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認識!

什麼是三新?

總的認識

“三新”是從企業經濟活動性質、服務載體形態、要素組合模式等方面,對新出現經濟活動的總體描述。

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認識!

是指應用科技新成果、新技術或適應新的市場需求,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新型經濟活動。

從歷史上看,諸如汽車工業、航空航天工業、計算機軟體業、家政服務業等就是當時的新產業。

現階段的新產業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是科技新成果、新技術應用產業化而直接催生的新產業,如網路平臺(商品交易平臺、眾包平臺、眾創平臺、金融平臺、社交網路)、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

二是傳統產業應用科技新成果、新技術形成的新產業,如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生物產業、高階裝備製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三是順應新的市場需求而出現的新產業,主要有研發設計、貨物運輸倉儲和郵政快遞服務、資訊服務、金融服務、節能與環保服務、生產性租賃服務、商務服務、人力資源管理與培訓服務、批發經紀代理服務、生產性支援服務、文化服務、旅遊服務、養老服務、健康服務、體育服務等新興生產性服務業和新興生活性服務業。

新業態

是指企業依據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或新需求,在組織管理方式、產品形態、經營形態等方面新的發展和突破,它沒有形成一個新的產業,只是傳統產業形態的新表現。

從歷史上看,如4S店、專賣店、超市、會員商店、直銷店等就是當時的貿易業新業態。

現階段的新業態主要表現為傳統企業依託網際網路創造的新銷售渠道、新購物模式、新生產方式、新服務內容等。概括地講就是“+網際網路”。

如貿易企業透過網際網路銷售產品;教育培訓機構利用資訊新技術開發遠端教育、開放式網路教學(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等;銀行推出的電子銀行、網上銀行;計程車公司推出的網路約車;等等。

新商業模式

是指企業為實現使用者價值和自身持續盈利目標,對各種內外要素進行整合或重組,形成高效並具有獨特競爭力的商業執行模式。

新商業模式的具體表現有:

一是“網際網路+”形成的新商業模式,如網路理財、跨境電商、小米工廠、O2O等;

二是採用“感受在終端,服務在雲端”的模式,把硬體融入服務,使用者無需付出額外硬體成本,如網路遊戲、網路影片、網路閱讀、網路音樂等;

三是提供一站式服務和個性化服務的新商業模式,如為創業者、投資者提供綜合服務的企業產業園區、孵化器、車庫咖啡、創業空間等;集消費、娛樂、休閒、服務於一體的大型購物中心、城市商業綜合體;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時尚消費品、化妝品、服裝定製等。

為什麼做三新統計?

1:

領導指示

中央領導同志指示統計部門

要建立健全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簡稱“三新”)統計體系,解決“漏統”問題。

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建立與“新經濟”發展有關的統計資料與指標體系

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認識!

2:

政策要求

2012年11月黨的18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研發應用,加強技術整合和商業模式創新。

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化解產能過剩的根本出路是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市場創新。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

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2015年10月18屆5中全會和11月《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

3:

改革需要

三新等經濟社會發展新情況新事物統計滯後。

統計基本單位名錄更新維護不及時。

小微企業抽樣調查的代表性不強。

混業經營企業的非主營活動存在錯統或漏統。

法人在地統計原則難以客觀地區行業發展狀況。

一些服務業行業部門統計有缺口。

TAG: 服務產業商業模式業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