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夜,不同城市的不同風俗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到了清代又被稱為“八月節”叫“八月半”。這一節氣風俗從唐宋時期形成開始已經延續近千年,經過不斷的發展,在全國許多地方都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

中秋月夜,不同城市的不同風俗

北京中秋

清代的北京中秋節已頗有特色。如《帝京歲時紀勝》記載,京師以黃沙土作白玉兔,飾以五彩顏色,千奇百狀,齊集於天街月下襬推出售,這大約是取意於月中玉兔。清代時街面上出售的月光紙,又叫“月光馬兒”。《燕京歲時記》雲:“京師謂神像為神馬兒,不敢斥言神也!”所以記載月光馬兒是紙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玉兔等。市間所售者多長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色或黃色,向月而供之。

中秋月夜,不同城市的不同風俗

杭州中秋

杭州中秋祭月賞月風俗略同於北京,但是把祭月稱作“齋月宮”。《清嘉錄》記載中秋“每戶瓶蘭、香燭、望空頂禮,小兒女膜拜月下,嬉戲燈前,謂之‘齋月宮’。”他們不供“月光馬兒”,卻供小財神,大不盈尺,並設有臺閣、几案、衣冠、樂器……等什物,都縮小為寸餘,俗稱“小擺設”。然後士女縱觀,門欄如市,相互欣賞。

中秋月夜,不同城市的不同風俗

廣州中秋

廣州中秋最富有特色的是月餅。1927年出版的《民俗》週刊32期載,當時有人調査廣州六大茶樓,展出月餅式樣達80餘種。著名的有:鳳凰西山月、銀河映秋月、東坡騰皓月,珠海團圓月、西湖燕窩月、冶容蛋黃月、寶鴨穿蓮月、金花香腿月,五仁羅漢月、冬菇臘腸月等等。每逢中秋節,孩童持燈踏歌於道,燈的造型有花塔燈、光塔燈,有以紅柚皮雕成的柚燈,有以素馨茉莉花結成的花燈,增添了不少節日光彩。

中秋月夜,不同城市的不同風俗

閩南中秋

在閩南及臺灣,中秋節還有一種“聽香”之俗。“聽香”又叫“拈香”,但它不是禮佛,而是婦女的節俗。由聽香人燃香禮拜後,或靜立或出遊,留心竊聽別人語言,來占卜自己的未來吉凶。據晏子國《歲時叢話》談:臺灣中秋節還有一種“鬥四紅”的風俗。鬥四紅就是一種賽餅之戲。年輕人相邀出錢,買一組餅單,可以換取大小狀元餅63個。然後用擲骰子(四顆或六顆)來爭取餅單,以擲取的不同分數分取餅單,其中成績最佳者叫“狀元”,可奪取最大的餅。中了這個狀元餅,意味著來年科舉制度會有好兆頭,非常吉利。

中秋月夜,不同城市的不同風俗

TAG: 中秋中秋節馬兒玉兔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