則在自己的車中構建了一個微小的思想空間,反思現代技術與人的存在的關係。

亮點推薦

☆一次大膽而又敏銳的寫作實踐,打破非虛構寫作的定式,讓不能言語的汽車成為主角,真正做到了 “把自己作為方法”

☆我們都是日常生活的專家之“出行”篇,感受當下鮮活的汽車駕駛歷程:菜鳥怎樣克服新手恐懼成為老司機?手動擋的樂趣在哪裡?外資車一定好於國產車嗎?如何應對意想不到的交通事故?

☆糅合理論與現實,以深刻洞見指引詩意文字,反思人與技術的關係,描繪一幅不同以往的思想圖景:包括汽車在內的物質機器如何影響現代人的日常生活?

歷史學者如何描繪日常生活,這兩本新書給出了鮮活的答案

作者簡介

徐前進,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先後在英國伯明翰大學、法國巴黎政治學院、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訪學。著有《一七六六年的盧梭:論制度與人的變形》,譯有《啟蒙運動的綱領:〈百科全書〉序言》,並在《歷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外國文學評論》《讀書》等刊物發表數篇文章,近年來致力於思考日常生活狀況以及相關理論,以實踐性的寫作開拓文字制度的邊界,發掘歷史學家與未來的關係。

TAG: 日常生活小區狀態距離感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