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中的上古食鐵神獸,今何在?是大熊貓嗎?

迷霧中的上古食鐵神獸,今何在?是大熊貓嗎?

朋友們,在在上古世界裡,有一種蠻荒猛獸,經常吃毒蛇,以銅鐵為主食,它就是在南山上的兇獸猛豹。《山海經·西山經》記載:“(時山)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於渭。獸多猛豹,鳥多尸鳩。”那麼,這種上古時期的食鐵神獸到底是什麼呢?如今又在哪裡呢?

一、歷史典籍記載

1、《拾遺記》中記載,上古時期的崑崙山上有一種神獸,大小如同兔子,毛色如黃金一般耀眼,吃埋在土中的一種丹石。它們在地下打洞窟,以銅鐵為食,它的五臟六腑也都隨之變成變成鋼鐵一般。《山海經·西山經》記載:“(時山)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於渭。獸多猛豹,鳥多尸鳩。”並且,猛豹的牙齒非常鋒利,找銅鐵這些硬通貨磨磨牙,以免堵住了嘴巴影響進食。

2、《爾雅·釋獸》中記載“有獸焉,其狀如熊,頭小,其身有文,黑白相間。以銅鐵和竹骨為食。”西晉學者劉逵描寫的貘獸:“毛黑白色,似熊而小,以舌舔鐵,產自建寧郡”,這豈不是就是大熊貓嗎?大熊貓吃鐵的說法,最早見於《山海經注》奇談,大熊貓喜歡舔食金屬器皿上的鹽分。

3、西晉時期郭璞則記載“貘”是“似熊,小頭,庳腳(指腿短),黑白駁,能食銅鐵及竹骨”的動物。總體還是像熊貓,只是“頭小”這條更像貘。意思是說:這個貘,是一種樣子像熊個頭比熊小一些的野獸,毛色稍淺有光澤,它會吃蛇,還會經常吃銅鐵。這不就是大熊貓嗎?

4、唐代大詩人大詩人白居易在《貘屏贊》中寫道:“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於南方山谷中”。豈不是和現在的大熊貓生活環境非常相似?

二、考古遺址中的神獸

在陝西寶雞市出土的西周青銅酒尊貘尊,“呈獸形,大圓耳,長嘴鼻,身體滾圓,四肢和尾巴短小-每個細節都像豬,但拼在一起怎麼看都不是豬,反倒有幾分像羊。”叫貘尊,這是大熊貓嗎?

另外,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藏東周青銅器,被博物館錯標成“貘尊”。但這個牛頭、無角、豬蹄、羊尾的造型,它的原型到底是哪種動物,至今不明,可能是貘,或者是大熊貓?

貘尊在夏商和西周事情是非常流行的,見於多個考古遺址發掘中,這難道中國曾經也有貘?其實在南方省市的考古發現中,還真發現過大量史前貘類化石。其骨骼、牙齒頗似現生馬來貘,但體型較大,命名為“巨貘”。那麼,馬來貘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它體長約2米,肩高約1米,巨貘則體長約3。 5米,肩高約1。 5米,是體重可超過1噸的龐然大物。巨貘從距今二百萬年前開始繁盛,消亡於四千年前左右。

三、其實我就是大熊貓啊

1、南朝時期陶弘景曾記錄一種名叫“隱鼠”的野獸:“諸山林中,有獸大如水牛,形似豬,灰赤色,下腳似象,胸前尾上皆白,有力而鈍。”然後,以後再很多文獻也描述了這類野獸,叫法各異,特徵卻基本一致:長得像老鼠又像豬,大如牛,腳似大象但腿短,皮毛灰褐色和白色,水災時常見。純憑直觀感覺,這不就是現實版的大熊貓嗎?

2、日本的食夢貘雕塑,外形記載為:大象一樣的長鼻,犀牛一樣的眼睛,獅子一樣的鬃毛和爪子,還有一條牛尾巴。這就是活脫脫的大熊貓的翻版?

3、可能是大熊貓和馬來貘都遠離中原地區,都是少見的“黑白配”,古人易將兩者混淆。等到唐代,貘獸在各種典籍記載中被混淆的變成了“縫合怪”。在白居易的《貘屏贊》的影響下,“貘”後來形象地長出了象鼻,再後來,近代有的學者看到東南亞、美洲的貘,想起白居易《貘屏贊》詩篇中所說的“象鼻犀目”,便把其中文名命名為“貘”,大熊貓的就徹底地被“貘”所替代了。

綜上所述,根據歷史典籍、考古遺址發現,結合近代研究,迷霧中的上古食鐵神獸,很有可能就是大熊貓,各位朋友,您覺得呢?

(圖片資料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大熊貓記載猛豹神獸屏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