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繫辭傳 第十四章,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原文】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趨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易經:繫辭傳 第十四章,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白話文】

八卦成為系列,象就在其中了。八卦重疊組合,六爻就在其中了。剛爻與柔爻相互推移,變化就在其中了。附上卦爻的命辭,運動就在其中了。

吉凶悔各產生在運動中。剛爻與柔爻是建立《易經》卦體系的根本。變通是順應時勢選擇趨向,吉與兇是以常道為勝。天地之道是正道的大觀。日月之道是以常道放光明。天下的運動是按常道歸於一致。

乾向上而高地向人顯示容易,坤向下而低地向人顯示簡單。爻是仿效這些的,象是模擬這些影像的。爻象在卦裡動盪,吉凶表現於外,功業的成敗表現在變上,聖人的情致表現於辭。

天地最大的道德是生,聖人最大的寶物是位。用什麼守位是仁,用什麼聚人是財,用什麼經理財物、修正言辭、禁止百姓為非作歹就是義。

易經:繫辭傳 第十四章,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註解】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易經》把天下萬物分為八大類,八經卦中的每一卦分別代表其中的一類。具體怎樣分法,可參見《說卦》。八卦的體系建立起來,萬物之象就都包含在這個系列裡了。《易經》中的象,並不僅僅是八卦之象,但要看萬物的實象、類象,主要還是八卦之象。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以八卦為基礎,把它重疊起來組合成別卦,爻就在其中了。《易經》中的三爻卦稱為經卦,共有八個;六爻卦稱為別卦,別卦共有六十四個。要看各爻在卦中的位序,以及乘承比應、上下往來等爻象,主要是在六爻卦中去看。

易經:繫辭傳 第十四章,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從氣的屬性上去分為陰陽,從天地的屬性上去分為剛柔。“相推”即前文講的“相蕩”。剛爻與柔爻在六十四卦裡是互相推移的,如同自然界晝夜之間的陰陽推移、寒暑的陰陽推移,推移的常態就是十二訊息卦,推移的變態就成為六十四卦。“變”即所謂的“化而裁之”。就是陰陽運化出不同階段。六十四卦每卦代表一個不同的時段。所以這裡的“變”,實質是指卦變。這句意為,剛爻與柔爻相互推移,卦變也就出現在其中了。

悔吝者,生乎動者也”是說,所以會出現吉凶悔各這種不同的結果,都是由運動造成的。對人來說,都是因為個人的不同言行造成的。把握住你個人的言行,這是趨吉避凶的根本方法。並不是自己犯了錯誤,請高人讓除一番就能化解的。化解的根本方法是自己在言行上加以補救。請高人讓除只能說明你在行動上有了愧悔而產生了補救的願望,並能在讓除的儀式中得到一次心靈的淨化,僅此而已。要想徹底補救,就去行正道。

易經:繫辭傳 第十四章,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剛柔者,立本者也”是說,《易經》卦體系的根本是建立在剛爻柔爻的基礎上。一陰一陽運化,這是天下的常道,掌握住它就得到了天下的正道。

“變通者,趨時者也”中,“變”是萬事運化的一個個階段,“通”是把這一個個階段連續下去,不要死抱住某一個階段不放。怎樣去連續它?要隨著時勢的發展去連續,既不要超越,也不要不及,要與時俱進。所以說,變通是順應時勢選擇出你的趨向。這是變通的正道。

“吉凶者,貞勝者也”中,“貞”是正固的意思,就是守住正道不動搖。前人把它講成“常”或“一”,是因為正道才是常道,也就是在萬變中起根本作用的道,可以常守不變。“一”指的就是這個常道。從字面上講,是說吉與兇,表現的是剛與柔相勝的常道。剛柔相推,陰陽訊息是正道、常道。陽長陰消,剛勝柔;陰長陽消,柔勝剛,迭互相勝,這是天地的常道。吉與兇都表現的是這個常道,剛勝柔則吉,柔勝剛則兇。然而這不可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也就是說人生在世,有吉有兇很正常,是剛柔相勝造成的。事物都是在對待中存在的,它是一種辯證關係。

易經:繫辭傳 第十四章,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有吉就會有兇,有得就會有失,“吉”是任何人也常守不住的。那麼人該怎麼辦?就是“無咎”。按天地運化之道去做,不犯錯誤,改正錯誤,這才是人要守的常道,不要把心思總是放在“吉”與“兇”的權衡上,經常要考慮的是你的言行要“無咎”。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中,“觀”是被人觀看。這句是說,天地之道是守住自己執行的正道不動搖,可以作為人們學道的楷模,永久讓人們去觀察。

“日月之道,貞明者也”是說,日月之道是守住自己的正道不動搖,所以才能永久大放光明。不論天上有多少烏雲,不論是春夏秋冬,日月照常執行,它守住自己的執行軌道不變。

“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中,“一”就是常道。這句是說,天下無論有多麼紛繁複雜的運動及其形成的千變萬化,但要說可以守住不動搖的正道,就是歸於一的常道。也就是說的“天下同歸而殊途”。老子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天地王侯尚且如此,學《易經》的人怎能不去從根本上學習這個常道呢?

易經:繫辭傳 第十四章,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天地之大德日生”是說,天地最大的恩德是廣生萬物。“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種恩德不是有意而為,是天地運化自然造成的。所謂恩德是從萬物,尤其是從人的角度感受到的。

“聖人之大寶曰位”是說,聖人與天地不同,聖人有心,是有意施布恩德,體天地行德,老子說聖人也“不仁以天下為芻狗”,這就不是《繫辭傳》的思想了。但聖人沒有天地那樣的功能,要體天地行德,就必須要憑藉一定的客觀條件,這個客觀條件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權勢地位,沒有權勢地位,體天地行德就成了一句空話。所以說聖人最大的寶物是權勢地位。這個位,就是前文說的“富貴”。

易經:繫辭傳 第十四章,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何以守位曰仁”是說,怎樣守住自己的權勢地位呢?要靠仁慈。所以聖人要仁。聖人以“位”為“寶”,不是為了爭權奪勢,而是體天地行德,這就必須具有仁慈的心腸。失去仁慈之心,位也就守不住了。

“何以聚人曰財”是說,怎樣才能把人聚合起來?要靠財力。沒有財力想把人聚合起來也是一句空話。《繫辭傳》講得很實在,僅憑人格的力量可以聚合人心,但要聚合起大眾一起幹事,那就要有財力保證。

易經:繫辭傳 第十四章,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是說,為天下經理財物、是正言論、禁止百姓為非作歹,要靠合情合理所謂大義。“正辭”是動賓結構。“辭”是言論,對統治者來說,指進行教化等宣傳的言論,對百姓來說指日常辨別是非等發表意見的言論。“正辭”是指辭正,也就是讓人們的言論歸於正確,不講歪理。“義”在古代的意思主要是宜,“宜”是合宜,也就是合情合理,才叫“義”。這一節是從天地之德,推及人在道德方面主要應該從易中學習仁義。

TAG: 天地常道聖人正道剛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