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裡的皮影唱腔出自咱濟南,這個皮影世家傳承卻遇到難題

《八佰》終於上映了,李凱很是激動。這個秘密在他心裡藏了兩年,如今電影上映,他終於能自豪地告訴身邊所有人:“電影裡山東兵表演的皮影片段唱腔,是咱譜寫的。”

63歲的李凱是地道的濟南人,父親李興堂是山東省公佈的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濟南皮影戲唯一傳承人。兩年前,《八佰》劇組找到李凱,希望他能為影片中皮影片段譜寫一段腔調。如今影片上映,李凱滿心期待“咱們濟南皮影露臉了!”

雖然“露臉”了,但是今後的皮影之路怎麼走?走去哪?由誰走?李凱卻說不上來。

《八佰》裡的皮影唱腔出自咱濟南,這個皮影世家傳承卻遇到難題

李凱和哥哥李衛(右)在家中表演皮影戲

出彩:濟南皮影描述戰前絕唱

山東兵(李晨飾演)撥著地球儀問:“小孩兒,我們在哪兒?”端午(歐豪飾演)不回答。熟悉之後,端午拿了一張地圖告訴他:“這就是上海,如果我死了就沒有人告訴你我們在哪兒了。”端午犧牲了,犧牲前給山東兵修好了皮影。山東兵知道自己在哪兒了,他畫了一張中國地圖,透著這張地圖唱了一曲皮影調……

“半世飄零半戎生,風打燈籠照殘燈……”在電影《八佰》中,一曲悲涼的皮影引得即將發起最後衝擊計程車兵們百轉千折,也讓觀眾看得唏噓不已。影片中,那段激昂又悲涼的皮影曲調,出自李凱之手。

時間倒退至2018年8月,李凱接到在北京的兒子打來的電話,兒子說電影《八佰》劇組聽說自己家是皮影世家,想讓李凱給電影中的皮影片段譜一段唱腔。雖然自小跟著父親接觸皮影,但是獨自給唱詞譜寫唱腔,李凱坦言自己從未做過,心裡沒底。但是當他得知電影裡表演皮影的是個山東兵,並且在真實戰役中有很多山東兵參戰時,李凱很爽快地應下了。

《八佰》裡的皮影唱腔出自咱濟南,這個皮影世家傳承卻遇到難題

李衛在雕刻皮影

在收到劇組寄來的唱詞後,李凱便開始琢磨起來。李凱說,濟南皮影所演劇目多為神話和當地流傳的歷史傳說,唱腔主要是柳琴調,唱詞也多以詼諧幽默流暢為主,但是這些特色,跟影視劇都不太相符,這讓李凱很是為難。李凱回憶,拿到唱詞後,自己盯著看了好幾天都毫無思緒,按照電影情節,需要展現的片段沒有伴奏,只是清唱。

正當李凱一籌莫展之際,兒子給他提供了思路,是否能學習借鑑京劇《野豬林》的唱腔和意境?李凱豁然開朗,他想起父親李興堂在1975年演過一部名叫《向陽渡》的皮影戲,戲中,父親李興堂運用了自己開創的新的唱腔模式——板式唱腔。有了思路,李凱根據濟南皮影的特點,借鑑《野豬林》的意境,糅合進父親創作的板式唱腔,又結合影片的故事情節,《八佰》想要的唱腔,李凱一氣呵成。李凱說,整個片段雖是清唱,但是唱腔前段悲涼,結尾處激昂,很是符合影片中大戰前夕的悲壯氛圍。

唱腔完成後,李凱很是激動,沒有專業的錄音裝置,李凱就邊唱邊用手機錄下,發給了在北京的兒子,又由兒子發給了《八佰》劇組。李凱回憶,在自己都快把這個事情忘卻後,突然接到了劇組通知,他們在經過多方對比挑選後,最終選定了他的唱腔,並邀請他去北京,親自教授山東兵的扮演者李晨。

2019年2月,李凱進到《八佰》劇組,見到了李晨,併成了他的皮影老師。隨後,他錄下了影片宣傳片中所展示的那段唱腔。“當時很多人聽了都很動容,李晨和導演管虎都主動找我合影了。”時至今日,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李凱仍難掩激動。

《八佰》裡的皮影唱腔出自咱濟南,這個皮影世家傳承卻遇到難題

李衛在舞動皮影

世家:父子三人守護皮影戲

李凱說,自己和哥哥李衛,打記事起,就是玩著皮影長大的,這得歸於他們的父親——李興堂。

2007年,山東省公佈的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名單中,75歲的李興堂被認定為濟南皮影戲的唯一傳承人,李凱說,在名單公佈當天,正好是父親去世下葬的日子。時至今日,李凱都心存遺憾,遺憾於父親沒有等到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名單公佈。

李凱說,父親的一生,都在跟皮影打交道,“即便是後來身體不行了,他也在編劇本、刻皮影。”在李凱的記憶裡,父親李興堂嗓子好、手巧、腦子靈活,最重要的是,“他對皮影到了痴迷的程度。”在結婚前,他會跟著父親一起演出打下手,但是婚後,因為要忙於工作和家庭,他和哥哥都從事了跟皮影完全不相干的工作。

