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遇見盜賊寫了一首詩,成功躲過一劫,後選入《全唐詩》

博士遇見盜賊寫了一首詩,成功躲過一劫,後選入《全唐詩》

唐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經千年而不衰,歷萬世而彌新。

君不見李白一曲《蜀道難》,引得賀知章直呼“謫仙人”。天才少年王勃與友人分別,提筆寫道: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風流詩人杜牧流連揚州風月,為青樓女子寫下千古名句: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多情詩人李商隱名雖無題,而實則多情: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在唐代,沒有什麼是一首詩歌不能表達的。詩歌可以用來抒懷,可以用來言志,可以用來散愁,可以用來撩妹……而在李涉這裡,關鍵時候還可以用來“應付”盜賊。

《唐詩紀事》記載:大詩人亦太學博士李涉前往九江,看望自己做江州刺史的弟弟李渤。船行至浣口,忽然遇到一群打家劫舍的盜賊。數十名賊人手執刀槍,喝令他們停船。船停下後,劫匪問:“船上何人?”船伕答道:“是李涉博士。”匪首聽說後,命令部下停止搶劫,說:“如果真是李博士,我們就不劫他的財了。不過我輩早就聽說他的詩名,希望他能給我們寫一首詩。”

李涉聽罷,鋪開宣紙,便寫了一首絕句。匪首得詩大喜,不但不搶李涉的錢財,反而送了許多財物給他。由此可見唐代詩人在社會上的廣泛影響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而且可以看出唐詩在社會生活中廣泛應用——甚至可以用來酬應“綠林豪客”。

博士遇見盜賊寫了一首詩,成功躲過一劫,後選入《全唐詩》

但這首詩能載入《全唐詩》,流傳至今,不僅在於故事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李涉這首詩詼諧幽默的語言中表達出的嚴肅的社會現實。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首詩。

《井欄砂宿遇夜客》

唐·李涉

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於今半是君。

李涉是唐代詩人,自號清溪子,曾任國子博士,故世稱“李博士”。李涉最出名的詩應該是《題鶴林寺僧舍》: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前面說了這首詩雖然是“酬應”匪盜而作的詩歌,但卻能入選《全唐詩》,主要在於詩歌內容背後的現實意義。

博士遇見盜賊寫了一首詩,成功躲過一劫,後選入《全唐詩》

一般月黑風高夜,正是殺人放火時。但是此處詩人卻不經意地點染出在瀟瀟暮雨籠罩下一片靜謐的江村。環境氣氛極富詩意,人物面貌也不猙獰可怖,這從後面稱對方為“綠林豪客”也可看出。看來詩人是帶著安然的詩意感受來吟詠這場饒有興味的奇遇的。“夜知聞”,既流露出對自己詩名聞於綠林的自喜,也蘊含著對愛好風雅、尊重詩人的“綠林豪客”的欣賞。

匪盜也是有好人有壞人的,很顯然李涉遇到的是好的匪盜,是不殺人的。但是匪盜也有壞的,杜甫曾寫過:前年渝州殺刺史,今年開州殺刺史。 群盜相隨劇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杜甫遇到的匪盜比虎狼更可怕。因為杜甫處在安史之亂中,民不聊生,禍亂四起。匪盜不一定是殺人的,不一定是可怕的,有的人表面人畜無害,但是比這些匪盜可怕多了。唐朝後期,宦官專權,甚至可以決定皇帝的生死,其中憲宗、敬宗都是被宦官殺死了。

後兩句,詩人發出對這一件“趣事”的思考和感慨: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於今半是君。詩人早年與弟李渤隱居廬山白鹿洞,後來也曾失意歸隱。這裡的意思是說,我本打算將來隱居避世,逃名於天地間,看來也不必了,因為連你們這些綠林豪客都知道我的姓名,更何況“世上如今半是君”呢?這裡的君是借用匪盜其名指那些像匪盜一樣可怕甚至比匪盜更可怕的人。

博士遇見盜賊寫了一首詩,成功躲過一劫,後選入《全唐詩》

詩人當時也許只是戲謔地記錄這一趣事,或許並無諷刺意味,然而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卻不得不讓人產生這樣的聯想。這就是詩歌的魅力,詩人未必必然有也未必必然沒有這樣的情感,但怎麼解讀,全在讀者自己。

這首詩歌讓我們看到唐詩在當時社會的廣泛應用,不僅可以撩妹,還可以用來“應酬”綠林豪客。

不禁讓人由衷感嘆一句:厲害了!我們的唐詩!

TAG: 匪盜李涉詩人綠林豪客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