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這一次,我們想用影像的力量,為你講述最近一個多世紀以來,敦煌莫高窟的故事。

1900年6月22日,雲遊道士

王圓籙

像往常一樣,在敦煌的某處清理沙石,供奉香火。偶然間,

他的助手在清掃時敲了敲牆壁。

這一敲,既敲響了牆壁後空洞的陣陣回聲,也敲響了一段埋藏了近千年的輝煌歷史。

沉睡的千佛開始甦醒,中華佛教的餘音開始在世界傳響,久久不絕。

莫高窟開始重現人間。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1907年的莫高窟外觀。圖:《世紀敦煌》

但在當時,

這個意義非凡的發現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更沒有及時採取保護措施,大量文物寶藏流失國外。一百多年來,莫高窟經歷了各種風風雨雨。

直到1949年以後,莫高窟才漸漸得到了有效的管理。

此後的幾十年來,

敦煌研究院的一批批守護人耗費了無數心血,努力使莫高窟的建築、彩塑、壁畫還原最初的模樣。

然而殘酷的事實是,

直到現在,仍然沒有方法能阻止莫高窟的風化、斑蝕

,將來有一天,莫高窟也許會永遠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1908年拍攝的莫高窟,可以看出牆體損壞嚴重。圖:《世紀敦煌》

為此,敦煌研究院的副研究員

孫志軍

扛起了巨大的壓力和責任,開啟了力挽狂瀾之旅,

試圖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修繕、保護莫高窟的同時,留下它最珍貴的影像。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信出版集團、中國國家地理·圖書聯合孫志軍,推出了《世紀敦煌》影像畫冊——

精選150餘幅敦煌古今對比的珍貴影像,首次在國內公開付梓。

《世紀敦煌》上架以來,收穫了無數好評和讚美,

它究竟是如何震撼我們的心靈的?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讓我們跟隨專業文物攝影師的鏡頭開啟一場時空穿梭的敦煌之旅——

其實,莫高窟比你想象中或曾見的,更震撼人心。

令人歎為觀止的精選壁畫

深處大漠,莫高窟的魅力,不僅在於其精美絕倫的藝術與歷史。歷久彌堅,於苦難中煥發光彩,是她最獨特的生命底色,也與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軌跡一脈相承。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不同洞窟的不同壁畫風格。圖:《世紀敦煌》

自從公元366年,第一個洞窟鑿建開始,此後的1000多年,莫高窟身處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地、各民族和宗教的交叉點,經歷了無數興榮交替。

南北朝、隋唐、五代、宋朝

。。。

每一個時代的變革,都給莫高窟帶來了新鮮的血液和不同的生命力。

為了在最大程度上展現出莫高窟精美絕倫的藝術生命力,

《世紀敦煌》精選了150餘幅藝術價值最高、歷史價值最高、變化最大的莫高窟影像。

僅僅是凝視這些歷史加諸於莫高窟的印記,就足以熱淚盈眶。

九色鹿、飛天、佛教戒律畫。。。這些作品你可能耳熟能詳,也可能聞所未聞,其

內容之豐富,形式之精美,令人歎為觀止。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敦煌莫高窟第 257 窟,九色鹿。圖:《世紀敦煌》

透過這些作品,我們能

一窺千百年前的歷史文明

,時間能帶走前人的生命,卻帶不走他們的作品和不可估量的價值。

比如第156窟中的張議潮起兵圖,展現了

晚唐時期敦煌大族張議潮從吐蕃手中收復敦煌的盛況

。浩浩蕩蕩的大軍手舉旗幟,能分明的看見儀仗隊、樂隊、警衛隊不同的姿態。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敦煌莫高窟第 156 窟,張議潮起兵圖。圖:《世紀敦煌》

還有第146 窟,窟頂東南角。窟頂四個角落分別畫四大天王像,分別為:東南角畫南方毗琉璃天王、東北角畫東方提頭賴吒天王、西北角畫北方毗沙門天王、西南角畫西方毗樓博叉天王。

四大天王神色兇狠,壓迫力十足,在眾佛中赫然突顯,神采飛揚。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敦煌莫高窟第 61 窟,四大天王。圖:《世紀敦煌》