李興堂在世時,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他60歲的時候,就開始考慮皮影藝術的傳承問題了。如何把濟南皮影這門技藝一代一代傳下去,成了他最大的心願。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李興堂開始儲存和記錄,他希望能把自己所知的,關於濟南皮影的相關資料都留下。為此,他把全套的《紅樓夢》《西遊記》等名著,都編寫成了皮影戲。

李凱坦言,雖然他跟哥哥李衛都會唱、刻、編、演皮影戲,但是“父親的境界,是我們都不能企及的。”他的哥哥李衛也很著急。這些年來,李衛一直致力於將父親李興堂沒有刻完的皮影補充完整,並創作全新劇本,卻困於沒有材料、沒有舞臺。

《八佰》裡的皮影唱腔出自咱濟南,這個皮影世家傳承卻遇到難題

李衛和他的皮影人

據李衛介紹,雕刻皮影需要用專門的牛皮,而現在市場上幾乎沒有售賣,只有在上海才能買到。有段時間他急了,從網上花了一千多塊錢買了一張,拿到手後卻發現皮薄如紙,根本沒法用,李衛只好用那些皮子,給外孫做了些玩物。

李衛是個執拗的人,對於現在興起的用透明塑膠板代替牛皮來製作皮影,用電腦雕刻皮影等這些做法,他瞧不上:“傳統的材料手藝都沒了,能叫皮影?”

除了缺少雕刻皮影的原料,李衛和李凱兄弟倆坦言,他們也沒有可以演出的舞臺。李衛說,他們今年就在小學給孩子們演出過兩場,弟弟李凱敲鑼打鼓伴奏,自己舞動皮影唱。除此之外,再無演出。

傳承:皮影世家遭遇傳承難題

李衛堅持刻皮影已經有18年了,18年間,他用手裡那把自制的刻刀,製作皮影人上千個,這其中,最大的有近一米高,耗時近一個月,刻畫上萬刀。最小的雖不足巴掌大,但仍可見其眉眼、栩栩如生。“不只是為了完成我父親的遺願,更是不忍心這門手藝在我和弟弟手裡失傳。”李衛喃喃道。

2017年6月,禁不住朋友盛情相邀的李衛和李凱,帶著已經58年沒有使用過的六寸單色小影人,開始了他們近十年的第一次正式演出,“那是我第一次跟弟弟李凱合作,他負責給我敲鼓伴奏。濟南皮影的特點是“二人一臺戲”,即一人演唱操縱影人,一人伴奏打擊樂器(一梆、一鼓、一鈸),表演時不管劇中人物多少,全有一人說唱、操縱。”

《八佰》裡的皮影唱腔出自咱濟南,這個皮影世家傳承卻遇到難題

李凱和李衛(右)在家中表演皮影戲

李衛回憶,那次演出結束後,他們收穫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和喝彩聲,甚至有年過花甲的老人特地跑到後臺,激動地告訴他倆:“已經有40年沒看過這種皮影了。”老人口中的“這種皮影”指的是李衛此次演出所使用的六寸單色小影人。

而自1959年,為了增強觀看效果,李衛的父親李興堂大膽把原來只有六寸的單色影人改大變成9寸,隨後又變成15寸,並用水墨著色,變成了彩色皮影,6寸單色小影人便再也沒有面世過,直到這次李氏兄弟的演出,才讓它們得以重見天日。

李衛的家裡,更是皮影的天堂。兩間臥室的床墊底下,都鋪滿了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影人,其中有個孔子頭像的影人,李衛最是喜愛。“你看這頭髮,全部都是鏤空,都是我一刀一刀刻出來的,如果不小心刻斷一根,就得從頭再來,這種手法,全國都沒有。”接著他又拿起一個還沒上色的近一米高的影人說:“我不上色就是為了方便看刀工,之前有人說咱們山東的影人制作粗糙,我就做了讓他們看看,咱們也能做出精緻的影人來。”

《八佰》裡的皮影唱腔出自咱濟南,這個皮影世家傳承卻遇到難題

李衛和他的皮影人

除了床上鋪滿的影人,李衛說,自己還有些“老東西”。在家裡陽臺的櫃子裡,一本被金黃色絨布包裹著的半米長的書卷,裡面貼滿了各色影人,據李衛介紹,這部書卷裡,最早的一個影人是明朝初期,距今已有幾百年歷史。隨後,李衛又從櫃子裡拿出大大小小的盒子數十個,每個盒子裡面都裝滿了影人,李衛指著其中一個盒子說,那裡面裝的是三國演義裡的全套人物:“我父親還沒雕刻完就去世了,我刻了六年才全部完成。”

時下,李凱和李衛除了偶有的演出,李衛在家專心創作皮影戲劇本,李凱在北京照看小孫子,但是對於皮影的傳承,他們都說不會放棄。“老皮影已經很少見了,如果有座皮影博物館就好了。”李衛躊躇半天,說出了自己的心願。

李凱也有自己的想法,這次給電影《八佰》創作唱腔,讓李凱看到了新的希望。“他們能選上咱們濟南皮影,這是認可和肯定,說明咱濟南皮影有可取之處。”他說自己的兒子是唱戲曲出身,現在在中國戲曲學院當老師,兒媳也是從事戲曲方面的工作,雖然他們平時忙於工作,不能一心一意從事皮影研究和演出,但是自己想將畢生所學,都傳授給兒子,“還是希望了了父親的遺願,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TAG: 皮影李凱李衛唱腔李興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