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樹灣國際裸燒陶藝村 無匣缽創始人王曉峰和他的《神垕印象》

從小與瓷器結緣

槐樹灣國際裸燒陶藝村 無匣缽創始人王曉峰和他的《神垕印象》

神垕古鎮的少年郎們從小最喜歡的玩具便是手中的一把陶泥或是造型各異的殘次品瓷器,而王曉鋒也不例外,從小便對鈞瓷就情有獨鍾,幾乎有著一種瘋狂的熱愛,經常在附近玩耍的河堤邊、山坡上、老窯址尋找自己喜歡的鈞瓷碎片。十五歲那年進陶瓷工廠從學徒做起,慢慢的在師傅的帶領下制模、注漿、修坯等多種制瓷工序都熟練掌握。

槐樹灣國際裸燒陶藝村 無匣缽創始人王曉峰和他的《神垕印象》

1999年年底,光榮退伍的王曉鋒回到家鄉後,因對陶瓷非常喜愛,於是開始經營鈞陶瓷的銷售生意,先後在廣州、上海、鄭州等地輾轉17年。2017年懷揣著兒時的夢想,開始走上燒製鈞瓷的道路。

無匣缽煤燒鈞瓷

許多人都說王曉鋒是新一代無匣缽煤燒鈞瓷的創始人,那你想知道他為什麼要進行無匣缽煤燒鈞瓷嗎?原來是王曉鋒老師在偶然間得到一件宋元時期無匣缽燒製的鈞瓷老瓷片,覺得非常有研究的價值,一次在與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王建偉老師交談後,突發奇想想要創燒無匣缽煤燒鈞瓷的燒製技藝。

槐樹灣國際裸燒陶藝村 無匣缽創始人王曉峰和他的《神垕印象》

那麼到底什麼是無匣缽煤燒?簡單說就是不用匣缽直接用煤或柴的火焰直接對著坯體燒製。

槐樹灣國際裸燒陶藝村 無匣缽創始人王曉峰和他的《神垕印象》

那麼無匣缽煤燒有什麼難度又與傳統煤燒有什麼區別呢?王曉鋒老師是這樣回答的:無匣缽煤燒在進行燒製時煤灰容易飄落在坯體上造成瑕疵,而且窯爐內的火焰直接接觸坯體,火候、溫度相當難以把控,比起傳統煤燒可以說是難上加難。雖然無匣缽煤燒的成功率非常低,但是無匣缽煤燒燒製出來作品色彩非常豐富,無匣缽煤燒燒製時相同的釉色在窯爐中受不同的氣氛、溫差、天氣……會產生紅、綠、藍等多種顏色,燒製的鈞瓷作品會呈現出多樣化、多彩化,色彩絢麗,這也正是無匣缽煤燒鈞瓷最大的魅力所在。

槐樹灣國際裸燒陶藝村 無匣缽創始人王曉峰和他的《神垕印象》

正如王曉鋒老師所言:“付出不一定有收穫,但不付出一定不會有收穫”,經過長時間的摸索與堅持,現如今無匣缽煤燒鈞瓷已經達到了50%的成功率。

槐樹灣國際裸燒陶藝村 無匣缽創始人王曉峰和他的《神垕印象》

槐樹灣國際裸燒陶藝村 無匣缽創始人王曉峰和他的《神垕印象》

小編在現場聽到王曉鋒老師在闡述時就覺得非常神奇,之後跟隨王曉鋒老師的腳步移步展廳,看到展示臺上擺放著紅、綠、藍等顏色各異的鈞瓷作品時還是不敢相信它們的釉料竟然是一樣的,瞬間就被無匣缽煤燒鈞瓷的魅力所折服,真可謂是神奇妙絕也!

槐樹灣國際裸燒陶藝村 無匣缽創始人王曉峰和他的《神垕印象》

王曉鋒老師本人表示:橝王鈞藝館自2019年年底至今,在無匣缽煤燒鈞瓷實驗及創作的道路上已三年有餘,仍然會遇到許多困難,雖然這條道路很艱難,但是為了讓更好的作品呈現給大家,作為新一代的神垕鈞瓷人會一直堅持做下去。

《神垕印象》

在王曉鋒老師帶我們參觀展廳時,有一組作品非常引人注目,作品名稱:《神垕印象》。

槐樹灣國際裸燒陶藝村 無匣缽創始人王曉峰和他的《神垕印象》

王曉鋒老師表述:恰逢2019年第十一屆鈞瓷文化旅遊節在神垕古鎮舉辦,為了在節日中展現出神垕的特色而創作了《神垕印象》,創作的初心是為了作為記憶的傳承,選取神垕代表性建築和鈞瓷製作七十二道工序以實物的形態展現給大家,是為了讓年輕的一代以及來神垕的遊客朋友們能夠直觀的瞭解神垕的人文歷史風貌。現如今高科技替代手工,如作品所展示耙泥、打泥、濾泥等制瓷工藝已經被機械化所替代,年輕一代的神垕朋友都沒有見過或沒有聽說過。

槐樹灣國際裸燒陶藝村 無匣缽創始人王曉峰和他的《神垕印象》

槐樹灣國際裸燒陶藝村 無匣缽創始人王曉峰和他的《神垕印象》

槐樹灣國際裸燒陶藝村 無匣缽創始人王曉峰和他的《神垕印象》

《神垕印象》復原的天保寨、騶虞(ya)橋、窯工、老窯爐、以及拉瓷、售瓷的商販……無論是建築物,還是人物刻畫都十分逼真、惟妙惟肖,看著這些畫面彷彿瞬間穿越時空回到了明清時期的神垕街,身臨其境親身感受當時神垕古鎮老街的繁榮景象,耳畔邊好似還回蕩著悅耳動聽的民謠聲:“進入神垕山,七里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進斗金錢。”

槐樹灣國際裸燒陶藝村 無匣缽創始人王曉峰和他的《神垕印象》

槐樹灣國際裸燒陶藝村 無匣缽創始人王曉峰和他的《神垕印象》

槐樹灣國際裸燒陶藝村 無匣缽創始人王曉峰和他的《神垕印象》

TAG: 匣缽煤燒鈞瓷王曉鋒燒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