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你好,藝術!》——教育觀念的啟示

原創 / 李力加的思考

作者 / 李力加

正文共4894字5圖

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繪本《你好,藝術!》——教育觀念的啟示

《你好,藝術》(1-13)全套引進版,中信出版社,2020年3月版

繪本體現的教育觀

這套繪本的選題在當今來看,屬於常態內容,是以外國美術歷史上的某著名畫家為題,介紹、欣賞其作品。這類內容的繪本、以及大部頭圖書等等,如今在國內圖書出版中見到的太多了。讀者看到了這類圖書,從選題內容上似乎感覺並不新鮮。但是,特別需要關注的是,結城昌子女士在27年之前出版的這一繪本,其中蘊含的教育觀念之領先程度,是至今社會上已經出版、可以買到的美術家、美術史、美術作品欣賞、表現的繪本、圖書等,都難以比肩的。

是以外國美術歷史上的某著名畫家為題,介紹、欣賞其作品。這類內容的繪本、以及大部頭圖書等等,如今在國內圖書出版中見到的太多了。讀者看到了這類圖書,從選題內容上似乎感覺並不新鮮。但是,特別需要關注的是,結城昌子女士在27年之前出版的這一繪本,其中蘊含的教育觀念之領先程度,是至今社會上已經出版、可以買到的美術家、美術史、美術作品欣賞、表現的繪本、圖書等,都難以比肩的。

結城昌子女士雖然早年畢業於著名的武藏野美術大學,屬於美術學科精英人才。但是,27年之前準備動手創作時,她考慮到,如果引領孩子們從小接觸藝術學習,給他們介紹藝術家、欣賞藝術作品、瞭解藝術史,絕不能採用將歷史上學者們總結的、成人美術學科知識技能體系和史論解析等,這些“學科事實”直接灌輸給孩子的方式。因此,她的繪本創作理念是:“和藝術偶遇或相遇”。結城昌子的觀點:

“我認為名畫是人類共同的珍寶。

然而,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卻變得將名畫作為難以理解、等級高的東西去看待

我希望人們能更多的去親近名畫,讓他們感覺名畫就在身邊。

為了達成這個願景,我認為,

名畫欣賞不能是單方面的將名畫的魅力強加於觀看者(孩子及成人),而應該是和觀看者一起站在名畫之前,共同去思考、發掘和尋找名畫的魅力和樂趣

我希望美術鑑賞的世界是

雙向的世界

,透過我與鑑賞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而達到

相互成長的目的

。”

基於學科教育觀的分析:

美術史(藝術史)、藝術家、藝術作品等,這些學科事實是歷史以來前人總結的人類文化的結果,是屬於具體的、零散的、固定的學科知識(雖然教師教學設計時會將這些學科事實整合在一起);美術學科觀念(藝術觀念)則是屬於過程性的,是抽象的、與社會文化相聯絡的、變化中的思想(哲學觀念形態)。教師需要清醒地明白一個問題:美術史(藝術史)、藝術家、藝術作品等這些學科事實,在教育中屬於難以遷移和直接應用的“死知識”(是前人總結出的固定知識);而

美術學科觀念(藝術觀念)則是可遷移的、可應用的,能夠解決孩子在生活中面對新問題、應對新情境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整套繪本的具體內容、呈現形式、創作方法等可以看出,結城昌子女士1993年開始創作這套繪本的基本思想(理念),與當今我們已經在努力學習了5年多時間、想強力引領學生走進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目標軌道的教育教學要求是相同的。這也證明浙江師大美術學院理論部主任楊成老師之前在普通高中美術教科書編寫時的論點:核心素養的提法,是發達國家教育者在上個世紀早就“玩剩下”的東西。在布魯納、杜威的相關論點中都有深度闡釋。

通讀《中外教育比較史綱》(3卷本),可以得出歷史結論,結城昌子女士的繪本創作理念,恰恰符合當時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教育哲學、心理學作為理論基礎的人本主義教育思潮,對世界各國(包括日本)教育目的論和教育功能的深刻影響。當時日本《教育基本法》提出,“教育的目的在於促進人格的形成,培養熱愛真理與正義,尊重個人價值,富於勤奮與責任,充滿自主精神”等要求,由此可以推演結城昌子女士自大學學習,到擔任平面設計師工作,她對人本主義教育倡導的自我生成、自我意識、自我設計、自我選擇、誠實、責任感、創造性等成就動機是充分認可的,這些思想對其繪本創作時的價值觀、設計思路影響比較大。雖然她並沒有從事專業教師教育工作,但是,她在構思如何創作這套繪本的時候,要求自己按照這樣的創編方法去思考:

