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最為著名的一首送別詩,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注:【蜀州】有的版本寫作“蜀川”。

1。這是一首送別詩。朋友將遠赴蜀州,離別之際,詩人以兩人共同的境遇“ ”寬解友人,並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勸慰鼓勵友人。全詩既抒發了詩人送別友人的 之情,也表現了詩人 的人生態度。(3分)

2。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一作“隨風”)直到夜郎西”,與本詩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現的都是對朋友的深厚情誼。請你結合詩句內容,簡要說明兩位詩人各自是如何抒發內心情感的。(2分)

答:

1。【答案】宦遊人,不捨、依依惜別,樂觀豁達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態度,難度易。

從詩中“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判斷詩人共同的境遇“宦遊人”;

送別詩表達的情感為不捨、依依惜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現詩人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2。【答案】“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運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抒發作者樂觀豁達的情感;“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運用寄情於景和擬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託自己對友人的思念,體現了對友人的憂慮、關切、同情和不捨。

【解析】本題考查詩詞含義、手法和情感,難度中。

題目要求“兩位詩人各自是如何抒發內心情感的”,需要分別對兩首詩的含義、手法、情感進行分析。“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思是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好像近在眼前,表達作者樂觀豁達的心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你一直走到夜郎以西!詩中意象“明月”,作者寄情於景,表達了對友人的憂慮、關切、同情和不捨。

【詞語解釋】

城闕:指京城長安。

輔:護衛。

三秦:項羽滅秦後,曾把關中地分為雍、塞、翟三個王國,史稱三秦。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五個著名渡口,合稱五津。此則泛指四川。

宦遊:在外地作官。

參考譯文

雄偉的長安城有輔佐的三秦,透過那風雲煙霧遙望著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別的情意,因為都是離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內有一知己朋友,縱使遠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鄰。

不要因為我們就要離別兩地,就像普通兒女一樣淚溼衣襟。

賞析

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它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

別離之苦,文人墨客筆下的永恆主題。詩人王勃卻一反別離的愁怨,以一個全新的視角抒寫送好友上任的情懷。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覺間已來到城外。回望那長安城在三秦的護衛下顯得如此無奈;遙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風煙迷霧中竟是如此悽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會?離別的傷感,襲上王勃的心頭。但想到為官的友人與自己,上任、調離,實在是平常之極的事,又何必徒傷別離。悲傷的情緒也去了不少。高興地面對別離,只要我們彼此心中著對方,即使遠隔千里,我們的心卻緊帖在一起。念及此時,所有的離愁別緒似乎都已蕩然無存。

送君千里,終有別。在即將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溼潤。“快別像女孩子一樣,流淚送別。看,只要我們彼此心裡有著對方,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這是何等開闊的胸襟,何等超脫的情懷。空間上的距離永遠隔不斷心靈的聯絡。“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將千古傳頌。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詩,意味深遠,是全詩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表現出詩人的寬闊胸懷和遠大抱負,使真摯的友情得到昇華。人們都有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時近在身旁,有時卻遠在天涯海角,但無論空間怎樣的改變,時間如何的推移,友情應該是牢不可破的。而且,決不能狹隘地認為“知己”只有一個;世界上到處都有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樣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抱著這樣的認識和心情與朋友分別,那就不會感到孤獨寂寥,相反地卻是感到樂觀進取,不管到了何處,都會覺得好像仍在與自己的老朋友在一起,促膝談心,那樣的快樂、幸福。

說到這裡,詩人還嫌餘意未盡,再加上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他語重心長,勉勵朋友在分手的時候,千萬不要象小孩子那樣掏出手絹來揩眼淚,悲傷難過,而要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這樣的詩句,扣人心絃,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誦。

TAG: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詩人友人宦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