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之美:趙振川的中國畫藝術

作者:邵大葴 來源:人民網

中和之美:趙振川的中國畫藝術

和趙振川先生接觸過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他為人樸實厚道,謙遜隨和,但又不失原則;他長期擔任陝西美術家協會負責人的職務,不熱衷於搞表面上轟轟烈烈的大活動,而樂於忠實地為藝術家和社會大眾辦實實在在的事;作為藝術家,他像農夫一樣,勤勤懇懇地耕耘,但他鑽研“耕作”原理,講究收穫。在他身上,我們看到剛柔相濟的品質;他的藝術創作,具有兼收幷蓄、廣採博取又敢於自立面貌的特色。

中和之美:趙振川的中國畫藝術

1971年,趙望雲、楊素芳夫婦與兒子趙振川(後右)、趙季平(後左)

趙振川自幼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藝術薰陶,其父趙望雲是長安畫派的創始人之一,他除隨父學習中國畫外,並受業於石魯、何海霞等大家,深得他們的言傳身教。加之從小和父親的學生黃胄、方濟眾、徐庶之等人一起生活,自然也受到師兄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他藝術成長過程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確實給他未來藝術道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和之美:趙振川的中國畫藝術

1982年,黃胄(左)與方濟眾(中)、趙振川(右)在一起

不過一般說來,名人的子女雖條件優越,往往因有父輩大樹遮蔽,很難脫穎而出。他們要想有所作為,不僅要有志向、要勤奮、要有機遇,還要看自身的藝術資質。古今中外,也不乏名人子弟做出一番事業、在歷史上留下業績的例子,如王羲之、獻之父子,米芾、米友仁父子,大仲馬小仲馬,梁啟超、梁思成父子……趙振川憑藉自己的艱苦努力和自己的天分,積蓄了在藝術上拼博的韌性和膽識,他和他父親對“長安畫派”相繼做出的突出貢獻,已成為當代中國藝術史上的一段佳話。

中和之美:趙振川的中國畫藝術

趙振川之所以能在繪畫上達到如此成就,主要是他堅持不懈長期奮鬥的結果。青年時期,他在陝西、甘肅兩省交界處隴東山區插隊8年的生活經歷,為他了解社會、瞭解大眾、瞭解大自然提供了難得的機會。進入畫界之後,他始終按長安畫派“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主張嚴格要求自己,足跡遍及關隴、秦巴、陝北等地。不同於一些人一次性的“採風”方式,趙振川經常到秦嶺、渭北、隴山等地,從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

中和之美:趙振川的中國畫藝術

其成果反映在1994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個人畫展上,其腳踏實地的作風和格調不凡的畫作,引起社會關注,也給美術界輸入一股清新的空氣。他並不以此為滿足,而更加自信與從容地埋頭苦幹,緊緊抓住傳統與自然這兩個環節不放。他鑽研畫史、畫論,領悟藝術規律,他撰寫了不少關於中國畫創作理論的文章,探討筆墨精神與技巧以及中國畫品評標準等問題。他堅守長安畫派的理念,但在藝術語言上他卻不拘於承繼一家一派,善於廣泛吸收。例如,他在與南方大畫家劉海粟、陸儼少等人的接觸中,就得到不少包括筆墨語言在內的藝術啟發。

中和之美:趙振川的中國畫藝術

在趙振川深入鑽研中國畫創作的過程中,他遇到的兩個相互關聯的突出問題:如何處理筆墨與丘壑、境界的關係,如何解決寫生與創作的矛盾。對前者,他反對唯筆墨論,他既重視筆墨又重視丘壑,更進一步追求境界。他從不追隨前人的筆墨符號而注重表現筆墨精神。我們看趙振川的畫,發現他的每一幅畫都得益於客觀自然的啟發,程式化的筆墨在他手下因表現物件和主觀感受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面貌和風采,達到一定的境界。如果說,他的早期作品還留有父親趙望雲的痕跡,那麼透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繪畫語言逐漸變得凝重渾厚、宏闊大氣,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

