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甘肅】一個莫名的詛咒,讓西夏皇家寺廟的國寶封存數個世紀

一個莫名的詛咒導致一個國寶封存數個世紀,若不是一個好奇的學者,恐怕世人永遠不會知道有這樣一件國寶。

【旅行·甘肅】一個莫名的詛咒,讓西夏皇家寺廟的國寶封存數個世紀

武威清應寺姑洗塔與大雲寺感應塔(1910年莫理循攝影)

1804年,因病賦閒在家的金石學家張澍百無聊賴,邀請好友同去清應寺遊玩。清應寺位於武威城東北隅,始建於前涼昇平七年(公元363年),與著名的大雲寺僅一牆之隔。寺內的姑洗塔為阿育王時天下所起八萬四千舍利塔之武威郡塔。西夏建國,由於統治者的大力提倡,佛教成為西夏國教。清應寺與旁邊的大雲寺俱為西夏皇家寺廟——護國寺的一部分。

張澍幾乎走完了整個寺院,忽然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讓他停住了腳步,在寺院深處有一個亭子,四周被磚封得嚴嚴實實,亭子周邊雜草叢生,看樣子像是很久無人光顧此處了。難道亭子裡有什麼秘密嗎?帶著疑惑張澍向寺內僧人請教,僧人卻告訴他,這是一個被詛咒了的地方,凡是開啟封磚的人,都會招致可怕的天災報應。這就為什麼這個亭子幾百年來沒人敢靠近的原因。身為金石學家的張澍怎麼也不相信這種無稽之談,當即要開啟封磚一看究竟。卻屢次受到寺內僧人的阻攔,他們唯恐惹禍上身,絲毫不妥協。此時的張澍無奈之下只好對天發誓,開啟亭子產生的一切災禍由他一人承擔,絕不連累他人,僧人這才同意了他的要求。

【旅行·甘肅】一個莫名的詛咒,讓西夏皇家寺廟的國寶封存數個世紀

西夏全境圖

當張澍帶領家丁開啟封磚之時,僧人口中的天災報應並沒有應驗,但是接下來所發生的事,卻給這位學者帶來了更大的震撼。一塊高大的黑色石碑赫然出現在人們面前。拭去背身厚重的塵土,只見上面密密麻麻地刻著工整的楷書。金石學家出身的張澍大喜過望,立即跨過封磚廢墟,想對石碑上的文字一探究竟。可當他靠近石碑,倒吸了一口涼氣。乍一看石碑上的文字好像認識,但是仔細一看卻連一個字也看不懂。究竟這些是文字還是一些符號呢?不過當他看到碑文末尾有“天祐民安五年歲次甲戌十五日戊建”落款,“天祐民安” 是西夏崇宗李乾順的年號,他猛然意識到這就是失傳六百多年的西夏文。

【旅行·甘肅】一個莫名的詛咒,讓西夏皇家寺廟的國寶封存數個世紀

西夏碑碑額拓片

張澍便命人全部清理出來,發現背面有漢語對照,碑額有篆書“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 銘”。此碑遂被稱之為“ 涼州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又因為文字被稱“西夏碑”。是現存已發現的唯一一塊西夏文與漢文並存的西夏石碑。西夏學也由此逐漸成為一門顯學。被時人錯認為是女真小字的西夏文也重現人間。

透過碑文得知,西夏崇宗年間感應寺塔(姑洗塔)因地震傾斜,正當相關人等準備修繕之時,塔身自動復原。有感於此,西夏皇室下詔重修該塔,並立碑作為紀念。 西夏仿效漢族傳統習慣,刻立碑碣以紀功、記事或紀念。元滅西夏後,西夏的不少碑刻在蒙古軍滅西夏的戰爭中被毀損,西夏碑被當時的有識之士砌成碑亭封閉,才得以儲存。西夏文也逐漸消逝在歷史的煙雲之中長達數個世紀。直到數個世紀後張澍的好奇才使得其重現人間。

西夏碑先存於隔壁大雲寺,古浪大地震後,轉移至武威文廟。現存於武威的西夏博物館,也算是葉落歸根了。

【旅行·甘肅】一個莫名的詛咒,讓西夏皇家寺廟的國寶封存數個世紀

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銘

巍巍寶塔,肇基阿育。以因緣故,興無量福。奉安舍利,莊嚴具足。歷載逾千,廢置莫錄。西涼稱制,王曰張軌。營治宮室,適當遺址。天賜嗣世,靈瑞數起。應感既彰,塔復宮毀。大夏開基,奄有涼土。塔之祥異,不可悉數。嘗聞款仄,神助風雨。每自正焉,得未曾睹。

先後臨朝,羌犯涼境。亦有雷電,暴作昏瞑。燈現煌煌,炳靈彰聖。寇戎駭異,收跡潛屏。南服不庭,乘輿再討。前命星使,恭有祈禱。我武既揚,果聞捷報。蓋資冥祐,助乎有道。況屬前冬,王申歲直。武威地震,塔有震仄。凌雲勢撓,欲治工億。龍天護持,何假人力。

二聖欽崇,再詔營治。垃者遺者,罔有不備。五彩復煥,金碧增麗。舊物惟新,所謂勝利。我後我皇,累葉重光。虔奉竺典,必恭必莊。誠因內積,勝果外彰。覺皇妙蔭,萬壽無疆。

關注梨泰院隨時諮詢藏品鑑定購買出手資訊:

關注微信公眾平臺每天實時推送藏品知識:

TAG: 西夏張澍武威清應護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