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中國傳統節氣

農曆十月初七

【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別名: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英文名:WinterSolstice,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日期在公曆每年的12月21日—23日之間。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二十四節氣——冬至”,“vid”:“h3214njausm”,“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12937212728_640480/0”,“desc”:“”})

冬至的節氣起源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

【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有詩云“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白天最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豔開。”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開始逐漸變長,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漸升高。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的氣候特點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結,凍土中蚯蚓縮成一團,堅守在這難捱的冬天,靜待春暖花開。二候糜角解,麋鹿的老角開始脫落,新的犄角慢慢長出,新陳代謝的規律藏在季節的變換裡。三候水泉動,無論堅冰多厚,在那看上去一片沉寂的河面下總有萬千靈動的旋律。

【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的風俗習慣

自冬至開始我們正式進入“數九”天:“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但都生動形象地記錄著冬至到來年春分的物候變化。“數九”總要先數到最冷的日子,再開始回暖。

【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從冬至這天起,此後白天一天比一天長,是個吉日,值得慶祝,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等地冬至習慣叫做數九,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的詩詞文化

端木飛花片片勻,天風不動玉成塵。

——(宋)李綱《冬至日雪二首》節選

斗轉參橫一夜霜。

玉律聲中,又報新陽。

——(宋)程垓《一剪梅》節選

異鄉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夢遙。

——(唐)殷堯藩《冬至酬劉使君》節選

【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

吹冬至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 (唐)杜甫《小至》

【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時節請注意保暖

及時增添衣物

加強頸、腹部和足部的保暖

飲食宜清淡多樣化

可多吃具有潤肺益胃

補益肝脾腎的食物

如牛肉、羊肉、山藥、枸杞等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天已開啟後半程

保持好心情

盤點一年的收穫

靜候春日來

編輯 | 歐夢秋

稽核 | 何 敏

TAG: 冬至數九節選直射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