百年對話,百年對比

當大量敦煌影像在網路上觸手可及,如何打造一本視角獨特、觸動人心的敦煌影像畫冊?這一過程,其實並不簡單。2000年,孫志軍參與了國家課題“

敦煌莫高窟及周邊環境演變

”。

為獲取關於莫高窟的第一手資料,

他多次前往大英圖書館、匈牙利科學院圖書館、哈佛大學藝術圖書館等機構

,系統性考察並收集1908年法國西域考古隊的間斯坦因、伯希和等人拍攝的、最早期的敦煌影像。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孫志軍在匈牙利科學院圖書館考察斯坦因原作。攝影 樊雪崧

2007年,孫志軍開始了他的莫高窟重攝之旅,

他精準模擬了百年前的文物攝影角度、景別、光照等環境進行重攝。

經過漫長的14年重攝,孫志軍與100多年前的法國西域考古隊完成了偉大的百年對話。

我們普通人終於可以看到,莫高窟在100年裡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這模擬重攝究竟有多精準?幾張對比圖帶你一窺究竟。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歷史影像顯示,壁畫中間缺失的是楊都出金像部分最上部畫千佛;中間初唐畫佛教史蹟畫,從左到右分別是西晉吳淞江石佛浮江、東晉楊都出金像(大部分於 1924 年被美國人華爾納盜劫破壞)、隋文帝迎曇延法師入朝等;下部畫菩薩七身。圖:《世紀敦煌》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被美國人華爾納盜劫的楊都出金像部分,現存美國哈佛藝術博物館。圖:《世紀敦煌》

這些珍貴歷史照片,讓我們

得見那個未曾見過、已不可見的莫高窟;

在閱讀中,找到時空穿梭、還原莫高窟的實感。

此外,《世紀敦煌》還收錄了

300多頁的高畫質歷史影像,

每一張都值得用放大鏡仔細鑑賞,

讓你一口氣看盡莫高窟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滄海桑田。

精緻的內容,要配精美的裝幀

在封面方面,選擇莫高窟

45號特窟的觀世音菩薩像

作為主體。這是盛唐時期敦煌雕塑中最完美的作品之一,塑像面目柔美,神情端莊,盡顯大唐風範。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布面精裝+特種紙護封,裝幀精美

在裝幀方面,採用

布面精裝與特種紙護封

,書名採用

壓凹與燙黑工藝,高階大氣。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布面精裝+特種紙護封,高階大氣

在裝幀方面,為了方便大家

直觀對比

莫高窟近百年來的變化,採取鎖線精裝的裝訂方式,

所有對頁均可180度完全平攤。

每幅影像都配有簡短的文字說明,讓你

深入瞭解壁畫背後的故事。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每幅影像都配有簡短的文字說明,讓你深入瞭解壁畫背後的故事

在圖片選紙方面,經多次對比試驗,最終決定採用

120g啞粉紙

及四色印刷工藝,

還原最真實的壁畫色彩。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120g啞粉紙,還原最真實的敦煌色彩

《世紀敦煌》從無到有的過程整整花費了14年,比預想的久了不少,卻也真正造就了一本可供永久收藏的影像畫冊,讓敦煌之美,可以伴隨我們久一點、再久一點。

用影像的力量,守護永恆的敦煌

迄今為止,孫志軍已和團隊一起,

完成了莫高窟258個洞窟的數字化採集。

閱讀他編著的《世紀敦煌》,

我們似乎也更能感受為什麼這片茫茫戈壁,能成為令無數人心甘情願堅守一生的地方。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一生一世看著莫高窟,守著莫高窟。圖:聯想好友記

風沙吹過莫高窟,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敦煌守護人”——

文物的“病害”和“磨損”越是無法阻擋,他們就越是要與時間賽跑、與命運抗爭,用影像的力量,守護“永恆的敦煌”。

也許有一天莫高窟會消失在漫天的沙塵中,

但《世紀敦煌》留下的影像會永遠銘記這個古老而悠長的藝術寶藏。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這也是我們推出這本《世紀敦煌》影像畫冊的初衷。當“重攝”影像與歷史照片交相輝映,我們相信,

總有一種敦煌之美會定格在每位讀者的心中,永遠不會消亡。

《世紀敦煌》留下了莫高窟壁畫現在和以前的模樣,也留下了跨越千年的時間往事。南北朝、唐朝、宋朝……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過往的人、事、物也許會逝去,但它們留下的證據,永遠留在我們心間。

與時間賽跑,用影像的力量

守護永恆的敦煌

《世紀敦煌》

《敦煌日曆》

我們還有這些活動

14年,他用影像的力量,只為留下一個“永恆的敦煌”

-End-

2022。1。13

編輯:楚旂 | 稽核:Yoyo

TAG: 莫高窟敦煌影像世紀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