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新生:雪夕,片刻武俠

馮新生:雪夕,片刻武俠

馮新生:雪夕,片刻武俠

我最初生髮的俠客情結,源於讀初中之時。或許,源於曾隨父親習武,刀槍棍棒拳逐一涉獵。或許人在少年,便被“金、梁、古”所寫劍俠小說所吸引……每每酣暢閱讀,恍然成為煙雨客棧騎乘客。江船獨坐吹簫人。讀到興致處,總哼唱一曲《俠客行》。

深謝蒼天厚待——而立之年,頻繁前往名山、塞外、江海、古城採寫,成為職業。由此,一旦遇到武俠小說中描述的大漠雪原、名山古觀,便努力尋找書中情景,即便這類幼稚作為往往都是“空落無著”。

那天下午,京城飄揚漫天大雪。恰好我完結一篇文稿,合上電腦向樓下凝望。但見社群內銀裝素裹,亭臺間,幾叢無刺枸骨的紅豆在玉龍環繞中隱現。忽然,接到某文學雜誌編輯的微信,說借用一下我與香港著名演員鄭少秋的合照。由此,我憶起上世紀80年代末,那個雪花大如席的下午,我在燕京八景之一——薊門煙樹對面的薊門飯店採訪時,巧遇《戲說乾隆》拍攝組,與主演鄭少秋先生攀談。我們把酒餐敘過程中、看了一段拍攝影片。螢幕裡,這位俊俏少俠健步行進在雪山深處,高唱《摘下滿天星》……

歲月轉瞬30年,採訪鄭少秋的那張報紙已經發黃。而紛然大雪,依舊是當年情景。

我把塵封數十年的照片找到。雜誌編輯說,不需寄送,請我到一家武俠文化主題飯莊共進晚餐,順便與我談談約稿事宜。

飯莊規模不大,卻俠風瑟瑟、豪情萬千。邁入門檻,壁上高懸“開店創意詞”頗具壯懷激烈感。那句“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風波”,給過往的“風雪打尖客”壯了行色。

登堂入室,忽然發現這裡陳設物件,無一不洋溢武俠之風。但見服務員都是古裝扮相、喚客聲高亢。稱呼年老的男顧客為“盟主”或“老掌門”,稱呼年輕的女顧客為“女俠”。環視餐廳,上下兩層,以竹子、木頭、茅草為主要視覺元素,多類武俠片中常見的斗笠、酒壺、兵器架隨處可見。門口還擺放著一隻銅盆,進店的“劍客、俠客”與君一醉一陶然之前,先要在此“金盆洗手”。

臨窗選座,“店小二”肩搭白毛巾,滿臉微笑碎步趕來,放上一壺老酒、幾碟小菜。

我環顧四周,見用餐來客,或許都受到這類氣氛影響。滿臉自信,拿著筷子比比劃劃,像是在爭論劍術招式。忽然,耳畔傳來《雪山飛狐》插曲,激昂、感奮、悲壯、蒼涼……餘音未絕,聽客便把黑瓷碗裡的酒一飲而盡,道了聲“好酒!”隨之掃視窗外玉龍飛舞、行人迷茫,想必胸中蕩起江湖情懷!

凝思望遠時,選單被“店小二”雙手捧來。聽介紹,店主是個金庸迷,對當年江湖中武俠形象推崇至深,由此,飯莊落戶在一條以民族英雄命名的老街。我瀏覽選單,頗具江湖味道——店主推薦菜品,包括玉女心經、叫花鴨、玉龍戲珠、九陽神功、紫霞神功、化骨綿掌……僅看菜名,便有刀光劍影、掌風凌厲之感。

馮新生:雪夕,片刻武俠

待菜餚上桌,觀其形、解其意,我與雜誌編輯舉杯大笑。原來,“九陽神功”,是一款木桶羊肉。突出原野散養羊肉的鮮嫩,讓人想起大漠風塵中的龍門客棧。細細品嚐,發現肉片切的極薄,並有回味,下面鋪墊的豆皮,也散發山野村落的原始香氣。從安徽空運來的黃山豆乾點綴其中、香辣可口,幾款美味融為一體,用竹筒炮製而成,故而稱為“一桶江湖”。“玉女心經”則是茅草根炒肉絲。另一盤是切得精細的茄子條,經烹製點綴裝盤,被稱為“紫霞神功”……

平心而論,那些“武俠菜”並沒有凸顯廚藝精湛、味覺獨特。但菜名、器皿、食境、食意、氛圍深化了主題,彌補技藝上的缺失。

黃昏雪、古街頭,讓現代化京城變為北平。我們搖著微醉的身軀走出飯莊,揮手作別。在風雪岔路各自走向迷茫……

我忽然想起扛著亮銀槍、懸著酒葫蘆、一夜行走,清晨登上梁山林沖,想起腰懸寶刀、愛恨情仇集一身,在風雪中走向決鬥之地的胡斐……體內頓生豪邁氣概。忽然,手機響了,又是一家紙媒編輯約稿電話。我幡然清醒。原來,我儘管以“灑家”狀態,把酒臨雪,感受了一番江湖俠風,但現實無情,依然未改“酸文碼字匠”的原形……

TAG: 江湖武俠飯莊神功鄭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