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丨桂林有此“天下一絕”

回眸丨桂林有此“天下一絕”

作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陵墓數量最多、儲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陵墓群,桂林靖江王陵體現了明代南方陵園建築藝術的高超水平,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研究價值。在已經出土的眾多隨葬品中,最珍貴最有特色的當屬梅瓶。

據靖江王陵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迄今為止,已從靖江王陵各墓葬中發現、出土了300多件梅瓶。這些梅瓶都產自江西景德鎮,既有皇家御賜的,也有商賈進貢的。看得出來,這些瓷中精品當時被統治者視為等級地位的標誌。

近代學者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一書中,曾經詳細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徵及名稱由來:“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於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知名收藏家馬未都在《醉文明》一書中認為,歷史上,各大窯系都曾制過梅瓶,其造型的優美程度可以說是天下第一。

事實上,梅瓶還有過另一個名字——“經瓶”。這跟宋代皇家的講筵制度有關。當時,“講經”也叫“講筵”。講完之後,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筵席上用來裝酒的,就是這樣的瓶子。所以,它又叫“經瓶”。

自唐代出現,梅瓶的儲酒功用一直沿續到元明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梅瓶逐漸具有了陳設裝飾的功能。明中晚期以後,梅瓶的觀賞陳設作用則越來越明顯,清代出了很多傳世的梅瓶,應與梅瓶此時主要用於陳設裝飾有關。

除了用於陳設,梅瓶也常被作為明器隨葬。它們的出土,也成為中國古人生活狀態的絕佳明證。

把梅瓶作為酒具,這在許多梅瓶的銘文中都有所反映。如上海博物館藏有兩件宋代磁州窯白地黑花梅瓶,一件書寫“清沽美酒”,另一件書寫“醉鄉酒海”。

而靖江王陵出土的兩件梅瓶,也同樣印證了這一說法。

回眸丨桂林有此“天下一絕”

攜琴訪友梅瓶,現藏於桂林博物館。

一件是1972年從安肅王陵中出土的青花攜琴訪友(攜酒尋芳)梅瓶。該瓶造型端莊,美觀大方,現藏於桂林博物館。瓶身圖案中描繪的是:一位高士神態怡然地騎馬慢行,琴童挾琴在前引路,僕人挑著酒食在後隨行;遠處群山起伏,碧水盪漾,深得傳統中國水墨畫的神韻。

這件出土文物讓人嘖嘖稱奇的,除了精湛的製作工藝,還有畫中精準描繪的人物形象:僕人肩上一頭挑著竹編的三層食簞另一頭則挑著裝滿美酒的帶蓋梅瓶。這幅瓷畫直觀地反映了梅瓶在當年的真實用途。研究人員認為,這件文物不僅以完美的工藝反映了明代制瓷巔峰時期的高超成就,也以獨特的表現手法,真實再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方式。

另一件則是1983年5月自溫裕王陵出土的青花高腰雙龍搶珠帶蓋梅瓶。

回眸丨桂林有此“天下一絕”

青花高腰雙龍搶珠帶蓋梅瓶出土時裝有乳鼠酒。

該梅瓶出土時,瓶蓋被拌有糯米漿的石灰膏封得嚴嚴實實。工作人員開啟蓋後才發現,裡面竟是一瓶香沁濃醇的乳鼠酒。酒中泡有三隻未長毛的乳鼠,以及紅棗、荔枝、龍眼等各種滋補的中藥材。這瓶酒顏色晶瑩紅豔,歷經400餘年,依然儲存完好,彌足珍貴。

據考證,這瓶酒是用桂林三花酒製作的特產補酒,對產婦有大補之功。桂林三花酒作為廣西名酒,至今已有1000多年生產歷史,宋代時曾以“瑞露”之名進貢朝廷。因此,這瓶乳鼠酒的出土,不僅是研究古代桂林酒文化源流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也直接印證了梅瓶作為儲酒器的用途。專家認為,梅瓶藏酒,反映了人們對“清(青)平(瓶)長(藏)久(酒)”生活的嚮往,並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精深奇妙。

桂林靖江王陵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除了這兩件十分獨特的梅瓶外,靖江王陵出土的其它梅瓶,外形大多線條流暢,有很突出的時代風格。而梅瓶上的紋飾也包羅永珍,有花卉、雲龍、仕女、八仙、佛道、花鳥、高仕等30多種。梅瓶的釉色也繽紛豔麗,有青花、五彩、白釉、孔雀綠、鬥彩等。如果要從成色來分析,梅瓶使用的釉料非常高階,多為進口原料。

回眸丨桂林有此“天下一絕”

青花八仙梅瓶(複製品)。

據工作人員透露,靖江王陵出土的大部分梅瓶都收藏在桂林博物館。在桂林博物館館藏的300多件明代梅瓶中,有250餘件是以青花為主的瓷梅瓶。除少部分出土自桂林達官顯貴的墓葬外,絕大多數都出自靖江王陵。不論品種、類別、式樣,還是歷史、藝術價值,桂林的梅瓶都敢於在全國博物館中稱第一。

回眸丨桂林有此“天下一絕”

青花雙龍戲珠梅瓶(複製品)。梅瓶,早已被專家學者譽為“國之瑰寶”“桂林一絕”,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桂林文化名片。

據考證,靖江王陵的地宮中曾埋藏著大量的珍寶,包括陶瓷器、金銀器、玉器、金屬器等許多品種,其中又以陶瓷器皿居多,尤以青花梅瓶為最。這些隨葬品,從一個側面揭示了靖江王奢靡的生活和明代的喪葬制度。更為珍貴的是,靖江王陵範圍內共出土墓誌約50方,因其內容真實可靠而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以精美的書法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這些陪葬品的存在,成為了廣大學者研究桂林地方歷史、明朝封藩制度和書法藝術極其寶貴的原始資料。

TAG: 梅瓶王陵靖江桂林出土