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日課357丨追隨我們的哪個內心

荀子日課357丨追隨我們的哪個內心

每天一課讀經典,這裡是爾雅書苑。今天我們開始《荀子日課》第357講《正名篇》的學習。歡迎留言交流。

凡人之取也,所欲未嘗粹而來也;其去也,所惡未嘗粹而往也。故人無動而不可以不與權俱。衡不正,則重縣於仰,而人以為輕;輕縣於俛,而人以為重;此人所以惑於輕重也。權不正,則禍託於欲,而人以為福;福託於惡,而人以為禍;此亦人所以惑於禍福也。道者,古今之正權也;離道而內自擇,則不知禍福之所託。(《荀子·正名篇第二十二》16)

凡人之取也,所欲未嘗粹而來也;其去也,所惡未嘗粹而往也。故人無動而不可以不與權俱。

人在求取的時候,想要的東西不一定能完全得到;人要捨棄的時候,所厭惡的東西不一定能完全去掉。所以人無論做什麼,都離不開一個衡量的標準。

衡不正,則重縣於仰,而人以為輕;輕縣於俛,而人以為重;此人所以惑於輕重也。

秤如果不準,重的東西掛上去反而會翹起來,人們就會把它當作是輕的;輕的東西掛上去反而會低下去,人們就會把它當作是重的;這就是人們對輕重發生迷惑的原因。

權不正,則禍託於欲,而人以為福;福託於惡,而人以為禍;此亦人所以惑於禍福也。

衡量行為的準則如果不準確,災禍就會寄託在他的追求中,而他還以為處在幸福之中;幸福依附在厭惡的事物中,而他卻認為這是災禍;這也就是人們對禍福產生生迷惑的原因。

道者,古今之正權也;離道而內自擇,則不知禍福之所託。

道,是從古到今衡量事物的準確標準;離開道而憑自己的內心選擇,就會不知道禍福在什麼地方。

不少人說要追隨自己的內心,那麼如何追隨內心,追隨什麼樣的內心,是天使的一面,還是魔鬼的一面,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衡量標準——道,也就是客觀的標準,離開客觀的標準而追隨所謂的內心,放飛自己,難免會走偏,分不清禍與福。

我們已經逐字逐句學習完《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德經》,家訓《聰訓齋語》《澄懷園語》《曾國藩教子書》,誦讀《聲律啟蒙》。《荀子日課》《朱子讀書法》正式開講。

關注爾雅書苑,讀懂中國經典,涵泳儒雅人生。

日課溫故

涵泳誦讀

家風傳承

TAG: 禍福以為不正未嘗日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