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百期經典“詩意中國”

百期經典文化傳播“詩意中國”系列,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

FM104。6湖北之聲《煒煒道來》分享藝術領域有趣的一切。每天13:00——14:00播出。

公元七世紀至十世紀,中國歷史走進一個嶄新的時代——隋唐五代。

這個時代以隋朝統一南北開始,以宋太祖趙匡胤平定五代十國的紛爭宣告結束。

隋朝不僅在政治上統一了天下,也在文化上促進了南北、胡漢的交融。然而隋朝的生命實在太短暫了,短短37年,還來不及對文學細細思考,就走到了盡頭。

文學繁榮的偉業,遂交託到了李唐王朝肩上。

於是,一個空前繁榮的盛世,一個昂揚向上、充滿著激情、洋溢著活力、歌吟著浪漫的時代,就此開啟。

唐代的詩人們遂邁著雍容的步伐、攜著獨特的風韻氣度,向我們緩緩走來。

初唐(指李淵稱帝長安建立唐帝國至唐玄宗即位前),是唐詩繁榮的醞釀和準備期,如春花初綻,似春水初生。雖還稍顯稚嫩,卻自有一種清雅雄渾的風範。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虞世南:“五絕”名世

虞世南是初唐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尊重和信任。

唐太宗曾對人說:“虞世南有五絕,第一絕是德行,第二絕是忠直,三是博學,四是文辭,五是書翰。”

隋滅陳後,虞世南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入長安。不同於哥哥的趨炎附勢,虞世南自甘淡泊,躬行節儉,書生本色,很為時人稱道。

虞世南的詠物詩很有名氣,他常常在詩作中抒發懷抱,如這首著名的《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去世後,太宗痛哭失聲,說:“虞世南與我猶如一體。他在我左右,拾遺補闕,一刻不忘。”

同樣與唐太宗留下君臣相得佳話的,還有魏徵。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魏徵:唐太宗的一面鏡子

魏徵(現作“魏徵”)以“諍臣”知名於世,他雖然出身於一個卑微的小官吏家庭,日後卻成長為初唐朝廷的肱股之臣。

魏徵趕在亂世出生,公元617年,他參加了河南瓦崗的農民起義軍。

次年,瓦崗軍首領李密投降了唐王朝,魏徵也隨之來到長安。有感於唐王朝對他的不計前嫌、委以重任,魏徵寫下了有名的《述懷》詩: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嬴(ying)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士為知己者死”,上以國士相待,魏徵自當為唐王朝的繁榮披荊斬棘,哪怕千難萬險,他也義無反顧。

後來的他,秉直不阿、犯顏直諫,與唐太宗演繹了一段段君明臣良的佳話。

公元643年,魏徵去世。太宗每次臨朝,每每想起魏徵來,都會長嘆道: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王績:“斗酒學士”

王績出身在一個貴族家庭,哥哥王通是隋朝大儒。

王績生逢隋唐易代之際,早年的他親眼目睹了隋煬帝楊廣的暴政,讓他對政治徹底灰了心。

他心念仕途,卻又知道自己的性格難以在官場通達,便索性歸隱山林,以琴酒詩歌自娛。

他的代表作《野望》,有一種寧靜淡泊之美: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王績很愛喝酒,一天三升美酒尚且不能滿足,他也便因此有了“斗酒學士”的雅號。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天可汗”

創造“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不僅以文治武功出名,同時也是一位書法家、詩人。

他至今流傳的詩作有98首,僅詩才便足以稱雄一世。

他早期的詩作,有一股雄豪之氣,不是那些風流蘊藉的帝王可以比擬,如其記錄唐王朝建國之初薛舉之戰的《經破薛舉戰地》:

昔年懷壯氣,提戈初仗節。

心隨朗日高,志與秋霜潔。

移鋒驚電起,轉戰長河決。

營碎落星沉,陣卷橫雲裂。

然而晚年以後,養尊處優、歌舞昇平的宮廷生活,早已磨滅了他早年搏擊長空的銳氣,詩作也偏於綺靡縟麗的宮體詩。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以上官儀為代表的“上官體”也便應運而生。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上官儀:“上官體”

