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廷御膳為何不吃狗肉牛肉?閻崇年這本書從森林文化角度揭秘

時隔八年,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將對明清宮廷的最新研究成果呈現在新修訂的《大故宮》(紀念版)裡。

清宮廷御膳為何不吃狗肉牛肉?閻崇年這本書從森林文化角度揭秘

3月29日下午,閻崇年在故宮博物院紫禁書院舉行了新書釋出會。他接受了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的採訪,稱2012年在央視百家講壇期間出版的《大故宮》過於倉促,而這本新書則糅合了他探究的新的史料及觀點,他用五種文化中的森林文化來闡釋清宮廷為何不吃狗肉牛肉;並從對故宮建築的品評和對人物的褒貶中總結出故宮所蘊含的傳統哲學意義。

突出新:採用156幅新圖片附有兩個拉開插頁

據閻崇年介紹,2012年,他在央視“百家講壇”欄目講大故宮時,根據所蒐集到的故宮資料、實地考察及他的演講文稿整合在一起同步出版了《大故宮》,由於時間過於倉促,圖書沒有那麼精美。此次紀念版則採取全綵精裝上下冊的裝幀形式,封面以春秋兩季景物寄寓了故宮所走過的600年春秋歷史。

“在內容方面,我根據讀者所反饋的意見建議,認真進行了修訂增補,更正了首版當中的個別文字錯漏,同時重新整理配圖,使用的一百五十多幅故宮博物院藏品及攝影圖片都經過反覆遴選。”閻崇年說道,書中另附贈兩幅表現清宮慶壽活動的繪畫高畫質摺頁,細緻地描繪了在宮殿與園林中的歡慶場面。

值得一提的是,此紀念版格局寬闊、視角宏大。從時間上,縱貫了故宮從永樂年間肇建到新時期成為民眾共享的世界遺產整個過程;從空間上,覆蓋了故宮中觀眾密集的中軸線、東西六宮遊覽區、神秘的非開放區,以及與故宮直接相關的皇家園林、寺廟壇社、行宮苑囿等地點。同時,也把600年來故宮的建築文物、明清兩代歷史人物所經歷的情感故事、影響中國歷史程序的大事件巧妙地穿插於時空的描述中。

清宮廷御膳為何不吃狗肉牛肉?閻崇年這本書從森林文化角度揭秘

清宮廷御膳為何不吃狗肉牛肉?閻崇年這本書從森林文化角度揭秘

清宮廷御膳為何不吃狗肉牛肉?閻崇年這本書從森林文化角度揭秘

解疑惑:耕牛奇缺不準宰殺不吃狗肉跟森林狩獵文化有關

在接受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採訪時,閻崇年還詳細列舉了紀念版中糅合了他最新探究的史料及觀點 。比如,滿清宮廷御膳有不吃牛肉及狗肉這兩大禁忌。“為什麼不吃牛肉呢?因為清還在關外時,特別重視農耕。那時耕牛奇缺,在關內的明朝又禁賣。所以清初規定,除重大祭祀外,不準宰殺耕牛。入關後,就是薩滿祭祀的耕牛也不宰殺,而是賣掉,就這樣形成不吃牛肉的習俗。”

那為什麼不吃狗肉呢?閻崇年稱,相傳清太祖努爾哈赤在危難之時,被犬救了性命。所以滿洲習俗,不吃狗肉,不穿狗皮。“另外,我覺得也跟滿清祖先在東北森林的狩獵文化有關,那時獵狗是他們圍堵狩獵時最好的工具夥伴,另外狗還承擔著拉雪橇的運輸任務。”

在閻崇年看來,滿清除了東北森林文化,還將中原農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西部高原文化、及蒙、漢等多民族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哲學上的“合”,這也體現在清朝的八旗制度上。

清宮廷御膳為何不吃狗肉牛肉?閻崇年這本書從森林文化角度揭秘

談理念:故宮彰顯出了中國傳統哲學“中正和安”的理念

另外在此次紀念版中,閻崇年還從對故宮建築的品評和對人物的褒貶中總結出故宮所蘊含的傳統哲學意義,這使《大故宮》(紀念版)作品的內容得到了昇華。他認為,故宮彰顯出了中國傳統哲學“中正和安”的理念。中軸對稱是“中”,正陽門、“正大光明”匾額是“正”,三大殿的命名是“和”,皇城六門是“安”。

“儒家文化裡大中至正的哲學思想,《禮記·中庸》裡‘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禮記·大學》引述湯之《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些哲學理念都在大故宮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閻崇年表示,因此故宮所蘊含的理念既是“中正和安”的中國傳統哲學精華,又包含著發奮創新的精神。

《大故宮》(紀念版)融明清歷史、建築、文物、繪畫、人物故事於一體,生動簡明、深入淺出地將一幅恢弘的歷史畫卷濃縮在一千多頁書本之中,是一部站在文化史角度詳盡闡述紫禁城內涵和歷史的故宮學通俗讀本。閻崇年希望透過此書能引導更多的讀者與故宮結緣,共同守護好前人為我們留下的這份寶貴遺產。

目前,《大故宮》(紀念版)已在故宮院內各書店、故宮博物院出版旗艦店及線下各新華書店有售。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傑

編輯/賀夢禹

TAG: 故宮閻崇年紀念版不吃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