暫且先把和美術史相關的、普通公民難以理解的那些影響、整體關係或是解釋、評價等等都放在一邊,

運用一種

基於個人(兒童和成人)體驗的

、更容易使人親近的鑑賞方式來欣賞名畫。”

教學方法論解析:

生活,是所有學科共同的基礎和意義源泉。當學科與生活建立起內在聯絡的時候,當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關聯探究學科問題的情境時,學科觀念(大觀念)的指引,就成為學生理解學科知識、技能、歷史文化的鑰匙,學生自己就能夠探索如何開啟人類藝術的這把鎖。從這一出發點進行繪本創作,結城老師說:

“我認為,

對於孩子來說,如果給他們講解了作品裡所包含的美術歷史或是時代背景,就會使他們思維變得限制於某種歷史評價判斷固定概念的侷限。

如‘因為是世界名畫,所以肯定是好的作品。’——而

我卻正是希望孩子們能從這種既定概念的殼裡逃脫出來。

(結城老師希望孩子們閱讀、觀賞繪本的過程能夠基於自己思維、自己探求問題,而不是單一接受既定的學科知識,更不能被既定概念固化自己的思維)

核心素養教育觀解析:

閱讀圖書(繪本)本身就是人(孩子)接受教育的過程。所有的教育活動必須向學生(孩子)傳遞對某種觀念(思想)的親切感受和自主領悟。在美術學習中,藝術觀念(大概念、大觀念)的力量,藝術觀念(大概念、大觀念)所呈現出的美感,以及藝術觀念(大概念、大觀念)編織的思維結構,連同作品本身蘊含的特定知識體系,以及該體系對蘊含它的學生生活存在著特殊的指向。這就是指向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

案例:

靠近點兒看、靠近點兒看,

畫的上面有好多、好多——

紅、藍、綠、黃的小色點。

畫外音:這是為什麼呢?(結城老師創編的語言,直接指向美術學科表現問題的自主探究)

注意:在繪本的所有文字當中,結城老師絕沒有提及“點彩”或者“點彩派”等學科概念的詞語。她用親切、樸素的語言描述,帶給讀者(孩子、成人)的視覺思維聯想,而且是文字語言引出的形象思維想象,將讀者(孩子、成人)的思緒引向了對一個觀念的探究:修拉這個人、在那個時代,他和其他畫家所進行的用“點”來畫畫的實踐探索,最終形成了什麼?

(結城老師絕對不會告訴孩子修拉屬於什麼繪畫的流派,也不會灌輸那個時代的相關背景素材。

因為,這些固定的美術學科知識、美術歷史上的東西,都在書架上放著呢,當孩子閱讀、賞析完繪本中的作品後,或者是正在賞析過程中,都可以自己去書架中查閱相關資料。上述的解說,是否能夠讓全國的美術教師們回憶起某個報告內容的瞬間:如同課標組長尹少淳先生自

2

015

年開始,他在全國各地數百場關於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目標教學中所闡釋的如何自主學習的方式呢!

?!)

注:

希望閱讀本文的美術教師由此驚醒,回憶、反思尹少淳先生當年對此問題的論述。

案例

看:修拉只用小小的色點來畫畫,

小小的色點會組成各式各樣的影像(影象)。

靠近點……再靠近點兒看……

修拉的畫,就好像一幅閃閃發光的刺繡。

分析:

結城老師此段語言,直接引導了讀者(孩子、成人)眼睛審美判斷的思緒。無論是朗讀繪本文字、還是觀看畫面區域性(色點),都在引領著讀者(孩子、成人)的思維在閱讀、賞析中探索問題。還是需要提示:在每一冊繪本的文字中,結城老師沒有透露一點點學科知識概念的資訊,但是,她卻始終帶領著讀者(孩子、成人)一步步行走在對美術學科本質問題的探索和思考之路途中,繪本的創作並沒有偏離美術學科的方向。結城老師繼續深入引領:

水是一些小小的色點,

煙是一些小小的色點,

草地是一些小小的色點,

人是一些小小的色點,

影子是一些小小的色點,

圍牆也是一些小小的色點。

形象的語言描述,幫助孩子、成人自主地影象識讀與思維聯想,當思緒和眼光隨著閱讀、觀賞繪本行進時,尋找、探究、確立藝術家的美術表現方法,成為讀者更進一步的探究。

論點與思考:

1998年,當時雖然僅僅讀了結城老師的一冊繪本,但那些初步的閱讀體驗和認識,對之後自己親歷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有了思想上的提前儲備。2000年,國家啟動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兩個為了”的目標,就是改變之前“雙基”目標下學科教育的“工具主義”傾向,轉向“人本主義”的素質教育觀。這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經歷了14年之後,又開始了對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的教育改革。

