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奧斯丁筆下,為何女人愛做針線活

今天,是作家簡·奧斯丁誕辰紀念日。簡·奧斯丁是迄今為止最暢銷的英語小說家之一,讀者們對她的小說熱情不曾減退。她的作品被譽為“三英寸大小的象牙雕刻”。這無疑在稱讚其精緻但似乎也含有“格局不大”的遺憾意味。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深苔老師的文章《簡·奧斯丁筆下,為何女人愛做針線活》,重返18-19世紀之交的英國曆史。

深苔 文

簡·奧斯丁筆下,為何女人愛做針線活

簡·奧斯丁生活時期的英國,跨越喬治與攝政兩朝(18世紀到19世紀早期),當時已有印花布,上好的瓷器,工業時代催生的新產品一一出現。到訪鄉下莊園的商販們隨身攜帶印刷好的目錄其中的羅列桌子、茶具、布樣、牆紙可以令人眼花繚亂。新式花樣布料到貨,都及時得到報上廣告鼓吹。趕時髦是小姐先生們的大事,不能掉以輕心。而此時因為中產階級增長迅速,人們對建築、服裝、室內裝飾及工藝的熱情十分高漲。《諾桑覺寺》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男主人公蒂爾尼竟也對衣服面料之類的女性話題很有心得,不但連妹妹的裙子都能幫著買,還能一眼看出女主角穿的裙子不禁洗,並給出如何料盡其用的建議。

簡·奧斯丁筆下,為何女人愛做針線活

奧斯丁時代女子們的棉麻布繡花長裙

《諾桑覺寺》等書中經常提到平紋細布,而那會兒家裡太多東西都得用麻料桌布、毛巾、床單枕套、嬰兒衣服。《曼斯菲爾德莊園》裡,普萊士夫人生孩子,從莊園收到的禮就是一套用麻布做的嬰兒床單、帽子、睡衣。當然,床上用品使的亞麻布是不如紳士襯衫、領巾用的細麻精細的。提到領巾了,攝政時期的男士們沒條件天天洗澡,多多準備上好麻質雪白細膩的領巾就成了儀容修美的要素。

簡·奧斯丁筆下,為何女人愛做針線活

達西先生的領巾

中上層社會之外的時局動盪,勞工暴亂,奧斯丁們即使有耳聞,也沒機會介入,她們的私生活內容除了最令人興奮的參加舞會(天哪,她們的舞會可真是多),基本被限制在散步、吃茶、做針線、管理一大家子之類的瑣細上。攝政時期路況比前代好多了,人們也愛出行。下層階級的女子可以孤身搭乘公共馬車,上流社會的女士則不可單獨成行。路遠難行,出訪一次待上十天半月是可以理解的。有的女眷就乾脆在親戚家裡幫著打理家務或照看小孩子。其餘時間,走親訪友基本安排在白天。到好友家串門子,一起做針線、討論手藝是很好的消磨。多數女子花大量時間做針線,愚鈍如《諾桑覺寺》裡的女主角凱瑟琳,讀書不行畫畫不行唸詩不行,針線活還是拿得起的。但女客來訪,大家只可一起繡繡花,簡單的縫縫補補卻要在背地裡做,公開人前被視為失禮。

這個時期,節儉是美德。女僕們用平紋細布的軟帽,家境中上的女眷雖有漂亮布料可以選擇,在可能的情況下,還是能省則省改改衣服、給帽子換條綴邊什麼的,都很正常。《曼斯菲爾德莊園》女主角芳妮起早貪黑地給兄弟縫亞麻襯衫;而現實生活中,自矜手藝甚好的奧斯丁也給兩個兄弟做了很多襯衫的。同時,好鄉紳的標準是待僱工們好;為窮人家小孩做衣服、幫僕人補衣則既是富家太太小姐以針線做慈善,也是女眷們受人尊敬的品質體現。《勸導》中,一度屬於中產階層、爾後家道中落的寡婦史密斯夫人學習編織來幫助她住區裡比她還要窮的人家她學會了織針插,這也說明做公益的確是極被看重的女性品質。

“口金包”

奧斯丁小說用最現實的態度對待金錢,反映的也是現實。人品和善固然重要,可沒有錢萬萬不行。所以,攝政時代,錢袋是家人互送小禮物的上佳選擇。當時男人和女人都用小錢袋(今天手工愛好者叫“口金包”是也),這種小錢包用編結的或織的,非常流行。《傲慢與偏見》的達西與朋友在發表何等女子堪稱才女的見解時,就指出多少女子懂得編結錢袋、點綴屏風就稱之有才藝,其實毫不稀奇,他心中的真才女總應音樂繪畫文學等等諸項皆精,還要有見識、有情趣、好學而儀態優雅。有意思的當然是:十分有才的才女經常差點成老姑娘。想想《勸導》中能用詩開解失戀男子的解語花安妮吧,27歲才因再度遇上心上人重煥青春;倒是《諾桑覺寺》中很傻很天真的凱瑟琳18歲上就合適地把自己嫁掉了。

簡·奧斯丁筆下,為何女人愛做針線活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TAG: 奧斯丁領巾諾桑覺莊園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