中和之美:趙振川的中國畫藝術

山水畫家必須尊重自然,必須注意對客觀山水的觀察與體驗,而觀察與體驗的有效途徑便是寫生。不過,中國畫寫生是個廣泛的概念,可以是對景寫生,可以是印象寫生,可是是默記、爾後憑回憶的寫生……一幅好的寫生可以是一幅好的創作,也可以是創作的準備。

趙振川有自己的寫生觀與創作觀,他說過一句發人深思的話:“寫生不僅需要尊重客觀,還要會編,我的畫就是在生活的基礎上編出來的。”編,就是藝術家不依賴於自然山水的模仿,而是以它為範本發揮想象力的重新創造。對景的直接寫生對一般藝術家來說,不會是大問題,但要以寫生為基礎去編成一幅好的繪畫,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要有生活閱歷、藝術修養,要深入掌握中國畫的寫意特性。趙振川之所以敢於編和善於編,一有生活,二有修養。他心中裝有廣闊的大自然山水的資源和古今繪畫的經典,他又善於用自己的智性與悟性去消化和融會它們。有前者,他的畫始終有一股動人的勃勃生機;有後者,他的畫溫文爾雅而耐人尋味。

中和之美:趙振川的中國畫藝術

趙振川的畫何以有如此不凡的品格?

不妨看一看他對自己作品的評說:“我的畫有猛氣,但底子是醇厚、溫和,是中國的中庸。中國文化的精髓就是中和之美,沒有這點難成正果和大氣象,因此要在這上下功夫……”趙振川把中和之美立為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並作為自己奮鬥和追求的目標。而這一點,有助於我們走進趙振川的繪畫世界。

“中和”這一中國古老的哲學範疇,源自孔子的中庸之道。中和,是講事物的對立統一,不取一,而取二,使它們辯證、和諧地相處。從中和的觀點看世間萬物的生長、發展與變化,皆離不開這個規律,繪畫也不例外。繪畫創作涉及的各種問題,莫不需要用中和的理論去解決:大至主體與客體、傳統與生活、寫生與創作、語言的穩定性與探索性、法則與變革……小至繪畫實踐中遇到的課題:虛與實、輕與重、繁與簡、疏與密、方與圓、濃與淡,墨與色,等等。繪畫是門手藝,這門手藝中無處不充滿著辯證的哲學原理,從這個意義上說,繪畫是充滿哲學意味的詩性藝術,中國畫尤其是如此。

中和之美:趙振川的中國畫藝術

中和含有折中的意思,但不是折衷主義,因氣質、素養和隨機應變能力的不同,藝術家在處理與創作有關的各種矛盾中,必然自覺不自覺地使一方佔有優勢,顯示出其主導的一面併兼有另外的品格,而產生風格面貌的千變萬化。

由於趙振川深諳藝術的中和之道,他在處理這些關係時能得心應手、駕馭自如。趙振川作品的“猛”,來自西北大自然的渾茫,來自他胸中的大氣,來自他筆墨語言的自由隨意,看似漫不經心的點擦皴染。趙振川作品的“溫情”,來自他對西北山水中詩意的發掘,來自他性格的厚道與純樸,來自他筆墨語言的抒情與寫意。

中和之美:趙振川的中國畫藝術

在技巧上,他善於處理黑白、疏密關係,善於在畫面上有機地穿插線與塊面……他的筆墨潑辣圓融,凌而不亂,破筆破鋒,氣勢恢弘。無論從審美情趣、精神蘊藉,還是從筆墨方法、圖式結構來看,都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

西北的山水成為趙振川寄託審美理想、抒發性情的載體。在他的畫中,總體的格調、意趣,都是由心中的感動而生髮。他重視精神境界的總體把握,同時從不同的著眼點和用多種手段闡釋個人的情感,弘揚傳統的精神,表現時代的律動。他的畫有氣象、有品味,耐看和經得起推敲,不僅在當今陝西國畫界獨樹一幟,在全國山水畫領域也因面貌新穎和有獨創性,而受到人們的讚揚。

相信以中和美為藝術理想的趙振川,還會在今後的藝術道路上邁開更雄健的步伐!

中和之美:趙振川的中國畫藝術

TAG: 趙振川寫生筆墨藝術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