今天,能夠在中信出版社引進出版全套繪本之時,待仔細、深入地閱讀全套繪本之後,可以更深刻地認識、思考結城老師在1993年開始創作本套繪本時的觀念和思想。作為童書的創作,她一直認為:

“在名畫之中,包含有很多宗教畫在內的、由權力者委託畫家來創作的畫作。但是,我卻想首先

從那些由畫家自身的思考所支撐起來的畫作開始鑑賞

。”

(她考慮到是,從反思作品的藝術觀念來引領讀者欣賞名畫)

杜威先生當年在《我們怎樣思維》中提出的綱領性線索是,將教育過程植根於學生的“反思性思維”,也就是基於學生真實的探究活動或問題解決過程發生學習。杜威認為,如果將獲取學科知識、技能本身當作教育的目的,那是錯誤的。真正意義的美術學習正是如此,美術,是一種特殊的、重構、創造生活世界的思維方法,絕對不是僅僅侷限於畫什麼、做什麼的低水平技術層面。真正的美術教育,唯有將美術知識、技能作為學生自主探究問題,或者是進行主動“反思性思維”的副產品,才不會損害學生的潛在的智慧能量。杜威的精闢論點是“只有透過智慧獲得的技能,才是由智慧自由支配的技能;唯有在思維過程中獲得的資訊,……才是能夠付諸邏輯應用的資訊。”由思考上述的論點,再反思結城老師全套繪本,自1993年創作第一本繪本,到2006年完成全套13本創作,她秉持的創作觀念是:

“竟然‘還存在這樣的鑑賞方式!’——我非常重視觀看(閱讀)者在說這句話時的心情。因為我確信,名畫是允許各種各樣的鑑賞方法存在的。

我以前也畫過油畫,我自己看過世界上非常多的優秀的繪畫作品。我不想在繪本中對名畫做一些這樣或是那樣的高尚的評論,我只是想創造一個地方,在那裡我能和大家分享我當初與名畫相遇時所受到的感動。”

結城老師的創作更多考慮的是,閱讀、觀賞繪本過程和之後,兒童自己的思維,自己的質疑和反思。她認為:

“成人(大人)會藉由畫面整體來思考問題。我感覺成人在欣賞一幅作品的時候,會一直嘗試思考,這幅畫裡畫了一些什麼東西,畫家想要表達出一些什麼東西。而與此相對,

孩子們卻表現出只對畫面某一角或某一部分關注的傾向。

比如說,孩子們會說:‘啊,月亮正在笑。’或是,‘這個人,明明是個女人卻長得像男人。’

我認為孩子們這樣自由地想象和對細節的關心是應該被重視的。

正是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發現的東西,所以才能感受到繪畫鑑賞的樂趣。”

分析上述創作思想和繪本出版過程、以及讀者反饋,驗證了一個問題:結城昌子女士全套繪本的創作主旨和文字、影象組織結構,超越了這些名畫(著名藝術家)原本固定的美術學科知識體系,基於孩子自己的思維心理,啟迪個人在閱讀中按照個人的直覺認識,主動去重構繪本的內容。每一冊繪本中蘊含的每一個美術學科核心觀念,與孩子的生活世界建立起真實、內在和有機的聯絡。孩子或成人(讀者)在閱讀繪本的過程,自己去發現、尋找、探討每一頁內容(作品影象與文字)的時候,達成個人主動的視覺感悟、身心整體的體悟和思維方式的領悟!

繪本《你好,藝術!》——教育觀念的啟示

“盧梭的繪本”某版面

繪本《你好,藝術!》——教育觀念的啟示

“米羅的繪本”某版面

繪本《你好,藝術!》——教育觀念的啟示

繪本《你好,藝術!》——教育觀念的啟示

(注:上述文字中引用的結城昌子女士的部分創作觀點等,源自於2018年8月1日在東京小學館(出版社)會客室與結城老師會面時的現場採訪實錄。現場翻譯:汪夢瑤、伍翔南,現場實錄文字重新整理:李力加)

留言:雖然中信出版社之前邀我為本套繪本撰寫了“導讀”,但本文的論述我認為比“導讀”之文更“教育化”,更深入。歡迎閱讀本文的老師留言。

下一篇:普通國民怎樣啟迪孩子閱讀、欣賞這套繪本?

【全文完】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請順手點個贊(文末“在看”)吧~

———— / END / ————

TAG: 繪本美術名畫結城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