上官儀是貞觀初年的進士,以“綺錯婉媚”的宮體詩聞名一時。

在詩歌體制上,上官儀有許多創新,他追求詩的聲辭之美,提出了“六對”、“八對”說。

在他的詩作中,有許多透過精妙對法來寫景傳神的佳作。

如《奉和秋日即目應制》:“落葉飄蟬影,平流寫雁行。”

又如《入朝洛堤步月》:“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

音響清越,屬(zhu)對工切,代表了當時宮廷詩人創作的最高水平。

“上官體”雖以技巧沖淡了齊梁詩風的浮豔雕琢,但內容上仍然侷限於宮廷應制詠物,缺乏剛健骨氣。

真正意義上帶領詩壇步入新的詩風的,是高宗至武后初年以文章名世的“初唐四傑”。

他們懷著變革文風的自覺意識,提出了自己明確的審美追求:

反對纖巧綺靡,提倡剛健骨氣

在他們的詩作中,充溢著一種壯大的氣勢,流露出慷慨悲涼的感人力量,如王勃在《遊冀州韓家園序》中所說:

高情壯思,有抑揚天地之心;

雄筆奇才,有鼓怒風雲之氣。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是四傑中公認的文學創作成就最高的一位,也是生命最短暫的一位。

僅僅27載的光陰,他卻留下了如《滕王閣序》、《滕王閣詩》之類的千古名篇,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成為流傳至今的送別佳作。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人生命的長短,有時並不能以年紀來簡單衡量。

相比於那些一生平庸、默默死去、留不下絲毫痕跡的人,王勃所留給歷史的已是太多!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楊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楊炯在四傑中是較為黯淡無光的一個,做了一輩子的小官。

他少年時便博覽群書,被鄉人譽為“神童”,然而他天性自傲,仕途始終坎坷。

由於官職卑微,才華無法施展,他內心的不滿與抱負往往藉著邊塞詩傾瀉而出,其中以《從軍行》最為有名。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字裡行間洋溢著他從軍報國的熱情與渴望,格調壯大,自有一種昂揚與氣概。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盧照鄰:一生“悲”矣

盧照鄰的一生,可謂“悲”矣!

他生於太宗貞觀初年,少有才名,然而做了十餘年的官,卻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又在這時,他患上了重病,本已清貧的家庭更是徹底衰落。

長安期間,他聽聞太白山有仙士醫術高明,就前去求到了一些紅色大藥丸。他吃下去感覺不錯,卻在這時驚聞噩耗,父親去世了。

他悲痛至極,嚎啕大哭,藥丸都被吐了出來,病情終於愈加沉重。

他無力再支付高額藥費,便在一座山下借錢蓋了間茅屋,以詩文消遣餘生,作《五悲文》自我表白。

盧照鄰的七言歌行寫得極好,跌宕流暢,氣勢宏大,如代表作《長安古意》(節選):

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駱賓王:詠鵝、詠蟬

駱賓王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童年回憶,在我們還不知道這個詩人的時候,我們已能隨口吟出他那首著名的詩作——《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才學出眾,然而為人耿介,十分自負,初涉官場便屢屢受挫。

公元678年,他因沒能慎重進言,被人誣陷入獄。他深感生不逢時,遂以蟬自比,申明自己的清白無辜,這首詩便是有名的《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後來的駱賓王又參加了徐敬業等人反對武則天的暴動,並寫下了令四海震動的《討武曌檄》,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才華。

聞一多對他的評價可謂恰到好處,“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閒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杜審言:很狂,很傲

杜審言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祖父,也是初唐時期一位有名的詩人,與李嶠(qiáo)、崔融、蘇味道並稱為“文章四友”。

他身上最大的特質就是——狂傲,新舊《唐書》中記有很多他的軼事。

唐高宗乾封年間,蘇味道主持吏部試選京官,杜審言入京應試。

考試的題目是根據一個具體案例,要求考生提出自己的意見並寫出判狀。

杜審言寫完判詞後,走出吏部大堂對人說:“蘇味道必死無疑。”

人們都不解,詢問緣故,杜審言就說:“他看了我寫的判詞,一定會覺得自愧不如,豈不是要羞愧而死。”

杜審言個性雖狂傲,可他的詩卻寫得清新流麗,全無狂傲之氣,如這首《經行嵐州》:

北地春光晚,邊城氣候寒。

往來花不發,新舊雪仍殘。

水作琴中聽,山疑畫裡看。

自驚牽遠役,艱險促徵鞍。

可見文如其人,有時也未必準確。同樣可做佐證的,還有才高品低的“沈宋”二人。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沈宋”:才高品低

