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德蛐蛐罐是寶貝瓷器,為何在1455年都不見了,終於找到理由

在中國歷史上,瓷器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比如,在宋代時期,中國瓷器就出口到西方各國,成為了中國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值得一提的是,在歷史上眾多的瓷器種類中,明朝宣德蛐蛐罐可謂算是最神秘的,相傳在1455年就全部絕跡了,但如今卻還有不少存世。這背後究竟有什麼奧秘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明朝宣德蛐蛐罐是寶貝瓷器,為何在1455年都不見了,終於找到理由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宣德蛐蛐罐,顧名思義就是宣德年間的蛐蛐罐,即在明朝皇帝朱瞻基在位時燒製,除此之外還有鼎鼎大名的宣德爐。朱瞻基就是明宣宗,明朝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十年,雖然時間不長,但日子過得舒坦,因為當時既無內憂,也無外患,再加上宣宗知人善任,勵精圖治,所以明朝國力蒸蒸日上,謂之“仁宣之治”。

明朝宣德蛐蛐罐是寶貝瓷器,為何在1455年都不見了,終於找到理由

在這樣的背景下,宣宗也得以享受生活,比如練習書法,研習繪畫,但最讓他感興趣的還是養蛐蛐,因此也被稱之為“促織皇帝”(民間稱蛐蛐為促織),所以他在歷史也留下了不少詬病。史料記載,宣宗常常和宦官鬥蛐蛐,而且他還在宮裡養了1000多隻不同種蛐蛐,都是他下令從全國各地挑選的精品蛐蛐。後來,宣宗為了飼養蛐蛐便下令官窯燒製蛐蛐罐,比如景德鎮官窯就是主要燒製宣德蛐蛐罐的地方。蛐蛐罐雖然是個小玩意,但是要燒好卻十分不容易,再加上是給皇帝燒製的,如果燒好的蛐蛐罐,將蛐蛐養死了肯定腦袋就要搬家了。

明朝宣德蛐蛐罐是寶貝瓷器,為何在1455年都不見了,終於找到理由

因此宣德蛐蛐罐被燒到了極致,不管是用料,還是釉色,甚至造型都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其中又以青花瓷宣德蛐蛐罐為佳,被譽為絕世之物。後來宣宗駕崩,景德鎮燒製蛐蛐罐的工作也就暫停了,但是事情卻並未結束。史料記載,當宣宗駕崩之後,皇太后下令將他養的蛐蛐全都放了,還禁止在宮裡鬥蛐蛐,最後又讓人將宮裡的蛐蛐罐都砸碎。由此可見,皇太后對蛐蛐一定深惡痛絕吧,不過放蛐蛐砸罐子她還不滿意。

後來皇太后又下令,讓景德鎮官窯將燒製好的蛐蛐也全都砸爛深埋,一個都不許留,而且以後也不得燒製蛐蛐罐。從史料記載來看,確實一直到明朝武宗時期,官窯都沒有燒過蛐蛐罐,因此有專家們綜合分析得出一個結論,即宣德蛐蛐罐在公元1455年就已經全部絕跡了,而考古發現零散宣德蛐蛐罐就已是寶貝了。

明朝宣德蛐蛐罐是寶貝瓷器,為何在1455年都不見了,終於找到理由

在1933年3月,景德鎮市一家建築單位在中華路修建房屋,期間工人挖地基的時候發現,地下一米多深的地方竟然有不少碎瓷片,而且後期隨著施工的進行發現的碎瓷片也越來越多。為此,建築單位的負責人就向景德鎮陶瓷考古所反映了此事。第二天,考古所的幾位專家趕赴現場,他們被滿地碎瓷片震驚了,經過仔細研究後確認,碎瓷片全都是明代青花瓷,而且一些瓷片上還有五爪龍紋,毫無疑問是宮廷御用的瓷器。

專家們經過幾天的清理,累計出土瓷片1000多件,其中絕大部分修復拼接之後發現都是蛐蛐罐,還有“大明宣德年制”的落款。在後來的研究中,專家確定這是一處埋藏碎瓷的土坑,從而也佐證了史料的記載,即皇太后下令景德鎮官窯砸碎蛐蛐罐這一史實。專家們都感到十分疑惑,難道正宗的宣德蛐蛐罐真的絕跡了?

明朝宣德蛐蛐罐是寶貝瓷器,為何在1455年都不見了,終於找到理由

如今收藏界還有不少流傳的宣德蛐蛐罐,難道它們都是贗品嗎?其實不然,考古專家們經過深入研究,發現了一些漏網之魚。根據明朝的一些文字資料可知,宣宗因為燒製了大量的蛐蛐罐,所以當他和大臣鬥蛐蛐的時候常用蛐蛐罐作為賞賜之物。比如,明朝首輔楊士奇就曾多次收到宣宗賞賜的蛐蛐罐,由此可見其宣宗賞賜其他大臣,宦官或者宮女的蛐蛐罐也一定不在少數。因此,被賞賜出去的蛐蛐罐逃過一劫,最後流傳至今,成為藏友們的追捧之物,不過具體的數量有多少還無法確定,所以遇到宣德蛐蛐罐要擦亮眼睛。

明朝宣德蛐蛐罐是寶貝瓷器,為何在1455年都不見了,終於找到理由

隨著考古工作的進行,越來越多的宣德蛐蛐罐浮出水面,對專家們研究明代瓷器燒製技藝,以及蛐蛐罐的發展歷史,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也讓我們對宣宗有了更深的認識,希望以後能出土更多的宣德蛐蛐罐。

TAG: 蛐蛐宣德燒製宣宗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