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上戰場,為什麼要騎紙做的馬?還因此打敗了遼軍

傳承非遺文化,弘揚華夏文明

從這裡,開始瞭解中國非遺

說起跑馬燈,年輕人可能首先就想起五顏六色的動感燈,稍微有經驗的可能還知道是節日裡掛的那種畫的有馬的燈籠。

但有一種把馬穿在人的身上,在馬內點燈的民俗表演-跑馬燈,卻很少有人知道。

它就是湖南省武岡市的石羊走馬燈。

楊家將上戰場,為什麼要騎紙做的馬?還因此打敗了遼軍

武岡市—石羊走馬燈

傳說宋代名將穆桂英一次統兵掛帥,楊家後人楊宗保打先鋒,帶領楊五郎、楊六郎、焦贊、孟良、楊八姐、楊九妹身跨紙紮戰馬,馬內點燈,每個人持不同的武器,揚著小彩旗,以小跑的形式,來回穿梭,跟著鼓點的節奏變換陣法,大破敵軍。

楊家將上戰場,為什麼要騎紙做的馬?還因此打敗了遼軍

後楊姓後人為了紀念這次戰爭,便將這次以舞蹈變陣的形式流傳了下來,這種特有的民俗表演主要用於新年鬧春,迎接貴客等重大節日中,為節日增添了更多的熱鬧氣氛,今已經流傳了500年之久。

當時流傳下來的陣法一共有72陣,後來因為一場大火,族譜和石羊走馬燈曲譜都被燒燬,現在能完整演奏的陣法僅僅只有長蛇、八卦、梅花陣、雙紅葉等十幾種陣法。

跑馬燈的演出服裝以傳統戲曲服裝為主,不同的人物形象穿著和頭飾也不相同,比如穆桂英是帶凰冠穿紅馬褂,焦贊是青馬褂帶艮甫頭,人物表情也是採用臉譜的誇張形式來展現。

楊家將上戰場,為什麼要騎紙做的馬?還因此打敗了遼軍

演出時,隊伍排程有序,收放自如,節奏分明,以點燈走馬的舞蹈步伐,表現出了冷兵器時代的恢弘場面和與敵對峙,奮勇殺敵的悲壯愛國精神。

石羊走馬燈蘊含了楊家將的精神以及當地民俗,本應該被繼承繼續流傳,奈何當地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而走馬燈必須由年輕一代繼續傳承,所以這就導致了走馬燈的稀缺。

為了走出失傳的困境,如今石羊走馬燈已經被錄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傳承人楊啟元也在整理挖掘出十多個舞蹈動作以及三十多個變化陣法,他還將演戲的表演精髓與走馬燈融會貫通,賦予了走馬燈更多的文化內涵,受到了廣大人民的歡迎。

楊家將上戰場,為什麼要騎紙做的馬?還因此打敗了遼軍

走馬燈逐漸的重生代表著研究古代戰爭和古代社會生活的珍貴的藝術載體也將重生,不忘祖先、忠心報國的精神也將會繼續流傳,都說不忘前人,都說楊家將為國獻身,那最好的紀念,就是將他們的故事風俗儲存下來,宣揚出去。

楊家兒孫赴戰場

點燈走馬鼓聲響

後人難忘祖先勞

化成民舞傳今朝

匠先生說非遺

從這裡,開始瞭解中國非遺匠人

編輯/排版

全玉婷

主編

王東洋

顧問

長沙非遺研究院院長:粟榮亮

出品

榮智文化

楊家將上戰場,為什麼要騎紙做的馬?還因此打敗了遼軍

TAG: 走馬燈石羊陣法非遺跑馬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