“沈”指的是沈佺期,“宋”指的是宋之問。

他們都是武則天時期的宮廷詩人,很有才學,尤其是在律詩體制上的貢獻,歷史無法忽略。

然而說到他們的人品,卻很不為人稱道。

早年兩人還沒有真正涉入宮廷中心的時候,也曾有過一些清新自然的詩作。

如沈佺期的《關山月》,“暈落關山迥,光含霜霰微。將軍聽曉角,戰馬欲南歸”。

宋之問的《陸渾山莊》,“歸來物外情,負杖閱巖耕。源水看花入,幽林採藥行”。

但後來官場的坎坷,讓他們不惜放下人格追逐高官厚祿,見風使舵、奴顏婢膝,如此種種,一再捲入統治者爭奪帝位的漩渦,自己也終於不能抽身。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賀知章:“四明狂客”

在前段時間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裡,李泌的老師何監,其實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詩人賀知章。

他以一首七言絕句《詠柳》聞名於世。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在武則天證聖元年(695)應舉中進士,因他才華出眾,又平易近人,很受賢士傾慕,官職也不斷升遷。

他為人又狂放不羈,酷愛飲酒,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就有這樣詩句,“知章乘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天寶三年(744)正月初五,賀知章辭別了度過半個世紀的長安,告老還鄉。

回鄉後,他有感於故鄉的物是人非,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回鄉偶書二首》,其一雲: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陳子昂:風骨存於天地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一提到陳子昂,這首《登幽州臺歌》就註定無法繞過。

為什麼古往今來,有那麼多人吟詠它、喜愛它?

也許是因為它觸及到了人類生命的最本質——孤獨。

詩中那以獨有的藝術境界所作的對悠悠天地的追問,對孤寂人生的慨嘆,對懷才不遇的悲憤,早已幻化為一個永恆的藝術符號,迴盪千古。

陳子昂是懷著輔佐聖君、留名青史的志向踏入仕途的,只可惜,他遇到的現實太過冷酷,他遇到的君王也並不是他所期待的“聖君”。

君王禮賢下士,士為知己者死,他卻無緣親身得見,遂有了38首感遇詩。雖名“感遇”,寫的卻是自己的“不遇”。

如《感遇詩》其二,以蘭若自比,借花兒凋零,悲嘆自己年華流逝,理想破滅: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ruí)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劉希夷:歲歲花相似,年年人不同

同王勃一樣,劉希夷也是一位命途單薄的詩人,英年早逝。

他在黑髮健壯之時,卻寫下了《代悲白頭翁》,悲嘆美好時光的匆匆流逝,情調感傷悽婉,如同命運若隱若現的讖語。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據說劉希夷寫完這首詩後,曾拿給舅父宋之問看。宋之問讀罷,很喜歡“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就要求劉希夷把這兩句詩讓給他。

劉希夷堅決不同意,宋之問很生氣,便偷偷派人用土囊將劉希夷壓死在了住房裡。

這自然只是傳說,很難被證實,但劉希夷在《代悲白頭翁》完成後不到一年,便被奸人害死,卻大約是可信的。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張若虛:孤篇蓋全唐

張若虛是初、盛唐之交的一位詩人,與陳子昂等人同時登上詩壇。

關於他的生平,歷史記載得較為模糊,只知道他是揚州人,做過兗(yǎn)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

他的詩作流傳至今的僅有兩首,但僅僅一篇《春江花月夜》,便足以奠定他在唐詩史上的大家地位。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全詩從春、江、花、月、夜五種意象著筆,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情景交融,玲瓏剔透,

到清代,這首詩更是被抬至“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

由劉希夷、張若虛等的詩作,已可見出唐詩意境創造的日趨爐火純青。

而興象玲瓏、不可湊泊的盛唐詩,也便隨之而生。等待著我們的,將是春花燦爛,春水浩蕩,洋洋灑灑,天地生姿。

參考文獻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王祥《中國文學史話——隋唐五代卷》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圖文轉載自:詩詞世界

音訊:路一

製作:路一

稽核:劉煒 梁延

初唐詩極簡史:春花初綻,春水初生

TAG: 希夷詩作虞世南杜審言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